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集贸市场:见证市场经济肇端
广告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第一”备选29
集贸市场:见证市场经济肇端
本报记者 陈曦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涧西区康滇路集贸市场。

  (王茂喜 供图 陈曦 翻拍)

  核心提示

  古代洛阳城市贸易就十分发达,商周时洛阳便出现了商业市场。1948年洛阳解放,市人民民主政府大力恢复开放市场,城内有老集、东关、西关、南关等市场,为发展洛阳生产、活跃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1966年以后,在极“左”路线指导下,城市集贸市场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通通割掉。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来,城市集贸市场重新出现,便利了人民生活,也见证了市场经济在我市的肇端与发展。  

  广州市场,30年走来今非昔比

  作为我市改革开放后首批重新开放的集贸市场,广州市场在1979年年底有关部门组织的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当时的广州市场,基本上就是一条马路,连一个遮风避雨的棚子都没有。

  如今,走进广州市场,两侧的门面房整齐而清洁,再不是当年“马路市场”的简陋模样。“从在马路上摆摊儿,到搭起简易棚子,到统一修建玻璃钢棚,再到水泥结构固定营业房,直至建起整齐划一、外贴白瓷砖的门面房,咱广州市场越来越好,真让人高兴!”一家两代人都在工商部门工作,并且家住广州市场附近的常春梅说。

  1987年、1990年、2005年,广州市场历经3次大的改造。现在的广州市场,已发展成为一个集调味品、生熟肉、蛋、禽、海鲜、粮油、蔬菜、水果等批发零售的综合性集贸市场,有近500个固定商户,年成交额在3000万元左右,是1979年全市集贸市场成交额的数倍。

  目前,在广州市场东侧,一处占地近10亩的商住两用高层建筑即将开建。建成后,其中3层将作为集贸市场,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广州市场的商户将逐步搬进新楼经营,市场经营将更规范,环境将更优美。广州市场的现状,可谓我市集贸市场多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洛阳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涧西市场服务处负责人这样总结市场改建:“以前,老百姓在集贸市场买菜,一边享受方便和低价,一边抱怨脏乱差、路难行。现在,我市这种对市容市貌、居民通行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市场已经寥寥无几。就广州市场来说,现在是全部‘进店经营’;将来搬进大厦经营后,您别以为进了超市,其实卖东西的还是老面孔,东西还是那么便宜、那么鲜亮!”

  曾经,城乡集贸市场一律被取缔

  “那时候,卖点儿菜就觉得犯了错误。”家住老城区、今年已66岁的张继良说。1978年,家住金谷园村附近的老张,在自家屋后收拾出“巴掌大”一块菜地,种出的菜不舍得吃,想卖掉补贴家用,可苦于“没有市场可去”,只好提着两大篮子菜,“像做贼似的到处乱窜”。

  想卖的被禁,想买的无门。“当时整个市区,不管是食品公司还是蔬菜公司,也不过十几个分店、100多个门市,怎么能满足人民生活所需呢?”64岁的“老工商”王茂喜告诉我们。1978年就进市工商局工作且一干就是20多年的他,亲历了市场重建的转折时期。

  “那时候,办公室常堆着没收的杆秤。”王茂喜说。1968年,原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被撤销,成立了洛阳市革命委员会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市区除了保留东关大石桥、老集、西关马路街、西工小街、涧西区小李村5个集贸市场外,其余市场均被取缔。1969年,蔬菜自由交易市场、猪肉市场被关闭。到了1974年,我市所有城市和农村集贸市场都被关闭。

  然而,在群众需求的催生下,老城老集、西工小街等地依然聚集了不少摊点,出售蔬菜、副食、日常生活用品。东西虽然有人买,但经营者心里却不踏实。

  恢复初期,集贸市场生意火爆

  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春风吹来,市郊农民使用土地的自主度大了,可以上市出售的农副产品也越来越丰富。

  在改革新政下,1979年春,我市开放了西工小街、金谷园、广州市场等12个集贸市场。“又有集贸市场了!”工商部门一贴出市场重新开放的公告,市区、郊县群众互传信息,经营者、购买者纷纷拥入市场。

  “开始的市场就是‘占路为市’。”王茂喜说。当时,根据群众需求,在有集市传统的道路旁划出一块区域就成了市场,各个市场里,“用砖头搭起来的摊子就算好的”,更多经营者则是席地摆摊。即使如此,市场每日都被挤得满满当当。“记得西工、涧西的几个市场,所划区域内能够容纳上千个摊点,可还是不够,摊子像水憋出来一样,憋到了马路上”。

  “一早从家里推了一车菜来,不到中午就能卖完。”张继良从此不再“流窜卖菜”了。价格灵活,鲜活农副产品多,集贸市场从一恢复便热闹异常。对于买什么都要凭票的市民来说,这种“自由市场”大大便利了生活。

  1979年,我市首批50个个体工商业者领到了工商部门下发的营业执照。集贸市场内,除了日用品、农副产品有人经营,从此还有了“合法”的补锅、修鞋的手艺人,市民的许多生活需求可以在此得到满足。

  “当年啊,有了市场,真觉得日子不一样了。什么都有,太方便了!”78岁的涧西区居民彭春梅回忆道。正在广州市场菜市上买东西的彭老太太说,现在除了去超市,自己仍喜欢到集贸市场买菜:“菜鲜亮,价钱合适,人也熟——买着这儿的菜,我养大了5个孩子!”

  “市场一恢复,生意确实红火。没过多长时间,国营商店也要求进驻经营了。”王茂喜说,“国营摊点逐渐出现在各大集贸市场内,更壮大了市场规模。”

  “管办分离”,良性发展更有保障

  集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恢复之初,“马路市场”就在工商、交通、卫生等部门的协调下被承认。1979年集市初开,工商管理部门很快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商品的价格、数量、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市场良性发展。同时,市场里标准秤等相关设施也不断完善。

  若问集贸市场对我市发展商品经济、方便市民生活的作用,请看下面一组数字:1979年,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201万元,较上年上升32.2%;1980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470万元;1984年,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达8127万元;1985年,我市的集贸市场已发展到了近百个,成交额占我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近20%!

  1995年,集贸市场实施“管办分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设更有规划性;2001年,洛阳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成立,日常管理更趋规范;今年11月底,洛阳市集贸市场管理工作小组成立,各部门之间协作会更加紧密,我市集贸市场的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