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
|
随着寒冷季节的到来,人体血压情况也随之变化。本周,记者从我市各大医院获知,心脑血管病人就诊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医生提醒大家,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患者以及中老年市民,季节变换时要多关注自己的血压。
案例一
换季复发的高血压
11月4日15时许,70岁的王老先生来到市中心医院问诊。他有1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长期用药物调节,并无大碍。近段时间,他早晚活动后会出现胸闷、胸疼、心慌的感觉。虽然用药后会有所缓解,但近期这种症状反复出现。
经过心电图、血压检测、化验血脂等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王老先生血压偏高且不稳定,存在心肌缺血症状。医生说王老先生的情况属于换季复发的高血压,并根据具体情况,给王老先生调整了控制血压的用药量,叮嘱他注意饮食和休息,并适当进行身体锻炼。
秋冬血压不易控
该院心研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杨晓明说,最近像王老先生那样,因高血压发作而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就诊患者明显增多。天气变冷后,受冷空气刺激,人体血管会收缩,血管压力增大,血压自然容易升高。而洛阳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会反复刺激血管收缩,因此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压忽高忽低、不易控制的情况。而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罪魁祸首就是高血压。
杨大夫介绍,根据经验,每年从9月开始,这类患者就会增多,到11月能达到一个高峰。因为今年秋季温度偏高,预计这个就诊高峰会比往年稍晚出现。但一旦有大风降温突然出现,因血压骤然升高而导致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就容易出现,病人会大幅度增加。
立冬后,多关注您的血压
杨大夫建议,秋冬季节,中老年人最好经常测量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天天量血压,并根据天气和身体变化,适当增加控制血压的药量。
高血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也不知道血压何时升高,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产生了血管和器官损害的并发症,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生了心脑血管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因此年龄大的人在换季时要多关注血压情况。
采访中杨大夫还提到一个情况:一些高血压患者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拒绝在变换季节时适当增加药量。他说,其实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大于适当增加药量的危害性。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还是比较安全的。
案例二
“不知情”的糖尿病
在该院神经内科病区,住着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此前没有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可突然因脑梗塞住进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老太太患的是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换句话说,她此前就有糖尿病。可老太太及其家人并不知情,一直觉得老人能吃能睡就是福气。
该科主任医师韩月珍说,目前她所在的病区收治的脑血管病人已经住满,其中不乏有糖尿病史的患者。糖尿病人在冷热交替季节容易出现脑血管疾病,这个情况被不少人忽视。因为天气变冷,人的活动量变少,血压容易增高,糖尿病人血糖容易增高,这样就容易导致动脉硬化以及各类脑血管病的出现。
警惕危险信号:小中风
韩月珍说,脑血管疾病发作前往往会有一些征兆,一部分脑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出现小中风的情况。小中风(TIA)又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表现往往为:1.运动障碍,如忽然感到手脚动不了、不听使唤;2.感觉障碍,身体麻木,头晕恶心;3.语言障碍,说话不流利;4.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变形等。
韩大夫介绍,因为病人往往在做家务、活动身体时突然出现异常,而休息一下就又好了,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如果是小中风,以上提到的各种障碍可能会反复出现,有时一天发作高达十几次。如果抓住这个危险信号,重视起来,立即就诊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危险性,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致残、致死率。
健康生活,预防发病
韩大夫介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生活疗法不可放松。如果您已经养成了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就继续坚持下去,科学地安排每天的生活,消除危险因素。诸如:早晨是脑梗高发时段,应缓慢起床,饮白开水或淡盐水一杯,补充血容量。晨练不要太早,适当活动,耐心排便,饮食清淡规律,睡前烫脚或泡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等。
据悉,高血压患者多数都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比如过多地吸烟会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大量的饮酒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长时间打麻将,久坐、劳累以及激动情绪,也会导致血压增高,应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