| 董节娃和她的四儿子一起剥玉米皮。 |
|
一个93岁的农村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每天养鸡、喂猫、剥玉米,还自己洗衣裳、包饺子、蒸馍馍。这么硬朗、能干的老人,有什么长寿秘诀?在探访偃师市长寿老人董节娃的过程中,一个母爱无边、寸草春晖的故事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每个在场的人感叹不已。
高龄老人,井然持家
本周,记者来到偃师市缑氏镇灰嘴村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恰逢这家的老太太董节娃过93岁生日。儿子媳妇们在厨房进进出出,一片温馨的景象。院里斑驳的墙壁露出掺着麦秸秆的土坯,每面墙上不到一人高的地方,都挂着成串的金黄色的玉米棒。93岁的董老太太,就坐在一片金灿灿的色彩中剥玉米。
与老人熟识的邻居都说,老太太与世无争,心善若水,心软如绵,在村子里没跟任何人红过脸,如今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吐字清晰。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墙上挂的玉米,一串15对,都是俺自己剥好外皮后挂起来的,高处够不着,俺就挂低点。”
院子里土砌的锅台上放着一个铁锅,旁边堆着零散的树枝,这些是老太太捡来的柴火。
小院左侧的房子塌了一半,用玉米秆堵起来成了鸡舍。里面的3只母鸡,每天能让老人收获一到两个鸡蛋。老太太指着一个塑料盆说:“看,这是早上我用萝卜秧、玉米皮、谷子给它门拌的鸡食,已经吃了一大半了。”
小院的空地上种着青菜,旁边废弃的塑料桶用铁丝箍起来,里面是“盆栽菜”,老太太平时负责给菜浇水。她家有根长长的皮管子,可以从邻居家的深井引水。老太太当即给我们示范,说:“只要打开固定在窗子上的开关,管子就出水了,我洗衣做饭都用这个。”
矍铄老母,智障儿子
老太太和她的老四儿子住在这个小院,娘儿俩已经相依为命过了22年。
老人的四儿子似乎不太习惯家里来陌生人,一直低头不语。我们想跟他搭讪,问他的年龄,他哼哧半天,最后说自己不记得了,然后就低头走出了院子。
老太太扳着指头算给我们听,她有5个儿子,两个女儿,9个孙子、孙女,还有5个重孙、重孙女。但所有子孙中,她认为命最苦、让她最操心的就是老四儿子,老人疼爱地叫他“大娃”。
董老太太说,大娃大名叫张学钦,属鸡,今年51岁了,至今还没娶媳妇。大娃7岁那年,大暴雨冲倒了土墙,砸断了大娃的双腿。后来腿医好了,才发现大娃因精神刺激出现了智障。他只读了三四年书就读不下去了,记忆力差、反应迟钝、说话也慢,干活不会主动去干,家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并经常做了一半就忘记了,非得有个人看着不行。至今,大娃每月能从村里领70块钱,这是国家对残障人员的照顾。
母爱无边,怜惜弱儿
“大娃命苦啊,常因病受别人的讥笑和捉弄,他爹又早早过世,所以后来一直说不下媳妇,没人心疼。俺就得一直跟着他,帮他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老人说着,浑浊的眼睛变得湿润起来。
董老太太的老二儿子张占戈说,自从1986年老人的五儿子和媳妇搬出去住后,老人就执意跟着四儿子住。1998年董老太太在洛阳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就要回家,二儿子想留她在市里享福,可老太太一到吃饭、睡觉时就坐卧不安,不停地念叨“大娃自己不会做饭,他咋办”、“大娃晚上睡觉蹬开了被子,没人给他盖”、“早上没人叫他,他不知道起床没”…… “俺萦记大娃啊,不在他身边,俺一天都呆不住”。老人刚一到家,大娃就说:“你咋再不回来啊?”那种依赖和无助,让老人心疼无比。
从那以后,不管哪个儿女接她,她都不去,就陪着大娃。“俺大娃老实,可听话,让他干啥就干啥,不多说一句话……”说起大娃,老人的慈爱溢于言表。
想到儿子,浑身有劲
每天早上天一亮,老太太就起床把煤火拉开,然后叫大娃起床,自己再去做饭,有时煤火灭了就用锅台烧柴火做饭,一日三餐都是她来做。
除了下面条、做面汤、打荷包蛋,老太太还经常包饺子、蒸馍馍。“我自己剁肉、拌馅、和面、擀皮,再捏成饺子,不过我捏的饺子下锅后总开。”老人说到这儿自己也笑了。老人每隔三天蒸一次馍馍,共两箅子14个。“干不动我就慢慢干”,这是老太太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慢慢干”的事情她也总能干成。
老太太嘴里没剩一颗牙,可这不耽搁她吃东西,她一顿能吃一个馍,有啥菜吃啥菜,饮食没有忌讳,现在红薯收获了,她最常吃的就是红薯饭。
一般吃完早饭,老太太就催大娃去地里干活,自己在家喂鸡、养猫、剥玉米、浇菜地,要么就洗洗衣服,缝缝补补。老太太身上的裤子都是她自己洗的,她现在还能缝褥子,“不过纫针有时要纫30下”。
当我们问董老太太,天天这样劳作,累不累,她回答:“有时累得早上不想起来,可一想到没人给我儿做饭,我‘呼’的一下就坐起来了,觉得我还挺有力气。”
董老太太说,大娃是个命苦的孩子,只要她还活着,就这样对他一直照看下去……在老人平和淡定的眼神中,我们读到了母爱的伟大。
医生解读,爱让她更长寿
在采访归途中,我们一直在想:一个93岁的老人如此健康长寿的秘密,是勤劳简朴的生活还是均衡清淡的饮食?是规律的作息还是乐观平和的心态?或许这些都是,但我们相信,他对儿子的无言母爱是成就她坚强身躯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二病区主任潘振山分析,93岁董老太太的全部生活重心,都在苦命的大娃身上,在她看来,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要将照顾大娃“进行到底”。 老太太会在不自觉中不断给自己以心理暗示:自己身体很好,一定要照顾大娃。这种暗示会调动人进入一种激情状态,从而满足其实现强烈目标的心理需要,而在激情状态下,人体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免疫系统都处于一种相对活跃的状态。于是,当这分爱的信念明确、坚定而强烈时,董老太太的精神状态、运动功能以及免疫能力都会提高,比同龄老人身体更好。有时候,一分爱的牵挂,就能让生命变得异常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