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电大楼被拆除时,许多市民用相机或手机拍下其最后身影。 |
| “文革”后期的百货楼一角。 |
| 拆除中的老友谊宾馆楼。(均为资料图片) |
|
您还记得那座老百货楼吗?您知道30年前的“洛阳第一楼”是哪一座吗?您知道30年前唯一的涉外酒店是哪一家吗?对老邮电大楼,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您还记得洛阳老城当年的标志性建筑吗……30年的荏苒岁月,让当年洛阳城的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它们的离去也见证着洛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
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缅怀一下部分当年伴随着洛阳发展和洛阳人成长的老建筑……
百货楼:老洛阳人割不断的记忆
“生个儿子夜夜愁,生个闺女百货楼。”这句洛阳俚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百货楼当年在洛阳人的心目中是财富的象征。
那座老百货楼位于市区纵横轴线交会处,卡在中州路的黄金要道。大楼始建于1957年,主体3层,部分4层。在建成后的30多年里,它是整个洛阳商业的象征。郊县的人们进城,百货楼是必去的地方;每逢节假日,市民有事没事总爱到这里逛一逛。百货楼,是引领时尚和休闲的标志性场所。
家住在王府井百货旁边的李师傅,当年可是百货楼的常客。回忆30年前,他总是说,逛百货楼总是一家人的幸福时刻,尤其是在春节前,百货楼是必去的地方。他会用辛苦积攒一年的微薄收入,为每一位家人扯上几尺布,拿回家做成新衣裳。岂止是李师傅,这也是很多老洛阳人过年的重要内容……
美好的记忆总有结束的时候。1993年,随着一声巨响,屹立西工商业区近40年的老百货楼被夷为平地。在原址旁边搭起的简易棚成为百货楼的临时营业场所,就是这样的简易棚每天也是人流如潮,足见当时百货楼的商业地位。
此后不久,在老楼的原址上,一座总建筑面积达4.41万平方米的新百货楼拔地而起。这座大楼地下2层,地上16层,高68米,集购物、娱乐、健身和食宿为一体,还被国家建设部授予“鲁班奖”。
新百货楼又红火了几年,但随着周边新的零售网点不断兴起,百货楼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商业地位。更重要的是,随着大张量贩、王府井百货、家乐福以及沃尔玛等新兴零售企业的崛起,百货楼被“边缘化”了。
2006年1月25日,洛阳百货大楼和南京中央商场实行战略重组,成立了中央百货大楼有限公司,依然屹立在洛阳的市中心。此时,以王府井、新都汇和家乐福为中心的西工“新商圈”已经繁荣起来。据有关部门透露,待人民西路的洛阳国贸中心建成后,洛阳有关方面欲把王府井商圈和中央百货商圈连接起来,从周王城广场到王府井形成一个更大的商圈。
九层楼:当年“洛阳第一楼”
当年“洛阳第一楼”是哪一座?恐怕只有洛阳的中老年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是的,它就是位于今天鸿诚商厦东面的“九层楼”。
30年前,“九层楼”傲然耸立在中州中路主干道旁,在周围低矮的建筑中犹如鹤立鸡群。它的“洛阳第一楼”的头衔,直到1984年友谊宾馆改造工程完成才拱手让出。
说起这座楼的来历,那是更久远的事了。“九层楼”所处的位置曾经是一条大沟,人称“难民沟”,沟两旁住着解放前逃荒来洛阳的难民。“九层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安置沟两边的搬迁户。“九层楼”拔地而起后,它就成为洛阳的一道风景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至尊,这座楼干脆就以层数命名,“九层楼”就这样叫开了。
很多洛阳人尽管从没走进过这座大楼,但从这里路过的时候,都不免带着一丝崇敬的心理仰望大楼——要知道,当时西工区的大多数人还住在平房里。
几年前,作为洛阳市第五批“两创”重点工程,西工步行街开始动工,“九层楼”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处在拆迁的红线内。2005年9月,拆迁基本完成。
2006年10月,在“九层楼”的废墟上,洛阳国际商业步行街正式奠基。步行街集购物、娱乐、美食、休闲、服务性公寓于一体,建设用地约45亩,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一个新商圈即将出现。
老邮电大楼:拆除时市民纷纷拍照留念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当年是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憧憬。不过在30年前,洛阳人对外联系,包括寄信、发电报、取包裹、定报纸乃至打长途电话,都要跑到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是当年洛阳的“信息中心”。
记忆中的老邮电大楼,阴暗而陈旧。然而随着洛阳百货大楼新楼的建成,老邮电大楼修葺一新,除墙体贴上瓷砖外,楼内营业场所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200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周王城广场及百货楼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点之一就是邮电大楼地块拆迁改造。在此以前,洛阳网通公司完成了老邮电大楼相关设施及一层营业大厅和商户的搬迁工作。
2005年11月,老邮电大楼和邮政综合楼开始拆除,2006年3月拆除完毕。拆除过程中,不少洛阳市民来到这里,用相机或手机拍下邮电大楼最后的身影,缅怀这座陪伴了洛阳人近半个世纪的建筑。
2006年7月19日,邮电大楼东面的西工纺织品综合楼拆除完毕,标志着邮电大楼地块拆迁工作全部结束。邮电大楼拆迁后,它的周围被改造成为一片绿地,有机地融入到周王城广场范围内。而在它的东面,新的电信综合大楼早已耸立在那里。
友谊宾馆:三次改造节节高
2005年1月,倍受洛阳市民关注的洛阳友谊宾馆开始拆除。这次被拆除的不仅仅是一座功能设施已经落后的酒店,更是让洛阳人一段略带“神秘”色彩的记忆痕迹逐渐淡去。
1954年,这座颇具欧式古典风格的建筑落成,成为当年洛阳唯一的涉外酒店。50年来,这里先后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贵宾。当年为数不多的外国游客只要来洛阳,也都必然下榻友谊宾馆。
当时友谊宾馆的对面是一片遍植松柏的绿地(牡丹广场的前身),树木茂盛,把窗外的景物完全遮挡住,这也让友谊宾馆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1984年,友谊宾馆进行了第一次改造,把“洛阳第一楼”的名号从西工“九层楼”那里接了过来。这时的友谊宾馆主楼15层,是当时洛阳第一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
但随着洛阳的发展,友谊宾馆的地位很快被撼动了。1993年,新友谊酒店开业,这座四星级酒店很快取代了友谊宾馆的地位。
2004年,友谊宾馆顺利改制,洛阳一家公司投资1.5亿元,对其进行了第二次改造,一栋高21层的高档宾馆,2007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
2007年,友谊宾馆进行了第三次改造,这座按五星级标准投资复建的涉外旅游宾馆,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宾馆主楼高24层。
尽管如今的友谊宾馆金碧辉煌,但它却很难再有当年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它的周围,一座座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新友谊到芳达商务酒店,再到牡丹城宾馆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酒店群”。而对洛阳的城市发展而言,这何尝不是好事?
风风雨雨八角楼
老城八角楼金街已于今年开业迎客,它与古色古香的老城十字街景观相呼应,营造出和谐统一的历史文化氛围。在八角楼金街上,一座新的八角楼重新矗立在那里,勾起了许多老门老户的回忆……
据说当时在洛阳郊县流行这样一句话:“不逛八角楼,枉来洛阳城。” 原来的八角楼建于1979年,带顶通高近20米,是一座框架结构建筑,由洛阳工艺美术公司经营多年。作为洛阳老城第一次旧城改造的产物,从建成之时起,八角楼因矗立在老城十字街中心位置,加上独特的建筑样式,便成为洛阳老城的地标。以八角楼和原老城商场构成的商业区,与百货楼、上百大楼、广百大楼共同组成当时的洛阳四大商业区。
在八角楼下开印章社多年的李中山老先生说,当年八角楼可谓“红极一时”。由于它造型独特,加上当时“老城第一高楼”的地位,外地人来老城,总会在这里摄影留念;老城人要到外地工作、当兵,也总要在这里拍张照片,以寄托浓浓的乡情……更重要的是,它附近荟萃了老洛阳商业的精华,集中了各种名优小吃,成为人们购物、休闲的首选之地,影响所至,遍及周边县区。
但是,随着洛阳商业中心的西移,以八角楼为象征的老城商业区没落了。
2006年7月,作为当年我市的重点项目,“八角楼商业金街”的配套拆迁工作拉开帷幕。在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中,八角楼在5天之内被夷为平地。项目开发商贺斗明说,由于处在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部门对新建筑有“限高”要求,因此新的八角楼除了设计、装修比以前更漂亮外,高度、大小、样式均和老八角楼一样。
如今,与八角楼连为一体的八角楼商业金街,使老城商业格局进行了重新洗牌,形成以八角楼金街为中心的新商圈。
采访札记
记忆中,老百货楼实施定向爆破,附近居民奔走相告,围观的洛阳群众人山人海;拆除西工“九层楼”,也是一波三折;拆除邮电大楼和八角楼的时候,洛阳群众已经纷纷拿着手机和数码相机去“拍照留念”了……不光是它们,洛阳每一座老建筑离去的时候,都能引起洛阳人的一丝怅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洛阳建成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增至184平方公里。30年前,一座九层楼就成为“洛阳第一楼”,到了1998年,洛阳市区建成的高层建筑接近100栋;自2004年以来,仅新区开工建设的高层建筑就有300多栋……
洛阳的城市建设在发展,一座座老建筑的离去也就不可避免。和当年洛阳屡受兵火焚城的遭遇不同,如今它们离去的背影,透射出的却是洛阳日新月异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微笑着和这些老建筑告别,毕竟改革开放的洪流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