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付正林:叫响牡丹文化品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风云人物”备选27
付正林:叫响牡丹文化品牌
本报记者 谢纪昌 文/图
  核心提示

  付正林,神州牡丹园总经理,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常务理事、省牡丹芍药协会副会长。

  这位被业界称为“牡丹大王”的传奇人物,有着传奇的经历:1988年,他在全市率先创办园林花卉公司;次年,他把3000多盆催花牡丹销往香港等地;2003年,他筹资创办起我市第一家民营性质的牡丹观赏园;2006年4月,他与洛阳新闻网联手,首推“网上赏牡丹”;他携带盛开的牡丹,两度亮相央视;2008年,他又费尽心血,让洛阳牡丹结缘北京奥运,并走进钓鱼台国宾馆。 

  牡丹,自古以来就是洛阳的一张“名片”。

  改革开放以来,洛阳牡丹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不断地为洛阳旅游发展和城市知名度的提高作贡献,这一切,如今在业界有着“牡丹大王”美誉的付正林都见证、亲历了。

  虽说已是冬季,可是昨日记者在神州牡丹园看到,这里仍是一派忙碌景象,员工们或装盆或搬运或浇水,筹备5万盆年宵催花牡丹;大型温棚内,2000盆元旦催花牡丹已欲放绿芽。谈起牡丹产业的发展,付正林打开话匣子,向记者讲述了他和洛阳牡丹的故事。

  在全市注册了第一个园林花卉公司

  45岁的付正林是偃师市李村镇人,当地是远近有名的苗木基地。1985年,付正林进入洛阳林科所工作,与牡丹结下不解之缘,也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包产到户政策的落实,洛阳近郊一些花农开始尝试“重操旧业”——种植观赏牡丹。牡丹种成了,怎么找销路?

  1986年前后,原郊区安乐镇、邙山镇的花农利用春节时间远赴广州催花。看到这一商机,1988年,在全市第一个注册了园林花卉公司的付正林,携带500盆牡丹加入了赴羊城催花的行列。

  省花协秘书长张兆铭回忆说,由于技术不过关,很多花农的牡丹没催开。1989年,付正林也带了3000盆牡丹去催花,花开得非常好,花农们都围着他取经。这个人聪明,勤奋好学,能吃苦有钻劲,是个干事业的人。

  第一年的广州催花,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对付正林来说,算是趟了路,热了身。第二年,他的催花牡丹在广州叫响,仅香港一位花商就买走800盆。几次广州催花,付正林深深体会到:“牡丹产业要发展,只有走市场化的路子。”

  抓紧三次发展机遇,创办私营牡丹园

  熟悉洛阳牡丹发展史的人都清楚地记得,改革开放后,洛阳牡丹产业有三次“飞跃”。

  1991年前后,一场声势浩大的评选国花活动席卷全国,洛阳作为牡丹的故乡,力挺牡丹为国花。为此,我市出台一系列鼓励牡丹种植的优惠政策。在这一大背景下,颇有商业头脑的付正林开始把园林花卉公司的中心转移到牡丹上来,先后在近郊白马寺镇半个店、扁担赵,邙山镇等地建起了牡丹种植基地。

  付正林说,让自己真正下决心在牡丹产业上干一番事业的是香港宏达园艺公司总裁的一句话。

  1990年,这位香港花商来洛考察、洽谈牡丹业务,洛阳牡丹界几位专家陪同就餐时,香港花商动情地说:“洛阳牡丹这么好的资源,在国际市场上为啥比不过日本牡丹?”

  付正林说,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他,促使他下决心在牡丹产业上干一番事业。牡丹种植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很多农民不愿种植,他的公司当初也是靠干些绿化工程、销售些花卉苗木赚钱补贴牡丹种植的。

  1997年和1998年,付正林两次赴日本大根岛学习,借鉴日本的栽培模式。随后,他在扩大牡丹基地的同时,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含量,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9月是洛阳牡丹的第二个飞跃期。

  那一年,洛阳牡丹在昆明世博会的评比上意外“失足”,震动洛阳上下。市里协调银行贷款,并出台了新发展1亩牡丹政府补贴数百元等扶持政策,“华以”、“先农”、“天甲”等20多家企业纷纷加盟牡丹产业。

  就在这一年,付正林接手了白马寺对面一个经营不善的旅游景点,经大规模改造后,种植了50多万株牡丹。

  2001年,邙山和洛南万亩牡丹产业带开始打造,洛阳牡丹产业迎来第三个发展高峰。

  一时间,邙山和洛南数千亩土地种上了牡丹,全市商品牡丹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付正林也不失时机地在邙山镇和伊川县建起了两个牡丹种苗基地。

  几年的卧薪尝胆,几年的辛勤耕耘,付正林等待着收获“果实”。2003年4月,白马寺对面的神州牡丹园即将揭开面纱。此前,该园已在一些媒体上发布了广告,还和省内外百十家旅行社签订了协议,只等着开园迎宾,可是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这一切。

  付正林非常苦闷,但那段时间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再思考、再酝酿的机会。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想了很多,最后总算理清了思路:要想发展牡丹产业,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科技之路,发展牡丹种苗、盆花,真正做到四季有花看,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条腿走文化之路,建园要有文化品位,突出洛阳特色和牡丹文化,让景观与文化紧密结合,才有发展后劲。

  这一年的牡丹花会后,付正林立即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规划,然后筹措资金,咬着牙对本来万事俱备、只等开园的神州牡丹园“推倒重来”,进行一次改造、提升。

  回忆那段艰难的创业史,付正林感慨颇多:“真难啊,洛阳市区已有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洛阳牡丹园等园子,我们要想后来居上,必须出奇制胜,打出牡丹文化这张牌!”

  又经过一年的全面改造,一个占地6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融观赏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神州牡丹园建成了。

  网上赏牡丹,喜摘“人气最旺”桂冠   

  2004年4月6日,神州牡丹园作为我市第一家民营牡丹园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当年花会,该园的游客接待量就名列全市各大牡丹园前茅。

  2005年牡丹花会,神州牡丹园联合白马寺推出“游佛祖释源,赏国花牡丹”一日游活动,双方游客成倍增加,实现了互惠双赢。

  几年前,央视有句广告语颇为流行:站在巨人肩头,何需步步艰难。

  2006年牡丹花会,付正林与洛阳新闻网合作,在全国首开“网上赏牡丹”先河。几个高清晰的摄像头,将神州牡丹园内盛开的牡丹和如织的游人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一时间,网上点击率猛增,直播7天吸引几十万人次的点击访问,页面留言超过12000条。全球无数人足不出户观赏到了雍容华贵的洛阳牡丹,成为这一年牡丹花会的一个亮点,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神州牡丹园在现实中的人气。这一年,神州牡丹园摘走了第二届牡丹花王大赛“人气最旺的牡丹园”桂冠。    

  “网上赏牡丹”得到了市领导的赞许,之后在全市各大牡丹园推广。

  持之以恒,他无愧“牡丹大王”的美名

  改革开放30年,洛阳牡丹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增加到近2万亩,发展几经曲折。

  业内人士都知道,几年前,牡丹产业一派繁荣时,付正林并不是洛阳牡丹界的“大哥大”。随着牡丹种苗价格回落,牡丹产业、企业的发展并不均衡,坚守行业、紧贴市场、不断创新的付正林,逐渐成了名副其实的“牡丹大王”。

  2008年5月9日,央视“倾国倾城”特别节目现场,付正林表演闻香识花(如图)。当他蒙着眼睛闻出“银红巧对”、“洛阳红”、“虞姬艳妆”、“珠光墨润”、“贵妃插翠”等牡丹品种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已是“牡丹大王”第二次亮相央视,此前在“魅力城市展播”栏目的相关节目中,付正林抖露了“家底”:牡丹基地2000亩,每年销售盆花4万余盆、种苗5万余株。

  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洛阳牡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神州牡丹园,为树立洛阳牡丹品牌出了大力:

  2004年春节,付正林携带1.5万盆催花牡丹在上海市举办了首届大型迎春牡丹花展,“牡丹飘香上海滩,沪人争看洛阳花”,神州牡丹园成功地运用催花牡丹把花会办出了洛阳;

  2005年9月,第六届全国花卉博览会在成都举行。由于天气、运输等原因,我市参赛的牡丹出现问题,付正林带着300多盆牡丹紧急赴蓉“救场”,结果洛阳牡丹喜获多个大奖;

  2005年11月,神州牡丹园4000多株牡丹落户山西大寨村,虎头山上从此留驻洛阳牡丹的芳香;

  2006年秋,神州牡丹园在河洛文化节期间举办了“河洛金秋牡丹展”,从此,“花好月圆仲秋牡丹”又成了洛阳牡丹的新亮点;

  2006年10月,中国东北边陲城市——牡丹江市种上了4000多株“神州牡丹”,从此,牡丹江市再也不必为“名不副实”而尴尬;

  2007年1月,2000盆含苞待放的“神州牡丹”运往西藏拉萨,洛阳牡丹首度在西藏亮相,从此雪域高原沾了洛阳牡丹的吉祥;

  2008年1月,由神州牡丹园主办的“富贵花开进万家”大型牡丹花展在省会郑州举行,1万多盆姹紫嫣红的年宵牡丹被抢购一空,“洛阳牡丹香飘万家”成了郑州百姓过年的吉祥话题;

  …… ……

  牡丹结缘奥运,他功不可没

  千年牡丹情,百年奥运梦。让洛阳牡丹走进百年奥运是650万河洛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洛阳人期盼的幸运和自豪。

  这一心愿让付正林圆了。

  2008年4月15日,北京奥组委花卉配送中心负责人专程来洛,为神州牡丹园颁发了“北京奥运牡丹盆花生产基地”证书;

  8月4日,首批350盆奥运牡丹和1000枝鲜切花运抵北京,这些含苞待放的奥运牡丹被布置到了迎宾馆、贵宾室、新闻发布中心等重要场所;

  8月7日,666朵洛阳牡丹组成的华贵无比的吉祥图案,亮相在国家主席胡锦涛款待国际奥委会官员和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等外国元首的国宴上。

  熟悉详情的人都知道,洛阳牡丹能够走进北京奥运会,付正林做了大量工作。

  市林科所林业专家赵鲲说,2007年,北京市成立奥运花卉配送中心后,有关专家曾提出争取让牡丹作为运动员颁奖用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案被搁置。付正林得知后,积极与省花协、奥运花卉配送中心联系,由省花协提出申请,奥运花卉配送中心两次考察,最后敲定洛阳牡丹装扮北京奥运会的事宜。

  实际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从2003年开始,付正林就和他的团队一直在默默地准备着。依托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的科技支撑,神州牡丹园建立了国家“863”科研项目实验基地,承担了牡丹标准化生产研究等5个国家、省、市科研课题;聘请牡丹芍药种植资深专家李嘉钰教授为首组建科技攻关组,摸索牡丹四季开花技术,逐步掌握了不同时期反季节牡丹催花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有关花期控制的详细技术,使花叶比例、花朵大小、色泽艳度接近自然,基本实现了天天有花可看、有花可供;投入百万元巨资,建起6个全光式数字化温室和1500立方米的智能化牡丹保鲜冷库,并与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联手举办了“迎奥运中国牡丹插花大赛”。

  付正林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洛阳牡丹能成为国际品牌——奥运牡丹。

  再次出手,洛阳牡丹安家“皇城根儿”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付正林再次作出了振奋人心的举动:让洛阳牡丹安家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神州牡丹园经理吉举说,洛阳牡丹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光彩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局作出了建牡丹专题园的决定。2008年9月11日,该局服务中心负责人一行4人来到神州牡丹园考察后,双方达成了在钓鱼台国宾馆建牡丹专题园,移栽56个品种、9大色系、2008株洛阳牡丹的意向。

  10月21日,首批700株牡丹启运。明年春天,这些牡丹将在钓鱼台国宾馆绽放娇容。

  产业化之花终究会盛开的

  2008年5月,洛阳牡丹花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付正林说:“如果把洛阳牡丹经济比作一朵大牡丹花的话,目前是花蕾即将开放的露红期,离真正的盛开还有一段时间。”

  他对神州牡丹园的终极期许是:一个可四季赏花的牡丹文化主题公园。

  目前,神州牡丹园已拥有牡丹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初步形成了系列配套、环环相扣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年嫁接繁殖牡丹种苗100万株,生产销售标准化种苗80万株、优质盆栽牡丹15万株。下一步,他们要继续创新、改进牡丹产品,同时计划3年内在上海、北京、西安、南京、武汉等城市建5个大型牡丹专类园及大型催花基地,形成现代化的牡丹盆花配送中心和销售网络,真正使洛阳牡丹走进千家万户。

  “是改革开放成就了洛阳牡丹,成就了神州牡丹园,也成就了我的事业。改革开放让牡丹越开越艳,洛阳牡丹产业化之花也一定会盛开的!”付正林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