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她素面朝天、老老实实地挽起长发,美得朴实自然;30年后,她染黄了头发、涂上了口红,美得时尚优雅——
11月28日,在形象顾问的工作室里,我见到了55岁的张月(化名)。
她的头发染成了棕黄色,翻着波浪,松松地拢向脑后,露出小巧的脸庞和修长的颈项。她的五官经过了精心的修饰,眉毛细长,唇上涂着珊瑚色的口红。一袭款式简约的黑色洋装,外罩灰色开衫,得体优雅(图①)。
“形象顾问告诉我,我最好盘起头发,穿暖色调的服装。”张月微笑着向我伸出手,“你看我这身打扮还行吧?”
人物档案:张月,生于汝阳县,现居住于洛阳市新区;自由职业者。
上世纪70年代:素面朝天、梳头盘发
上世纪70年代,张月很年轻,很质朴。她总是素面朝天——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姑娘们根本弄不到化妆品。
每天早上,张月用清水洗完脸,迎着灿烂的朝霞匆匆出门,下地干活儿。路上,她两手忙活着编辫子。
她的头发很长,闪耀着柔和的光泽。但一般人少有机会欣赏她这头美丽的长发。因为,长辈们不许她披散着头发。每次,当她洗完头,在太阳底下喜滋滋地晾着长发的时候,她的奶奶和妈妈便会大呼小叫:赶紧把你那头发扎起来!又不是披麻戴孝哩,披散着头发成何体统?
这倒不是张月的家人太封建、管得宽。在那个年代,披头散发不是清纯性感的象征,而是邋遢不幸的象征。女人们只有在家里办丧事时,才被允许披散着头发哭拜亡灵。平时,若哪个大姑娘敢披散着头发出门,路人准会对其指指点点:咦,这是谁家的闺女呀,咋恁没家教?
张月是个乖巧孝顺的女孩子,她虽然爱美,却不愿忤逆了家人的意愿,便绞尽脑汁,自创了一个经典发型:将头发分成两股,编成辫子,再将辫子交叉盘在头顶;前额上梳出一层稀疏的刘海。
这个发型,在今人看来或许有点土气,在当时可算是时髦了。张月特意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图②)。这张照片,后来被人工加了颜色,张月被涂上“胭脂”、抹上了“口红”,看起来粉嫩粉嫩的。
上世纪80年代初:“土招”拔眉、小辫垂肩
张月一家拍这张全家福(图③)的时候,张月的儿子会打酱油了,小女儿也已经满地跑了。
孩子们的头发、张月自己的头发,都是她动手剪的,只有她老公才享有到街上“剃头”的福利。那时候,街上没有美发屋,只有剃头摊儿、理发店。
剃头匠在街市上选个热闹的地方,把剃头挑子一放,支一张椅子,烧起热水、磨起剪刀,静等着男人们前来剃头、刮胡子。体面一些的男人,会到理发店剪头发。说是理发店,设备其实很简陋,比剃头挑子上的家伙高级不到哪儿去。
女人们是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剃头”的,怕丑。她们自己剪头发,也不讲究什么发型,把头发剪短,能看得过去就行。
张月不再盘发了,因为这时候流行扎两条大辫子。有时候,她也会用一条小手帕,将头发绾在脑后——这可是当时最时兴的发型。
与此同时,张月开始在脸上“下功夫”了。她用香皂洗脸,还买了一瓶雪花膏,早上用指头挖一点,薄薄地抹在脸上(晚上是不舍得擦的)。天气太冷或太干燥的时候,张月会在手上涂一些香脂,给孩子们擦些润面油,以防皮肤皴裂。
这些举动都很平常——雪花膏、润面油已是日常用品,女人们都用。但张月毕竟是个讲究的女人,总要有些与众不同之处。她想了一个招:用手指捻一捻煤渣,以使手指更干燥,然后,捏住杂眉,猛地一薅!
那时候没有眉夹,没有眉笔,但靠着这个土方法,张月将眉毛修饰得整整齐齐,脸蛋也因此而光鲜。
上世纪80年代末:描眉化眼、一头小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张月家搬到了洛阳。两个孩子都懂事了,生活轻松了不少,她有更多的时间梳妆打扮了。
时代在进步,女人们也开始出入理发店。张月更是成了理发店的常客。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到洛阳最有名的三友理发店整整头发。
一次,理发师问她,现在流行烫头发,你要不要试一试?张月马上点头。
理发师用海鸥洗发膏将张月的头发洗干净,用毛巾擦干,卷上发卷,上了药水。
因为没有焗油,烫完的头发像烧焦了一样。但张月拨拉着一头小卷,很是满意。
朋友们见了她的新发型,大惊小怪:天哪,你咋把头发整成这样了?不好看不好看,还是直头发好!
张月不以为然:咋了?现在兴这个!
1987年“五四”青年节,张月陪同儿子以及他的同学前往黄河游览区游玩(图④)。出发前,她精心地修眉抹脸,将头发打理得蓬松无比。路上,年轻人皆夸张月年轻时髦,张月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上世纪90年代:清爽妆面、“黄发”如云
1994年,张月的老公送了她一份礼物:一管洗面奶。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女儿的建议下,张月将头发染成了咖啡色(图⑤)。
女人四十一枝花。张月这枝花越来越芬芳馥郁了。她开始注重护肤品的牌子,学会了擦粉底、抹粉饼。
这个时候,整容手术开始流行。女人们一窝蜂去割双眼皮、隆鼻梁。整容医生的水平良莠不齐,结果,有的女人变好看了,有的女人却毁了容:眼睛被割得像肚脐眼一样,不是一般的难看。
张月不是没动过整容的心思,但到底害怕变成“疤瘌眼”,没敢付诸实践。她采取了保守方法:去美容院做美容,保养皮肤。
当时做一次美容,收费10元。很多人嫌贵,不舍得花这钱。张月舍得,她觉得躺在美容床上放松放松,感觉挺好的。
21世纪:精致妆容,优雅盘发
新世纪来临,张月的美容美发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排斥通过一些精巧的美容手术来让自己变得更年轻、更美丽。
2000年,在老公的支持下,张月做了去眼袋手术。手术效果非常好,老公夸她:女人就应该修饰得这么漂亮!
整容技术日新月异。拉皮、隆胸、抽脂减肥等美容美体形式日渐普及。大姑娘小媳妇偷偷摸摸去搞“胸前工程”;张月的同龄人也有许多去做了拉皮手术,好去掉脸上的皱纹,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
张月怕疼,不愿意在身体上大动刀枪,她仍然采用保守的方法寻找美丽。
她使用最高级的化妆品,迪奥眼霜、资生堂爽肤水、安利面霜……哪个牌子的口碑好,她就买哪个牌子的东西。
每天早晚,她严格按照美容师的指导护肤保养:用洗面奶洗脸、拍打爽肤水、抹精华液、涂乳液、擦面霜。出门的时候,她还要细细地抹上防晒霜、粉底,涂上口红和腮红。
年轻的时候,她的脸上总是起皮;现在,她已经55岁了,经过精心的护理,肤质反而比从前细腻柔滑。
对于一向珍重的头发,她更是三天两头地捯饬,或烫或染,紧追时尚。美发店的美发师一见她就笑逐颜开。
听说洛阳新开了形象顾问工作室,她兴冲冲地光顾,不惜抛出两千多元人民币,请形象顾问帮她设计整体形象。
有的朋友不理解她的做法,怨她“烧钱”。张月认为这钱花得值。在形象顾问的指点下,她再不会犹豫彷徨,花钱买回一堆根本不会穿的衣物。她懂得了什么款式的服装更显优雅,还懂得了什么颜色的口红最衬肤色,什么样的发型更显年轻。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女人花钱让自己变漂亮,钱就算花对了地方!”张月说,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她永不会懈怠。
后记:女人对美丽的态度和认知,与时代有关。时代越进步,女人花开得越绚烂。
改革开放30年来,女人们追求美丽的脚步越来越坚定,追求美丽的信念越来越执著,追求美丽的态度越来越大胆。这些,从张月的故事里,可见一斑。
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精灵。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让最平凡的女人也得以蝶变。 (本文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