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另类大侠”
爱心构筑“流浪汉之家”
本报牵线搭桥
辽宁小伙拜师
“铁掌大侠”
司机车祸遇险
消防官兵急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另类大侠”
爱心构筑“流浪汉之家”
记者 邓德洪 特约记者 苟华云 文/图
韦建设与流浪汉们同吃同住,还给他们盛饭夹菜。
侠肝义胆的韦建设。
教流浪汉们打拳健身。
  在洛龙区李楼乡李楼村,52岁的养鸡专业户韦建设颇有侠名。且不说他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平素多有打抱不平之举,也不说他当年怎样创办养殖场,单说他多年来先后收容了50余名流浪汉,让他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也不枉相识者尊称他一声“韦大侠”。

  15日上午,在李楼“建设养殖场”,记者见到了这位身材高大,面相粗犷,言语神情却有些腼腆的“大侠”。“俺没啥好说的,就是见不得旁人落难,别人要是一掉眼泪,俺就心疼得不得了……”韦建设边说边领我们到场内各处参观,路上每次遇到忙活的工人,他都停下脚步,亲热地和对方打招呼。在该场现有的15名工人中,尚有8名是他和妻子唐荣珍从街头“拾”回来的流浪汉。

  街头“拾”了个流浪汉

  1996年初冬的一天早晨,韦建设晨练至九都路下园路口时,发现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在垃圾堆里找东西吃。当时正下着小雪,这个流浪汉只穿了一身单衣裤,浑身冻得直打哆嗦。韦建设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遂上前询问他是哪里人,可这人被冻饿得说不成话了。韦建设赶紧买了4个热腾腾的馍递过去,流浪汉双手接过馍,愣了一下,立即泪如泉涌。

  “别哭了,赶快吃吧!”韦建设轻声相劝。流浪汉这才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馍来,眨眼间就吃了个精光。韦建设忽然心生一念:“俺给你寻个能吃饱饭的地方,你去不去?”流浪汉毫不迟疑地说:“去!”

  韦建设把流浪汉领回了养殖场,让他好好地洗了个澡,又把自己的一套棉衣裤给他穿上。此时,他发现这个流浪汉不仅面相古怪,而且双腿浮肿,身上还长了恶疮。妻子唐荣珍老不大乐意,私下里对他直犯嘀咕:“你帮人就帮了,咋把这样的人带到家里来?”“这人看着太可怜,咱就给他一口饭吃吧!”韦建设坚持把流浪汉留了下来。

  此后,韦建设买药给流浪汉治病,又采用了一些中医疗法,硬是把流浪汉身上的浮肿和恶疮都治好了。至此,这个20多岁的流浪汉对韦建设感激得五体投地,也终于肯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原来他叫王峰,四川德阳人,因面相古怪不为家人所喜,故长期流浪在外,在最初见到韦建设时,他刚从山西一家黑砖窑逃出来,一路拾荒到洛阳。

  身体痊愈后,王峰说什么也不肯离开韦建设的养殖场:“你这里有吃有住,待我又这么好,我想留在这里帮你干活!”韦建设爽快地答应下来:“行啊,你干活,俺照给工钱,决不亏待你!”在养殖场,王峰虽然干不了什么重活儿,但是干得特别用心。

  又过了一个月,春节将至,韦建设看出王峰有想家的念头,于是为他准备了两套衣服,帮他买了火车票,又给了他300元钱,亲自把他送上返乡的火车。

  义举坚持10多年

  这一收容流浪汉的举动,在常人看来多少有些“另类”,而自幼习武的韦建设向来就有扶弱济困之“癖”,所以他当年对此并不觉有异。在收容王峰的3个多月时间里,他对流浪汉这一特殊群体有了比常人更多、更深的认识。在他看来,没有人天生是流浪的命,只不过他们为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到处流浪,这些人同样懂得感恩,也同样渴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自从收容过王峰后,韦建设似乎上了“瘾”,时不时就会从街头“拾”回一个流浪汉,他们要么身有残疾,要么脑子憨傻,长年无家可归,除了饱受饥寒之苦,还常常被人瞧不起。每“拾”回一个流浪汉,韦建设都要给他们洗澡、换衣、理发,还要掏钱给他们治病,等到他们的身体调理得差不多了,便想方设法与其家人联系,实在联系不上,就把他们留在养殖场打工,其间不仅管他们的吃穿住用,还按月给他们结算工钱,每月从300元到600元不等。

  10余年间,韦建设先后收容了50余名来自湖南、四川等地及市郊各县的流浪汉,最多时同时收容了15名,其中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0多岁,收容时间最长的将近10年。有的流浪汉感念韦建设的恩德,心甘情愿地留下来打工,“咋撵都撵不走”;有的干了几年,攒了些积蓄,也长了些见识,便返乡成家立业去了;个别流浪汉的家人找上门来,见其在养殖场衣食无忧又有工钱,便放心地把人留在这里;还有附近乡村的人听说韦建设的名头,便把家里的残疾人也送上门来挣口饭吃……

  因为收容流浪汉,韦建设每年要额外支出5万余元。妻子唐荣珍起初对此很不理解,后来渐渐意识到丈夫也是在做好事,于是被他“同化”,有时她也会从街头“拾”回流浪汉。为了让这些流浪汉生活得更好,两口子为他们建了宿舍,买了衣被,修了浴室,请了厨师……与他们同吃同住,待他们亲如家人。这不,早在半个月前,两口子就为现有的8名流浪汉备好了今年过冬的新衣被。

  长期共同生活,韦建设与自己收容的流浪汉建立起了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年轻的流浪汉直接管韦建设叫“伯伯”,年长一点的则叫他“老韦”,双方交流起来几无障碍,其生动自然的情状令人动容。这些年来,养殖场里的流浪汉来去不断,但每个流浪汉都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每当他们中有人要辞职离去时,韦建设都会有些不舍,但总是痛痛快快地给他们结算工钱,笑脸相送,之后,虽然他们基本上再无消息传来,但韦建设常在心里祝愿他们越过越好。

  “大侠”从来不爱张扬

  在李楼乡,拥有两万只蛋鸡的韦建设是数一数二的养鸡专业户,奇怪的是,他平时连一部手机都舍不得用,住的房子还是上个世纪的老宅子,一点儿都不显气派。按理说,他应该多招一些身强力壮又聪明的人来帮自己开拓事业,他却常年收容一些憨傻残疾的流浪汉,并且对他们如此慷慨,这种“另类”的举动,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是不是他贪图这些“廉价劳动力”呢?一般人难免会产生疑问。

  但在我们走访的当地人中,几乎没有人对韦建设的举动产生怀疑,大家念叨的都是他的种种好处。

  “老韦待人实诚、助人为乐,这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大伙儿多年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要说他有啥坏心眼儿,那就没第二个好心眼儿的人了!”在养殖场打工的一名本村妇女恳切地证实说,“你看老韦收容的这些流浪汉,身子和脑子都比不过常人,平时顶多帮老韦收鸡蛋、出鸡粪,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可老韦不光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统统‘包干儿’了,该给多少工钱还照给多少工钱,你说他能图个啥好处?”

  对于这位“另类大侠”,熟悉他的李楼乡副乡长张治国感触颇深地说:“老韦这些年帮助过的落难人,和他平时抓到的小偷一样,数都数不过来。光是今年给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他就先后捐了7回,总数超过3000元,这对个人来说可不算小。不过,他这个人从来不爱张扬,往往不声不响就把好事给做了,乡政府好几次要表彰他为精神文明模范,可他从来连申请表都不肯填,结果一回也没把他表彰成!”

  “说到底,俺也是苦出身,早些年受过穷,也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后来家境殷实了一些,就想着能帮帮别人。”韦建设腼腆而认真地告诉我们,“看看这些流落街头的流浪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不幸的往事,他们也有生存下去的权利,所以,给予他们帮助也是一件既要紧又很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体体面面地做人,自食其力,不再给社会添负担,这是我最乐意看到的。”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