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市出入境管理处办证大厅内每天都有申领护照的人流。 |
|
如今,对于出国旅游、经商、留学、探亲,人们早已不再好奇和茫然。然而,时光倒流20多年,我市较早走出国门的是怎样的一群人呢?办一本走出国门的护照,又要经历怎样的手续?通过采访我市较早出国者之一的袁鹏先生和长期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这个“小国门”工作的李宇红,记者记述下这20多年的国门越来越宽、手续越来越简的变迁。
那时办护照 手续真麻烦
1984年9月,在洛阳轴承厂工作、当时30岁的袁鹏因单位工作需要,第一次踏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护照。
袁鹏说,当接到单位让他去美国出公差的通知时,异常兴奋,可接下来他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领取申请表后,一系列的麻烦也就开始了,他要面对的是一大堆手续:开具单位审批证明、出示境外邀请材料、提供经济担保证明、办理公证、提交翻译材料……
他回忆,按照表格上的要求,光政审这一项,就要办理单位政审、居委会政审、办事处政审、辖区派出所政审、市公安局政审,有一大堆公章要盖,一家三代人都要填,所有家庭成员的联络方式都要留下。
令袁鹏倍加小心的是,申请表都有编号,填错以后不能改,错了一处就需重新领表,再重新盖章。所以,他就先复印了一些表,自己试着填,填完后再找出入境管理处工作人员帮忙检查,合格以后他才敢往正式表上誊写。
近两个月的时间,袁鹏往出入境管理部门跑了六七回,终于通过了表格上的层层审核,盖齐了所有的公章,领到平生第一本护照——那时还是手写护照。拿到了护照的袁鹏感慨万分:“没想到出个国这么难,办个护照这么累——跑不完的腿,盖不完的章!”
人员有限制 自费出国难
1981年,主要负责公派出国留学、考察、探亲事务的市公安局外事科(现出入境管理处前身)成立,它是洛阳人走出国门的一个必经“门槛”。现年52岁的主任科员李宇红,从该部门创建之初就在那里工作,她的回忆印证了袁鹏关于“出国手续难办”的感叹。
李宇红说,1985年以前,“出国”这个词语有着一定的“贬义”。在不少人观念中,出国是有重要政治身份的人才能去做的事;某个普通人要出国,则意味着这个人有“危险”的海外关系和“投敌叛国”的嫌疑。那时,洛阳的出国人员基本上是公派人员,很少有普通市民自费出国。
国门虽已敞开,但洛阳市民出国在当时仍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儿,必须先绕道香港,转而去其他的国家。可当时去香港也有名额限制,申请的人多,分配名额少,等待的时间长。另一方面,政府对出国者的审查很严格。因公出境者,由外事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后,再由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因私出境者,单位也要写报告,报市公安局批准,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审查各类信息是否真实。
“过去办出国手续确实挺难。”李宇红感慨地说,在改革开放之初,申请护照的手续非常复杂,个人申请护照必须持户口簿、身份证、对方国邀请函,还需要档案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批准盖章,还要有经济担保,政治面貌是团员的人要经团市委批准、是党员的人要经市委组织部批准,要办好所有申报材料特别费时间,有的甚至需要1年。
她说,那时洛阳市没有直接发放护照的权限,他们负责将所有经过批准的申报者材料整理后统一送交省公安厅审核,办理通过的时间需30天到60天。那几年,他们一年中也就办理护照20本左右。
观念大转变 初现“出国热”
198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不少人的钱包鼓了起来。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私往来港、澳暂行管理办法》颁布。
随着这“一法一办法”的实施,“出国”这个字眼开始引导人们形成另外一个“热潮”:一些人听说出国能挣大钱,开始想尽办法出国打工;一些人过去不愿向外人提及自己的海外关系,此时变得主动而坦荡。
李宇红说,公民出入境管理法中明确规定,除了劳教、服刑等五类人,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机关提出申请,都可以得到批准。
虽然在法律上,出境已开始“松绑”,但申请护照的程序依然复杂,不过,人们的观念总算发生了明显转变,出国者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异类”。
李宇红说,198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出国打工挣钱,有的人大冬天半夜就来排队办理手续;有些人整天四处托人找关系,以求一纸海外邀请函;还有一些人连需要什么手续都不知道,却还想要来试试,一次次被劝回仍难挡他们出国打工的热情。可是,也不乏一些从最初出国打工到自己做生意成功的人。李宇红记得,有一个偃师的女商人,由于长期往返俄罗斯需办理护照等手续,和李宇红逐渐熟悉起来,李宇红得知她先在俄罗斯给人打工,几年之后发现俄罗斯皮衣紧俏,就开始将洛阳一家皮衣加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俄罗斯,收益不菲。
同时,出国探亲的人多了起来,人们对那些有海外关系的人有机会出国转转,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
李宇红说,最初,那些有海外关系的人来办出国手续都是匆匆忙忙的,不愿在“公家人”面前停留太久,说话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哪些话说得不合适而惹上“叛国”的嫌疑。1988年后,人们思想越来越活跃,这类人不再避讳自己的海外关系,甚至跟办公人员畅言在国外的所见所闻。
手续规范了 出国成时尚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平息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宽,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探亲、商贸、旅游也全面开放。
公民出入境管理法以及实施细则对护照申领没有时间限制,各地在实施中对审批程序、把握尺度不一等问题陆续出现,对此,1994年,公安部在全国统一规范公民因私出国护照申请和审批程序,发布了修改的实施细则,限制政府出入境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统一了办理时限。从此,护照申领走向规范化时代,程序比较透明,只要材料齐全,基本上都能获批。
同时,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出国旅游潮,出国更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1994年开始,洛阳人开始有机会走出国门,前往“新马泰”等东南亚地区、港澳地区旅游、购物,成为社会新时尚。李宇红说,那时虽然前往这些地区旅游的费用不菲,可没能阻挡改革后那些日益富裕的人们的好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转变,不再手里死攥着钱舍不得花,部分人选择了参加旅游团出国开眼界。
李宇红说,她从与这些前来办护照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出国人员带回的东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初,手表、电视机、录像机、音响、录音机、黄金首饰是出国购物的主流,这些产品在当时的国内还比较紧俏。可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富足,人们出国带回东西的种类和数量呈下降趋势,除了一些高精尖产品如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外,带服装等日用品的少了,人们出国更多的是为了体验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程序更简化 出国人大增
李宇红说,2001年底,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地球村”,人们出国手续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包括进行按需申领护照试点、取消港澳游限制、扩大口岸签证点、建立中国绿卡制度等,繁琐复杂的护照审批时代结束了。
2004年,全国大中型城市迈入“按需申领护照”时代,人们只需凭身份证、户口本就可申领护照。
护照申领政策的一步步放宽,让自费留学、欧洲游、往返多个国家探亲等因私出国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洛阳市民方便快捷地穿行于国内国外。仅今年1月至8月,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已办理各类出国境申请2408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