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忠义:关公信俗关键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河洛春秋 关林与关公信俗(6)
忠义:关公信俗关键词
本报记者 孙钦良 文/图
关林功德碑,屡有建立。
  阅读提示:关公是最讲忠义之人。在他身上“忠”是一盏灯,“义” 又是一盏灯,忠义是关公信俗的核心内容。有人说“开辟鸿蒙,便有情种”,实际上到了三国时期,“义种”便出现了,这个“义种”,就是关公。

  关公信俗专家吴健华,在关林工作了几十年,他说:写关公信俗,若不涉及关公的“忠义”精神,便是忽略了最核心的东西。他说老百姓看重的就是关公的“忠义”。

  我思忖了一下,觉得是这么个理儿。这只要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个名叫“忠”、“义”的人,有多少个名叫“全忠”、“全义”的人,就可看出民间对关公忠义的重视了。

  张学良看到关林围墙几近毁坏,就和刘峙商量,发起“倡议集资,培而新之”之举

  关公之忠义精神,到底影响过多少文臣武将,真是难以胜计。单就武将来说,如今在洛阳关林,还有两通石碑可以佐证。一是宋代岳飞刻画的关公骑马提刀图,二是现代张学良修葺关林的后记碑,这两人都是崇拜关公的。

  1932年1月30日,南京政府以日寇海上攻势难以遏止、国都南京危如累卵为由,迁都洛阳,洛阳一时冠盖如云。当时来洛的衮衮大员中, 林森总是往龙门跑,他喜欢看龙门二十品,而张学良老爱往关林跑。他心中有事——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了他爹爹,国仇家恨未敢忘,他得拿关公精神来鞭策自己。

  但他看到关林围墙几近毁坏,殿宇廊房多年未修,就和刘峙商量,发起“倡议集资,培而新之”之举。修葺工程竣工后,立碑一通,落款“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谷旦”。

  我们在关林漫步,总能看到这种不断修缮和募捐的石碑,从明代开始到清代,乃至到了当代,这种功德碑屡有建立,从来没有停止,一来说明关林历史悠久,殿宇楼阁难免剥蚀, 二来说明上到官府下至黎民,上上下下都没忘记关公。

  关公信俗,无非是敬佩关公的品德精神,而他品德精神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忠义精神和仁勇气质。

  若论关公此人,对朋友总是讲义气的,且不说他和刘备、张飞情同手足,就拿他为救张辽给曹操下跪这件事来说,也彰显了他的为人。试想关羽是何等高傲之人,从来不因小事向人求情,所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跪天跪地跪父母,岂能动辄就屈膝!

  但关公为了朋友,下跪了。当初在徐州的时候,他便知张辽是个英雄,虽然不属同一个阵营,但好汉帮好汉,英雄惜英雄,他还是为朋友屈下了双膝。此举对于世间小人来说,形同弯腰拾履,简单得很。但对于关公来说,实属不易,这就是他的义气了。

  关公的忠义,还表现在他投降曹操期间,放着封的“汉寿亭侯”不做,把“封金挂印”都看淡了,骑上赤兔马,千里走单骑,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硬是要回到刘备身边。难怪曹操赞他“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

  当曹操兵败夷陵,随同残兵慌忙逃命,惶惶然投华容小道而来时,与守候在此的关公迎面遭遇。曹操见关公骑马提刀,站于路口,哀求道:“吾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这是一道难题,关公即使是今天的博士后,也难下笔了:放走曹操吧,无异于通敌。所以关公说:“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公废私?”好!他这样回答,此题已做对一半了,诸葛亮和刘备会给他50分。

  但曹操又说:“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义重如山,怎忍加害于我?”可叹关公解题过半,才忽然发现还有人情定律,不免踯躅。他见昔日恩人如此哀求,心中不忍,马头勒回,谓众军“四散摆开”,将曹操放了过去。见曹操大将张辽逃到此处,他又 “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哎呀呀!这道题他得了0分!在诸葛亮、刘备看来,关公这是拿千秋大业开玩笑,放走曹操,大错特错矣!但在老百姓看来,关公知恩图报,却是得了满分,于是更加看重关公。所以细细想,关公一生的好名声,一半由曹公促成,一半由百姓给予,至于诸葛亮、刘备两个评委,终究抵不过老百姓的七嘴八舌了,这又是关公信俗的奇特风景了。

  说来也是可笑,好人和坏人、敌营和我营,都把关公当成了保护神

  到了近现代时期,洛阳南边伏牛山中,多有土匪出没,按说这些无恶不作的响马,舔的是刀口上的血,吃的是人身上的肉,哪会有半点礼义廉耻?但说来也奇,这类人通常最讲哥们儿义气,他们的凝聚力来自何处?他们的义气根底来自哪里?总不能来自我们的关公同志吧?

  可事情就是这么怪!关公信俗专家说:这些人“起竿”闹事时,多半拜的是关公。事实上除民间团体敬关公外,帮会组织也敬关公。关公身上的忠义元素,竟是帮会组织团结内部成员最牢靠的纽带。义和团、白莲教、天地会、哥老会、青红帮、三合会等,都特别敬重关羽。三合会各处的分所,均祭祀关羽,新成员入会仪式,庄重神秘,择一密室,谓之“红花亭”,额题“忠义堂”,条案上置剪刀、桃枝,剪刀象征开辟新路,桃枝表示刘、关、张结义;哥老会搞开山仪式,必择黄道吉日,在关庙立关公神位,好一番祭奠后才算礼成。

  而且这些帮会在祭祀关公时,各有各的祭祀方式。有的供关公塑像时,要在神台上设一长明灯,灯红色,表明赤心;有的规定关公像前,只可用香花素果,不能杀牲以祭;有的规定女子永远不能祭祀关公,关公煞气大,女人是不能近前的;商人社团敬关公为武财神,不能在一旁再敬另一位武财神赵公明。

  这都是关公信俗中的一部分,说来有点怪异,但约定俗成,互不干涉,总之关公是大家的关公,不能只让你敬,不让我敬——过去香港警察署敬关公时,专辟一室,摆关公像;而在警察署外,黑社会也在敬关公,照样点着香烛。警员破案遇到困难时,会来到关公像前,默祈快速破案,从关公那里获取力量和灵感;而黑社会成员要去抢银行,也来给关公上香,让武财神给点好运气。 

  说来也是可笑,好人和坏人、敌营与我营,都把关公当成保护神,可如果两个阵营打起来,关公会去帮助谁呢?没有人解答这些问题,民间风俗只管分头祭祀,阵营是清楚的,信俗是模糊的,反正大家都相信关公神勇无比,那把青龙偃月刀锋利无比,你可杀我,我也可杀你。

  于是在洛阳近代史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1911年10月,中国同盟会河南支部领导人杨源懋、刘纯仁、刘镇华从省城开封潜往洛阳,集结武装力量反清,实施洛阳起义。其中一支队伍,便是王天纵的绿林好汉。这支队伍从嵩县一路打过来,兵临洛阳城南,集结关林,自然是看重关公的忠义和神勇。而城中的清军首领,也要用关公来激励士卒,但这时已不敢往关林祭拜关公,只好来到现在的民俗博物馆,那里虽是山西商人的会馆,但敬的也是关公,所以就来祭拜。两军对垒,你死我活,可拜的都是关公,活脱脱演绎出关公信俗的“泛性”。

  封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出于不同的需要,在对待关羽的问题上,各取所需,取得了惊人的一致

  关公信俗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专家学者研究了无数年 ,终于发现一个现象:封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出于不同的需要,在对待关羽的问题上,各取所需,取得了惊人的一致,这也算是今古奇观了。朝廷一般拿关公的“忠”来说事儿,强调关公对刘备的忠心,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刘备姓刘,是刘邦的后代,代表的是汉室,是正统。其实在今人看来,刘备的遗传刘邦的基因,不知已经拐了多少代的弯儿了!

  但封建统治者不去考证这个,只强调关羽在曹营期间,时刻不忘汉室后裔刘备,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曹操笼络他的金银财宝,全部上交两位当时在身边的“国母”,以作为刘备今后革命的活动经费。这还不算,关公在曹营期间,始终穿着刘备送他的那件旧大衣,对于曹操送他的美女,一概拒收,实在推不开时,就一脸严肃,给美女做政治思想工作,使她们“羞惭而去”,打消其做二奶的念头。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关羽才令那些坏人都从心里敬佩他,譬如今日的贪官,主动去找二奶,主动贪污受贿,他们和关公比较起来,实在是卑鄙下作,其所作所为,竟连一个古代的军人都不如。关羽后来得知刘备下落后,归心似箭,立即辞职,诀别曹操,显得异常果断,一千多里地,他长途奔袭,过五关斩六将,呈现一片忠心,所以百姓无论怎样都要敬关公了。

  关公信俗的核心,是一个“忠”,一个“义”。所谓“义不负心,忠不顾死”,儒家文化推崇的就是这些,还有“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正应了儒家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条,关公都切切实实地做到了,所以他是大丈夫。

  所以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来“捧”关羽时,干脆把前朝加封关羽的谥号,统统改为“忠义”,并要求抄录在《四库全书》里。他巡视中原驾幸嵩岳时,还专门遣使给洛阳关林送来御匾“声灵于铄”。如今这匾额还挂在关林的启圣殿内。

  关公真是不简单,上下共仰,朝野同尊,无论华夏神州,还是海外东瀛。不同的阶级和集团,有的势同水火,有的利害对峙,而对关羽的敬奉却大大趋同,万殊归一。这种超民族、超时代、超汉文化圈的价值趋同现象,确应引起高度审视。

  所以关公信俗专家吴健华强调说:“关公是对中国人传统观念和社会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历史人物,也是人们最熟知最敬慕的道德化身。他的‘忠’,是以国家一统为前提的思维定式,没有他尊崇不二的汉室,就不可能有他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我听了吴先生的话,觉得他是在跳出信俗说信俗,是对关公信俗的理性俯瞰,所以当我们今后到外地旅游,看到一些地方有关岳庙,庙内合祀关羽和岳飞的时候,就会理解个中缘由了——岳飞之所以精忠报国,以关公为榜样,非是对皇帝的忠诚,而是以天下一统为基本出发点的。

  正所谓——

  义气薄云天,生不二心汉先主;

  忠肝贯金石,后有千秋岳鄂王。

  也许这副题在关岳庙上的对联,正好解读了关公忠义精神能够不断传递的深层原因。

  (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