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纪念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30周年
大会今日上午举行
看洛阳市民生活30年变迁
广告
的哥当交警:滚滚车流头发蒙
交警当的哥:拉不到活心里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一组组数字诉说着30年沧桑巨变,展现着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昭示着经济迅猛发展
看洛阳市民生活30年变迁
    本报记者 刘黄周 见习记者 李砺瑾 通讯员 戚健/文 仁伟 玉明 王延鸽 关欢欢/图

  编者按:今天,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30年沧海桑田,河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本报今天推出关于改革开放30年洛阳城市居民生活变迁一文,以飨读者。  

  30年岁月,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一组组数字,鲜明而真切,向人们诉说着30年的沧桑巨变,向人们展现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向人们昭示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站在2008年的“尾巴”上,我们用数字解析这30年洛阳市城市居民生活的变迁,于细微之处感受这场伟大变革带给人们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收入

  30年增长逾30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26.74元。上世纪90年代以后,居民收入开始进入连续增长,到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元,2005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175.28元。截至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2.26元,与1981年相比增长了30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

  收入的增长与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密不可分。现在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工薪以外收入增长加快,从事第二职业或其他零星劳动的收入明显增多。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其他劳动收入319.43元,比1981年增长33倍,工资性收入与非工资性收入比例从1981年的93.4∶6.6缩小成2007年的73.8∶26.2,已基本形成居民收入多元化格局。  

  衣着

  从“一衣多人”到“一季多衣”

  服装这一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和广泛的要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得绚烂多彩。1981年我市城市居民用于穿上的消费支出仅为人均61.31元;到了2007年,人均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已达1096.51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1.9%。

  改革开放初期,居民的衣着颜色基本是黑白灰蓝,人们在穿着上缺乏选择、没有个性,消费支出也很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一衣多季、一衣多人、一衣多场合更是家常便饭。近年来,城市居民的衣着,早已突破了颜色单调、式样单一的旧格调,多样化的设计、斑斓的色彩、个性化的款式、精细化的制作、高档化的面料,人们的衣橱变得丰富多彩,穿衣已由过去单纯为了防寒、取暖向着美化生活方向发展。

  饮食

  从“主食型”到“副食型”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从来都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1984年以后,粮食的消费量逐年减少,肉禽蛋鱼等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各种绿色、低糖、低热量食品倍受青睐,成为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城市居民年人均购买粮食38.76公斤,仅相当于1981年的25.1%;人均肉禽类消费量是20.3公斤,比1981年增长37.6%;人均购买食用植物油7.58公斤,比1981年增长56.6%;购买鲜瓜果60.12公斤,比1981年增长1.5倍;购买鲜乳品32.96公斤,比1981年增长10.6倍,其他副食品的消费量也都成倍地增长。

    住房

  从“居者忧屋”到“居者有屋”

  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是每个人的追求,而居住条件的好坏就成为衡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从1981年的5.78平方米到2007年已达到22.53平方米,增长了近4倍。

  1981年,我市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仅有15%。到1998年房改之后,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居民用于居住的支出也快速增长。去年我市居民人均居住支出达944.91元,占消费支出的10.2%,有94.3%的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93%的家庭拥有单元配套住房。

  另外,随着居住条件更加舒适,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2007年底,洛阳城市居民90.3%的家庭拥有两居室以上的住房;99.3%的家庭使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93.3%的居民家庭有独立的厕所、浴室;19.3%的家庭使用管道燃气;46.7%的家庭有集中供暖设备;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

  家用

  电脑已成寻常百姓消费品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追求的是“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转向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

  1981年,洛阳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黑白电视机53.8台,洗衣机1.3台,电冰箱0.6台,录音机4.4台;2007年,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30.3台,洗衣机97.7台,电冰箱96.3台,已基本达到饱和。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与时俱进”:洗衣机由单缸到全自动,电冰箱则从普通冷冻到绿色保鲜,电视机从普通彩电到等离子、液晶。同时,家用电脑、数码照相机、健身器材、摄像机、空调等新型产品也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消费之中。到2007年末,洛阳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56.3台,微波炉49台,照相机55.3架,淋浴热水器67.3台。

  出行

  家用汽车驶进寻常百姓家

  近30年来,我市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由1981年的人均5.36元上升到2007年的人均1069.06元,增长了198倍,年平均增长22.6%。

  2002年以后,手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到2007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量已达168.7部,一人多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2003年,家用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开始驶进寻常百姓家,到2007年我市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4.3辆。作为新的消费热点,汽车不仅极大方便着人们的出行,也作为新的时尚点缀着人们的生活。

  娱乐

  走,旅游、休闲、购物去!

  在过去,串门、下棋、打牌等相当程度上是流行的公众生活;上世纪70年代末流行单卡录音机;上世纪80年代流行跳交谊舞、看电视、溜旱冰;上世纪90年代流行卡拉OK……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迁,精神文化生活始终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方式。

  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工作之余放松自我,旅游成为家庭正常消费的一部分。近几年,居民利用“黄金周”七天长假或者寒暑假出游、休闲度假、购物等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7年,我市居民人均旅游、观光、健身等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12.92元,比2002年增长53.8%,其中,团体旅游支出165.15元,增长66.4%。

  其他如各种健身器材、体育器材等也有明显幅度的增长,城市居民的生活视野进一步开阔。2007年,我市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摄像机9架,比1997年增长17倍,每百户拥有健身器材2.7套。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