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上初三,学习很用功,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这跟我们时不时地进行“学术研究”或许有点关系。
我在工厂上班,儿子在学校上学。对于儿子放学后带回来的问题,我一般不做正面回答,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导他翻字典或查阅资料。我俩戏称此为“学术研究”。
有一天,儿子问我:“爸爸,‘风流倜傥’里‘倜傥’一词咋写?”
“右边分别是‘周’字和‘党’字,左边好像都是提手旁吧!”我挠了挠头说。因为我个性张扬,所以给儿子的印象总是言过其实、好大喜功,因此,我有意识地误导误导他。
“不对吧!我觉得左边是单人旁。”
“提手旁!”我故意坚持着。
“我去找‘裁判’!”说完,儿子便飞也似的跑进书房,拿着词典出来,得意洋洋地对着全家人说:“我的老爸呀,你错了,是单人旁。”
我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眼,轻轻拍了一下额头感慨地说:“唉,老爸老矣!”谁知看出门道的女儿微微一笑说道:“老爸精神好,一点也不显老,只不过‘难得糊涂’罢了。”我怕姑娘再说下去,也怕儿子听出了“弦外之音”,慌忙说:“看透别说透,还是好朋友。”后来偷看小子的日记,“风流倜傥”一词赫然在目。
相同的方法不能老用,有时孩子也不让你再用。不久,儿子又带回问题:“抱佛脚”是啥意思。我说:“‘抱佛脚’是——”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就煞有介事地说:“孔老夫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听了这话,我也只好谦虚地说:“实在不好意思啦。”儿子便心领神会地拿来资料,翻开念到:“抱佛脚,谚语有‘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我笑着说:“越来越长进了,看来你已经懂得‘学术研究’的真谛了。” (偃师市庞村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