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玉峰 摄 (文图无关) |
|
压抑着、观望着、坚持着……2008,这个无论对开发企业还是购房者而言都充满变数的年份终于只剩个“尾巴”。这一年,楼市尽管迷雾重重、步履蹒跚,却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从信心缺失到交易回暖,从经受考验到逆市出击,有识之士深知,楼市调整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所以他们不会也不愿放弃每一个机会,无论是买或卖,无论是年初还是岁末。
楼市面临种种挑战
泉舜集团洛阳置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林晋春认为,2008年肯定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所谓挑战是指市场变化较大,所谓机遇则是说市场变化意味着洗牌,意味着新的机会,即危中有机。
林晋春说,对于开发企业而言,所面对的挑战主要有几个:1.市场环境变化快,尤其是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出乎意料,其从金融领域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之大,超出预期。2.国家对房地产宏观政策的变化快,从上半年紧缩调控到目前承认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大环境随之不同。3.国家对房地产政策二元制思路显现,保障性住房的大量涌入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已从“蜜月”状态回到“过日子”的状态,由高收益向社会平均收益靠近。4.市场结构也会因购房群体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商品房需求和产品供应模式。收益水平的降低将导致开发商不得不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研发上下大工夫。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对此,宝龙城市广场策划主管赵川也认为,在调整中,地产行业终将面临整合与重组,部分开发商由于资金问题面临着破产或被兼并的危险,而实力较强的开发商会在这场战役中存活壮大。还有一点,就是开发商盈利模式的转变。过去那种房地产“暴利”将不复存在,开发商必须学会在“薄利多销”中生存。
其实,在这一年中,备受煎熬的不仅有开发商,还有被尊为“上帝”的购房者。面对楼市起伏,是买还是不买?是买有大幅折扣的楼盘还是买价格坚挺、高喊品质为王的楼盘?是趁市场低迷出手还是继续等待?楼市走势如何,短期内是否还会有更“省钱”的回暖政策?这些问题,曾让许多消费者跑遍了洛阳楼市大大小小的楼盘也无法找到答案。
博弈中暗藏玄“机”
都说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更像棋局,开发商和购房者在暗中博弈。种种利弊的牵扯下,谁又能转败为胜、化“危”为“机”呢?其实,开发商的困难,往往是造成购房者困惑的前提,而购房者的困惑和犹豫又直接影响到开发商的生存状态。那么,当开发商捕捉机遇时,消费者无疑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购房良机。
林晋春分析说,2008年复杂的市场形势,对规模开发商及品牌经营开发商来说是扩大市场份额的时机,越是调整,有实力的开发商越能取得先机。而对于购房者来说首先要认清形势。洛阳目前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2.53平方米,低于全国3.58平方米,低于全省0.15平方米,同时城市化水平只有41.1%,低于全国3.8个百分点,随着未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洛阳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必然会随之增长。加之洛阳城市经济规模、优秀旅游城市知名度的逐步上升以及中西部最佳人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洛阳房地产业也必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购房者看到这个发展态势应该树立信心,不必徘徊观望。
的确,在洛阳,自住型购房者所占比重不小,购房需求比较迫切。从长线来看,洛阳楼市升值潜力很大;从近期来看,随着开发商营销的细分,消费者可以买到更适合自己的房子。趁着开发商面临各自不大不小的“经济危机”,使其不得不加大优惠幅度和促销力度时买房,显然要比平时实惠更多,也算是购房的一大机遇吧。
后市存变 贺岁有理
2008还在继续。眼见岁末,后市面临的可抓机遇又有哪些?开发企业是该省略今年等春节过后从头开始,还是不抛弃、不放弃,顽强地走过终点?
对此,赵川认为,做营销,每天都应该有着归零的心态。就算今天的业绩再好或再差,第二天也有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总体而言,明年的房地产市场或仍充满变数和看点。调整中的市场将在风险中孕育机会,当然在机会中也存在风险。我们可能不知道未来这个市场会何去何从,更无法预测房价走势会怎样。宝龙早在今年9月时就利用“特价小户型公寓”促销,短短2个月回收了1个亿的资金。岁末,随着圣诞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的到来,我们还会有一系列的促销活动推出,争取打好2008年最后一场漂亮仗,为明年赢个好彩头。
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洛阳楼市的快速发展,春节楼市大多被开发商看作内部调整放松的过渡期,多少有点食之无味的感觉。而今年则完全不同,低迷了一年的楼市使不少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岁末节假日比较密集,老百姓心态放松收入丰厚,加之不少购房者对岁末楼市期望较大,压抑了一年的刚性需求极可能出现集中释放,所以如何利用好岁末楼市对开发企业越发显得重要起来。
林晋春说,岁末楼市尽管是传统的营销淡季,但在目前营销细分市场上看,有两类客户群体可以挖掘,一是国有、私有企业年终奖的发放将释放部分购买力,二是洛阳在外地工作的群体也具有相当大的购买实力,这两块是目前市场上值得挖掘的潜在购买群体。企业若能精准营销,抢占先机,今年岁末应该可以做到淡市不淡。
本刊记者 宋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