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李俊贤:助燃国人飞天梦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风云人物”备选22
李俊贤:助燃国人飞天梦
本报记者 赵玉杰 文/图
  核心提示

  李俊贤,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高能化学推进剂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国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李俊贤主持“两弹一星”火箭推进剂的科研攻关并取得成功。他主持研制的氯胺法制偏二甲肼(jing,有机化合物)满足了多种导弹的需要;研制的一甲肼满足了高效农药及长寿命卫星姿态控制需要;研制的鱼推-3燃料现已用作我国热动力鱼雷的推进剂。

  由于李俊贤为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1987年全国科技大会授予他“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奖状;1988年他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0年国务院批准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

  李俊贤退休前曾任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等职,现居洛阳,是我市现有的4位院士之一。  

  2008年9月25日21时33分,神七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此时,在电视机前紧盯了十几个钟头的李俊贤老先生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

  作为我国化学推进剂原材料产业和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领域的开拓者,李俊贤研制的航空高能助推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和航天飞船上。

  11月8日,记者来到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采访李俊贤院士。清瘦的脸庞,简朴的衣着,八十高龄的李老和蔼可亲。“我是学工科出身的,不大会讲话,但我做事儿认真。”谈及自己多年从事的专业,李老双眼炯炯有神。

  艰辛少年成才路

  1928年3月,李俊贤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有病不能到田里干活,全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母亲的肩上。母亲多年辛勤劳作,但全家人的生活仍然十分艰难,一度供不起李俊贤上学。最终在李氏族人的资助下,李俊贤才得以继续读书。

  1950年8月,李俊贤从四川乐山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学工程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欲到成都求职。为了节省路费,李俊贤徒步从乐山走到了成都,走了四天三夜。但是,战争刚刚平息的成都满目疮痍,不要说进工厂,就连一个小学教员的职位都有十几个人在争。由于无法挣钱为家里还债,每当收到家中消息时,李俊贤都万分沮丧。而此时,恰巧东北化工部入川招人,在许多亲戚的反对下,李俊贤冒着“将耳朵冻掉”的危险去了东北。

  1951年,他在沈阳市东北化工局研究室参加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后被调到国家化工部俄文训练班、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作。1959年,他受组织派遣,到苏联中央化学委员会有机化学研究所做研究实习工作,一年后回国。

  誓将火箭送上天

  上世纪50年代末,美苏展开了航天争霸。60年代初,我国决定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安排了“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的研制任务。这时,组织上决定让30岁出头的李俊贤担任火箭推进剂研究室主任。担子有多重,只有李俊贤体会得最深!从整体上来讲,“两弹一星”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如果造好了“两弹一星”而没有推进剂,等于造了汽车没有汽油。

  1966年,李俊贤从北京化工研究院赶赴大西北的青海省。不说别的,光是高原反应就叫人难以适应,海拔高,气压低,快走几步都会喘不上气。吃的呢,早上盐水煮蚕豆,中午青稞,吃多了肚胀难受。李俊贤在一个偏僻山沟里的化肥厂旧址上筹建化工厂,开始航天推进剂的研制工作。风沙把他的皮肤吹得干裂,强烈的紫外线晒黑了他的脸庞,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简陋的科研条件下,他们一帮人奋发图强,“誓将火箭送上天”。

  对于各种设备的安装,李俊贤总是亲自到现场,反复检查,认真把关。为了获得试验的第一手资料,他和同事们往往要在没有围墙、零下20多摄氏度的车间里连续观察十几个小时,然后修正工艺方案。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终于诞生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贤的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

  忆及此,李俊贤深情地说:“虽然那时的生活充满艰辛,心情却非常愉快,因为幸运地逃离了文革的批斗,干了些实事。”

  先进燃料送火箭启航

  由于工作上的突出表现,1970年,李俊贤被调至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全面主持国内化学推进剂的研制和开发。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发展高速、远航、大深度鱼雷,由于担心李俊贤主持的课题组能否按时研制出推进燃料,有关部委打算用一种普通燃料。而从来都很谦虚的李俊贤却在研讨会上坚定地表示:“耽搁任务我负全责!”在李俊贤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短短5年内,像一甲肼等一批重要推进剂相继问世。

  1989年11月11日,有关部委使用存放了13年的一甲肼产品进行“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远地点发动机模拟高空点火,获得成功。1994年11月及1997年5月发射的“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均成功地使用了一甲肼。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杨利伟遨游太空,全国为之欢呼,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各有功单位,负责为“神五”提供推进剂的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榜上有名,李俊贤院士又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大功。

  “保军转民”成功转型

  由于长期受高原气候和胃病的折磨,1979年,李俊贤来到北京边休养边工作。在北京,李俊贤确立了“保军转民”的研究方向,把目光集中到了胶黏剂和聚氨酯两个专业,开发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好的民用项目。

  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技术是国外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高分子加工技术,国内这个方面的人才是凤毛麟角。1986年,该技术被国家列为“七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七五”结束后,李俊贤的团队已经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28项成果。在此基础上,经过“八五”攻关,形成了关键原料、配方、加工工艺、模具设计、制品生产的成套技术,现已在黎明化工研究院建成了多条生产线,产品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汽车制造企业配套使用,还广泛应用于家电、家具、建材、油田、矿山、航空和铁路等领域。

  “正是困难让我收获了很多,不管什么困难,抱定志向最重要。”李俊贤告诉记者,他对国家分配的工作从来没有二话,因为他喜欢在接受的任务和自己的兴趣之间找到结合点,耐心地、扎扎实实地做下去。

  定居洛阳热心教育

  凭借在国内化工界的成就和地位,1995年,李俊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久,他陆续接到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邀请,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对此,李俊贤不为所动,继续埋头于化学燃料的研究。

  2000年4月,李俊贤院士面对洛阳院校的多次诚恳邀请,终于答应在河南科技大学成立实验室,指导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您为何不去教育环境更优越的北京执教?”面对来自北京的记者的疑问,李俊贤坦诚地表示:“洛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能够为她多作一些贡献。”

  “我的成就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是黎明化工研究院这个团队共同创造的,虽然留在这里,待遇没有有些地方给的高,但我已经很满足了。”李俊贤告诉记者,“我们搞科技发明,唯一的动力就是报效国家,没有想到个人得失、名利,总是主动请缨去干,想的是早一天研制出来就早一天增强国家实力。”

  如今,李俊贤仍在为黎明化工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

  相关链接

  据市人才办介绍,目前,我市及中央驻洛单位共有两院院士4人,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洛阳石化工程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黎明化工研究院)、王梦恕(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顾金才(总参工程兵三所)。

  院士们治学严谨,长期承担重点课题研究,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市非常关心在洛院士的工作和生活,市领导经常上门看望和慰问,并希望院士们继续关注洛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