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姚云芳又学会了一门手艺——做牡丹纱花。 记者 陈曦 摄 |
|
核心提示
“下岗工人”,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指仍隶属于某企业单位,因各种原因被精简下来后,没有再找到其他工作的人。下岗工人的出现,是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客观现象,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对于企业和职工来说,下岗让双方都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市国有企业的部分职工开始面临下岗问题。许许多多的职工下岗后,凭着自己的双手积极谋求再就业,对我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作为我市第一批下岗职工,姚云芳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就像我当年一样。”看着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春草》,48岁的姚云芳笑道。自15年前下岗后,剧中主人公的种种不甘、奋争、辛劳、希冀,都是她所经历的。虽然不曾大富大贵,至今仍在辛勤劳作,但她一直向生活微笑着……
“咱比故事里的人幸运,我经历了下岗,可时代也给了我机会,付出有了回报。”她说。
“街上每个走过的人都让我羡慕”
1994年夏天,洛阳市印染厂女工姚云芳下岗了。作为厂里的一名轧烘工,姚云芳工作认真,曾当过省劳模、市劳模。可是,时值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纺织企业普遍不景气。设备陈旧、产品落后的印染厂亏损严重,部分职工下岗成为必然。
下岗回家,从过去急急忙忙带着午饭赶点上班、总喊着“‘三班倒’真累”,一下子变得每日无所事事,姚云芳的生活失去了重心。
在家呆着心慌,她开始每日出门乱逛。姚云芳羡慕街上每一个匆匆走过的人:“人家都有活干——他们这是在往单位赶吧。”
曾垂泪,曾灰心,可生活的重担逼她开始思索:女儿要上学,家庭要向前走,爱人也是工资不高的企业职工……“我有两只手,我肯吃苦干活,难道还挣不来一口饭吃?”她暗下决心。
“干什么都等不得,想到一个点子马上就试”
到土杂店打工,在小吃摊帮忙,织毛衣,做小孩棉衣……姚云芳“自己找活干”了,她重新忙了起来。
1997年,她报名当上了洛阳医专附属医院(河科大一附院)的护嫂,即护理钟点工。“也许是困境中的人更要强,让我把这份工作干到最好。”姚云芳说。病人大小便失禁,她不停地为其擦身子、换被褥;老人身上筋骨酸痛,她一点点地揉搓……午休时间,姚云芳义务为病人理发,利用自学的保健知识为病人按摩。能被人需要,凭劳动挣钱,姚云芳累得心甘情愿,也赢得了认可,病人、医院职工把她当自家人,病人亲属将感谢信送到了医院……可不到300元的月工资太有限了。
“我干什么都等不得,想到一个点子马上就试!”自学了理发,她拿着推子上街摆起了小摊;看卖饭能行,她又开始卖早点。后来,姚云芳有了新的想法:自己年纪不算大,应该学一些技能,以后就业的门路才宽。将小吃摊转让后,她重新回到了打零工的生活,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参加就业培训,美容美发、裁剪缝纫、清洗抽油烟机、烹饪、管道疏通……技能学到手了,姚云芳接到的活也多了。
1998年,姚云芳开始了更加忙碌的生活:早上6点,为丈夫和女儿准备好早饭、午饭;8点,到芳林路一家书店站柜台卖书;11点离开书店,到王城大道某干休所为一对老夫妇做午饭;在老人家吃过午饭后,回到书店工作至下午5点;下午下班,再赶往九都东路一个体老板家中,洗衣、做饭、整理家务。夜里回家吃过晚饭后,她又做起了针线活……同时做几份工作,为姚云芳带来了700元左右的月收入,这使她的基本生活无虞。
“咱努力干活挣钱,什么坎儿过不去?可干活不能光是不惜力,还得有真心,把活干实在,这才能长久。”姚云芳说。
真诚,让她获得了信任和尊重。上文提到的那对老夫妇均已年过八旬,喜欢吃绵软的食物,她每天换着花样为老人做饭,边学边改进;她陪老人聊天,帮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小难题,像亲生女儿一样关照他们。后来,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姚云芳不得不中断了为老两口服务。没想到,后来老人的女儿费尽周折找到了她:“妹子,咱爸咱妈想你了!”
“生活的摔打让我在那几年变得坚强多了,可就是她拉着我的手说的这一句话啊,我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姚云芳动情地说。
“顾住自己了,也得拉别人一把”
10多年了,姚云芳始终保存着劳动部门交给她的那份编号为“1号”的文件——那是批准她成立“云芳家政服务中心”的。“市总工会将文件交给我时,我真觉得那是一张热腾腾的纸啊。为了帮我们这些普通的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以最快的速度刻章、盖章、拟文、发文……”姚云芳说。
那是1998年,干家政服务的姚云芳在雇主中口碑甚好,越来越多的家庭找到她,可她分身乏术。她在思考:时代发展了,不少人收入高却没有时间做家务,这为没活干的人再就业创造了条件。自己如今有事做,可还有别的下岗者就业无门,可以把这些就业信息传达给他们:“顾住自己了,也得拉别人一把。”
1998年年底,“云芳家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员工12人。男同志少,姚云芳自己干扛液化气罐、疏通管道这些力气活。有一次,她1小时内接到了4份换液化气的活,最少的也要送到4楼。她推着自行车,接空罐、灌气、运回、搬上楼……同事们心疼她:“你是经理,这活你不能干。”她说:“我们都是搞家政服务的,有活就要一起干!”
在姚云芳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不断扩展:洗衣、做饭、拆洗、打扫卫生、接送学生、家庭护理、快餐配送、缝纫裁剪、窗帘安装、制作家具、维修家电……渐渐地,员工由12名增加到了400余名。
“只要肯学肯干,就一定能有好生活”
2006年,为照顾家中重病的老人,“云芳家政服务中心”停业了。可她凌晨即起的习惯没改:除了照顾老人,她还帮助下岗的兄长和妹妹打理着两个小饭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上学、下乡、工作、下岗、再就业……活了半辈子,没啥大本事,可咱努力了,一样能活得滋润!”她说。如今,当初借的买房款慢慢还清了,女儿大学毕业工作了,年近半百的姚云芳感到肩上的担子总算轻些了。
但她永远不让自己稍微闲一闲。去年,她又学会一门手艺——做牡丹纱花,从此家里总是一片姹紫嫣红。花由铁丝作骨架,再以纱作花瓣,“造型好,颜色鲜,还能洗,牡丹花会的时候好卖着呢”。姚云芳乐在其中:“下点工夫,就能多点收入啊,让力气闲着干吗呢?”
就这样,凭着真诚和善良,凭着勤劳的双手,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姚云芳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帮助了许多曾和她同样陷入困境的人,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作为市总工会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她多次巡回演讲,感染和启迪了更多的人。她也获得了我市“再就业十佳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双十佳人物”等荣誉称号。
她用这样的话总结自己的人生感悟:“下岗15年了,我深深体会到,生活中遇到什么苦难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怨天尤人的情绪,可怕的是那种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的心态,可怕的是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只要肯学肯干,就一定能有好生活!”
相关链接
我市相关部门一直对下岗职工群体进行指导帮扶工作。2008年,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前身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累计接待求职登记27768人,组织用工洽谈会116场次,达成用工意向7799人次。中心通过每周一、三、五的招聘洽谈会及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不定期联办招聘会的形式,为职工再就业搭桥。作为全国总工会第一批七个试点城市之一,洛阳市总工会还于2005年11月正式启动相关自主创业培训项目,累计发放小额借款、贷款670万元,帮扶近5000人实现了再就业。
多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协助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低保”手续,全市享受“低保”待遇12.6万人。市相关部门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相关税费,市教育局为困难职工子女减免学杂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