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花丛”的男子为何常常感到孤独、空虚、焦虑?且看心理医生的分析。
风流不羁与烦躁空虚
家住涧西区的徐某今年27岁,高大英俊、能说会道,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因他父母经商,有一定经济实力,他又是家中独子,平时花钱较为大方,因此周围总是不乏年轻女子相伴。
2008年春,徐某几乎在同一段时间内先后与3名女子确立了恋爱关系,他的3个“女友”互不知情,他用两个手机、4张电话卡,天天像捉迷藏一样,周旋其中,乐此不疲,还常向周围的单身汉炫耀自己的“魅力”和“智力”。
渐渐地,徐某的“女友们”似乎有所觉察,开始怀疑、追查他的行踪,其中一个还出现“逼婚”的倾向。人前,徐某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可独处的时候,他常常感到莫名空虚,烦躁不安,睡眠不好,因此常借抽烟、酗酒打发空虚,可他“心里依旧没着没落地,有说不出的焦虑、惶然。”
“花心”背后的心理障碍
经了解,徐某从小生长在一个婚姻不和谐的家庭,父母长期分居,父亲身边经常更换不同女子等,严重影响了他对待感情的态度。
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二病区主任、心理医生潘振山说,在异性婚恋关系中,对感情不专一、不投入、不负责的一方,通常被我们称为“花心”者,从心理角度分析,他们“花心”行为的背后,其实是缺失家庭关爱和安全感。
心理医生认为,从小在充足的家庭关爱中成长的孩子,潜意识里会有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成人后对感情更专一,更善于将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带给周围的人。而缺失家庭关爱的孩子恰恰相反,心理上有较为严重的不安全感,成人后从潜意识里害怕承担责任,不轻易相信感情。从根本上讲,安全感源于来自亲情、友情的爱,当爱的“质”不令人满意,便可能求“量”的增加,以此来寻求“成就感”,满足心理渴求的安全感,于是不专一的“花心”者便出现了。
“花心”求暖“心”更伤
那么,这种通过增加“感情数量”的“花心”行为,是否真的能填补缺失的安全感呢?心理医生认为,结果适得其反。
据潘大夫分析,文中提到的徐某,周旋于几个“女友”之间,长期虚假的应付容易让他的心理产生疲惫和空虚,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谎言和躲闪行为,使他没有仗义、可靠的朋友,失去周围人的认同,会出现孤独感;同时结交多个女友的行为,反复强化了人的低层次需要(如生理需要),客观减少了人的高层次需要(如感情需要)。所有这些,都在降低而不是增加人的安全感。因此,借助不专一的“花心”行为寻求心理温暖,结果会造成更多、更深的心理创伤。
同时,安全感严重缺失又会导致焦虑、物质滥用,如借助烟、酒以及毒品寻求刺激等行为,严重者可能出现自虐和施虐行为,危害身心健康,危及家庭幸福。
因此,心理医生提醒“花心”者,从健康角度考虑,要正确对待、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规范、克制自己的行为,防止“花心”行为进入恶性循环,莫让“花心”伤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