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他们如何成迷踪“魔影”
“热得快”销得快 校园内存隐患
33斤!好大一蔸红薯
七旬老人:只为了心中那个音乐梦
食用油再次降价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七旬老人:只为了心中那个音乐梦
见习记者 焦琳 记者 杨海彤 文/图
  弹琴唱歌,杨录臣和家人共享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涧西区天津路和河科大南校区家属院的10号楼里,每天清晨和午后,都会传来阵阵轻柔的琴声。你也许想不到,演奏者是一位名叫杨录臣的73岁的老先生。

  杨老先生一生从事医学工作,却与音乐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

  1935年,杨录臣出生在孟津县的一个普通农家里,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加上常年战乱,8岁那年,杨录臣便跟着父母逃亡到了新疆、甘肃一带。

  逃亡的生活是异常艰辛的。一天,杨录臣随着母亲行走在街上,这时一家店铺里的留声机吸引了好多人驻足倾听,杨录臣也凑了过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整日在关内,流浪……”随着音乐的播放,人群中不少人泪流满面,杨录臣虽然年幼,对歌词也不能完全理解,但音乐反映的内容和他的经历有许多的契合之处,泪水不知不觉开始在他的脸上流淌。从那一刻起,他爱上了音乐。

  1955年,年满20岁的杨录臣考上了陕西西北农学院(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医专业。求学期间,他还是对音乐念念不忘,所以当社科系上音乐鉴赏课时,他便经常过来“旁听”。运气好的时候,老师忘记了锁门,他就能够偷偷溜进去过一把弹琴瘾了。凭着这样“偷艺”自学,毕业的时候杨录臣已能熟练地弹奏一些练习曲了。

  毕业之后,杨录臣被分配到了陕西凤翔兽医站。虽然从事的是跟音乐一点都不搭边的工作,但音乐还是他最大的爱好。但让他想不到是,由于这个爱好,他差一点被打成“反革命”。

  1963年春,刘少奇、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梭罗河》作为当地名曲传入我国。“河面上吹起绿潮浪,一双双情侣徘徊徘徊徘徊在长堤上……”这首歌曲调悠扬,感情真挚,杨录臣非常喜欢,有事没事常常哼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杨录臣因为口中常哼着《梭罗河》的曲调,便被“揭发”为怀念刘少奇而遭到一次次批斗,后来还是因为他的“认罪态度”较好,才没被打成“反革命”。

  1976年,杨录臣调到洛阳农专(现被合并入河南科技大学)。环境宽松后,他又拾起了自己的老爱好。不过平时教学工作较忙,杨录臣觉得自己音乐才能一直没能得到发挥。退休以后,杨录臣决定要好好过过自己的音乐瘾。

  平时,杨录臣是家里人的音乐教师兼词曲作家,每天都要教孙子孙女们学琴唱歌。孩子们对他也很支持,二女儿还专门为他买来了电子琴和电脑。杨录臣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每天沉浸在音乐中。

  快乐地与音乐为伴,不但对杨录臣的身体很有好处,还让他取得了不少成绩。数十年来,他以洛阳的风土人情为主题,先后创作《鸡冠洞寻梦歌》、《洛阳颂》等数十首歌曲,其中,2007年6月,他所谱写的《丝路之歌》和《大运河之歌》入围全国校园歌曲、音乐教案论文大赛,并获得了出版发行权。对此杨录臣说:“这些年咱洛阳的变化很大,我想用音乐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感情。以后我还要写更多的表现洛阳牡丹、河洛文化的歌曲,让外界通过音乐来了解咱们洛阳……”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