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5版:娇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女人也要“玩”得开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女人30年之娱乐篇
女人也要“玩”得开
文/本报记者 宋 扬
  30多年前,对女人来说, “会玩”、“爱玩”是陌生甚至贬义的词汇。陌生在于单调的文娱生活让女人不知该怎么玩,贬义在于爱玩即代表着其不思上进,作风腐化。

  可是30年后,不“会玩”、不“爱玩”的女人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人家XX可会玩了!”这样的感慨再不是风凉话,而是一种由衷的羡慕与欣赏。

  改革开放30年间,女人的业余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与发展,“娱乐”、“休闲”这样的新词汇女人们耳熟能详。女人越来越会玩了,会玩的女人也越来越吃得开了……

  人生30年:年龄越大越爱玩

  如今,早晨或夜晚到我市各大公园、广场绿地转转,总能见到许多女性倩影。她们中有妙龄女子也有花甲老太,除了太极、毽子、羽毛球等运动,还有合唱、秧歌、扇子舞等多种娱乐形式。文体活动已经成为女人现代生活的重头戏。

  近几年:全民健身与广场文化

  今年55岁的朱晓峰是文体活动的活跃分子。供职于我市一家企业的她临近退休,除了工作之外,她还专注于两件事情:模特表演与打乒乓球。

  每天早晨6点,朱晓峰按时起床,直奔她家楼下的一间活动室,一些球友已经“开战”了。这间活动室本是一间闲置的平房,朱晓峰把它租下来,又购置了一个乒乓球案子,约球友来打球。7点,打了1个小时球的朱晓峰大汗淋漓,她回家洗个澡、吃完早饭去上班。到了双休日,她会从6点一直打到10点才结束。

  2004年,朱晓峰开始在她家附近玻璃厂俱乐部的水泥案子上打球,由于打球的人多有时“抢”不到案子,她就萌发了弄间私人乒乓球室的想法。从刚开始的七八个人到如今20多个人,球友们每人都配了一把钥匙,谁想打球尽管来。他们还自发组织了“大华乒乓球俱乐部”,除了和别的俱乐部球友交流经验外,今年10月,他们还跑到江苏淮南去观摩比赛。在那里,朱晓峰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乒乓“一姐”张怡宁,兴奋地和她合影留念。

  对于模特表演,她也同样痴迷。3年前,她加入一支中老年模特队,练习台步、造型,别人一周练习3次,她由于工作忙只能练习1次。她和同伴们经常四处演出,路费、服装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但大家玩得非常尽兴。

  牡丹花会期间我市举行的广场文化活动更是给她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活动搞到哪里,她们就演到哪里,还参加了今年我市的元宵节晚会。前不久,她们还代表洛阳市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我国首届农民艺术节。

  朱晓峰说,进入21世纪,全民健身运动和广场文化活动在我国开展得红红火火,为女人搭建了文体娱乐的平台,她和周围的许多女性朋友都是年龄越大越爱玩了。她也向记者回忆了30年来她的文娱之路。

  10年前:卡拉OK、交谊舞、看影碟

  提起10多年前,朱晓峰认为卡拉OK、交谊舞的兴起是90年代的标志之一。90年代初,她当时所在单位市物资集团在老城开起了“皇朝夜总会”,在当时算得上设备一流、装修高档。朱晓峰和同事们学会了跳交谊舞,那时,跳交谊舞不仅是一项娱乐,还是一种接待大城市来的客户的方式。如果没人做对方的舞伴,就显得洛阳人很不新潮似的。

  那几年,交谊舞厅在洛阳遍地开花,成为许多成年人热衷的娱乐方式。但是在交谊舞刚兴起的年代,有些观念保守之人仍然看不惯这种新事物,认为跳舞的男女“不是好人”。

  卡拉OK也让人感到新奇,人们没想到自己也可以对着电视跟着伴奏乐拿着麦克风体验一把“歌星”的感觉。那时的卡拉OK设备较为简陋,需要看着点歌本选歌然后用遥控器点歌,当然没有近几年兴起的电脑点歌系统方便。

  另外,VCD影碟机的兴起让女人在家看起了电影碟片。

  20年前:打麻将、看录像、打游戏

  文革开始前,出身无锡干部家庭的朱晓峰曾见过麻将牌,可后来麻将就成了“毒品”被禁止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朱晓峰的老公南下出差,客户说要送他一副麻将牌,观念尚未开放的他赶忙婉拒。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麻将重新在洛阳市民家庭中出现,很多女人又坐到了麻将桌前。

  那个时代,除了彩电和日益丰富的电视剧及文艺节目吸引着女人,看录像也是一种新兴事物。女人不爱随男人去录像厅,但像朱晓峰这样家里买了录像机的,也经常和老公一起看得津津有味。另外,老公出差带回的和电视连在一起打游戏的游戏机,也曾让她和儿子痴迷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她母亲从无锡来洛探亲,也加入了打游戏的队伍,打够多少分还是他们给老太太定的任务呢。

  上世纪80年代也是录音机大热的年代,用磁带听歌很受女人们欢迎,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永留在了女人的心中。

  30年前:书、电影、广播与黑白电视

  改革开放之前的文娱生活,在朱晓峰眼里就两个字:单调!上世纪70年代,在一家工厂上班的她除了用广播收听新闻和样板戏外,就是看看书(书的种类和内容也非常少)。那时候,和同事、邻居聊天就算一种“休闲”了,基本也是谈工作和思想,很少谈情感等个人问题。

  那时候,电影是受大众追捧的娱乐方式,文革结束前放的多是《地道战》、《霓虹灯下的哨兵》等革命题材电影,但朱晓峰她们看了一遍又一遍。遇到她所住的部队大院放露天电影,人们都早早吃完饭搬着凳子出来占位。市里的各电影院也非常火爆,经常是座无虚席,遇到好电影时总是一票难求。1976年,朱晓峰男朋友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她总算能经常看电视了,是和全院男女老少一起搬着凳子坐在院里看的。那时男女谈恋爱,能去的地方除了电影院就是王城公园,能去公园照照黑白照片,是绝对时髦的事情。

  玩伴范围:从熟人到生人

  30年来,女人的文娱活动日益丰富的同时,一起玩的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改革开放同岁的旅游业人士刘超说,从小到大,她感到娱乐方式的变化不大,但玩伴的范围却扩大了,从熟人变成了陌生人。

  刘超开始“娱乐”是十来岁的时候和同学玩溜冰,穿着将脚绑到铁板上的溜冰鞋,在水泥场地上飞驰。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溜冰发展为在室内木地板上穿着滚轴溜冰鞋玩。1993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办起了交谊舞厅,上中专的她背着父母跟邻家姐姐去学交谊舞。没多久,轴研所生活区里建了洛阳第一个迪厅——阿波罗迪厅,可因消费高让她们这些小姑娘望而却步。参加工作后,到酒家喝广式晚茶曾一度风靡,90年代末又兴起到茶社打扑克,刘超和朋友是座上常客。2000年后,有乐队的酒吧和演艺、蹦迪结合的迪吧兴起了,偶尔刘超等人也会去感受气氛,再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的K歌了。

  以前,和刘超一起玩的不是同学就是同事、邻居,可近2年,她参加了网络QQ群,大家经常聚会,虽然娱乐方式还是那几样,但陌生人也可以在一起玩乐了。网络扩大了女人的交际圈。

  而刘超的上司张莉敏,感受最大的是逛街的变化。30年前,没有私营商店,仅有的老城商场、百货楼等国营商店就是女人购买所有家当的地方。随着上海市场以及许多私营商户的兴起,女人才真正有了可供选择的逛街场所。现在,身为老板的她还会请女客户去洗浴、泡脚、按摩,这也是女人喜爱的休闲方式。

  90后女孩的现代文娱生活

  人说90后是最前卫的一代,记者向我市18岁的打字员李金打探了以她为代表的现在年轻女孩的娱乐生活,总结如下:

  网购——很少逛实体店,从吃到穿到用,统统在网店里搞定,既方便又便宜。

  打网络游戏——李金最爱打的是“梦幻西游”,她还参加了该网站的玩家宝贝选拔赛并进入了复赛。

  看电影——到影院看电影的热潮又在近几年复苏,李金说院线的票价有些贵,但她们难抵诱惑。

  听音乐——从网上下载音乐到MP3或直接下载到手机里,随时随地可以打开听音乐,还可以下载软件对着电脑唱歌给自己打分。

  健身——办张健身卡去俱乐部跳操、学瑜伽等,但能坚持下来不易。

  K歌、蹦迪、泡吧——李金说K歌很受女孩欢迎,蹦迪、泡吧只是偶尔为之。

  聚餐——朋友扎堆吃饭是件惬意的事情,朋友不仅是现实中的,网友也能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