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改革开放30年 大型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首批网吧:早期网民的启蒙场所
广告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改革开放30年·30个洛阳第一”备选30
首批网吧:早期网民的启蒙场所
本报记者 孟山 实习生 谢磊
  年轻人喜欢泡网吧。(资料图片)
  网吧是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面向公众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在电脑尚未进入家庭的年代,从面向公众提供上网服务这一层面来说,洛阳的第一批网吧还扮演着启蒙老师的角色,早期的洛阳网民在那里熟悉电脑操作,学习网上冲浪。我们不妨回忆一下10年前洛阳网吧诞生之初的情景,去寻找首批网吧蹒跚学步的“足迹”。

  电脑游戏室升级为网吧

  年轻的张文翰眉宇间露出与其年龄不太相称的练达与自信。他目前经营着一家提供互联网资源下载的网络公司,而干这一行与他很早就涉足“网络江湖”有关。

  1994年年底到1995年年初,洛阳出现了一批电脑游戏室,此后一年,这些游戏室里的电脑纷纷组建了局域网,电脑之间可以联机游戏。除了没有接入互联网,它们已经具备了网吧的雏形,后来我市出现的第一批网吧,多由电脑游戏室升级而来。

  电脑游戏室出现不久,爱好电玩的张文翰迅速被这种全新的“游戏机”征服。那时洛阳还没有网吧,游戏室的电脑也少得可怜,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当时的电脑价格非常昂贵。玩电脑游戏,最便宜的时候一个小时也要五六元钱,张文翰去游戏室大多数时间是看人家玩儿。当时的电脑游戏室绝对是卖方市场,一台电脑后面常常站着一群人观战,还有不少人持币等候机位。

  一些能够进行电脑联机的游戏迅速在游戏室备受网民青睐,机位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促使游戏室不断升级和扩张。经营者纷纷添置电脑,组建更大的局域网,为升级成网吧进行了硬件储备。

  1997年到1998年,洛阳出现了第一批网吧。这些在外人心目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网吧,在张文翰等电脑游戏迷的心目中,不过是游戏室的一次技术革新——通过电话线接上了互联网。

  点开浏览器,打开世界之窗

  就这样,第一批网吧在游戏爱好者的助威声中诞生,它的发展则经历了许多曲折。

  张文翰说,1997年,西工区洛浦路附近有3家网吧,每家有电脑10台左右。那时侯,打游戏已不再是张文翰去网吧的唯一目的。此前,张文翰虽然接触电脑已经两三年,但他还从未打开过电脑桌面上的IE浏览器。有一天,那个地球仪样的图标由纯粹的背景变成了一扇打开世界的窗口,他感到非常惊奇。不过那个时侯搜索引擎还没有诞生,要去什么地方,必须在地址栏里键入准确的网址。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张文翰迅速驾轻就熟起来。

  限于当时微机的功能及互联网的技术瓶颈,网络速度乏善可陈,有时打开一个网页需要半个多小时,而且很不稳定,掉线是家常便饭。那时,网吧中经常响起这样的呼喊声:“老板——又掉线啦!”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从最初的普通电话线拨号上网,逐渐升级为ISDN和DDN专线上网,互联网游戏的不断推出也刺激了电脑的更新换代。当互联网的传输和终端同步完成技术升级后,更多网民走进网吧,开始感受这种全新事物的洗礼。

  那时,网吧老板还得教顾客上网

  苏小勇是洛阳第一批网吧的经营者,他在上世纪90年代末搭上了洛阳首批网吧的末班车。那个阶段,互联网上的资源正处于几何级数的增长中,他与同学合伙在谷水附近开了一家网吧,投资12万元,配置了20台电脑,吸引了附近高校的学生和其他人员前来娱乐。

  网吧开业,苏小勇和同伴承担起了网吧内的一切事务。“当时也没有那么多懂电脑的人来参与管理,所以,我们两个人大小事务一肩挑。”两个原本对电脑不太了解的在校大学生,凭着一腔热情及对新事物的专注,硬是通过两个月的“恶补”,成了行家里手。

  电脑在2000年前的普及率较低,许多前来上网的人是第一次接触电脑。于是,两个年轻的经营者便扮演起了启蒙老师的角色,教别人使用操作系统和各种软件,两个人经常应接不暇。

  网吧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

  由于经营者的起点不同,第一批网吧的风格和环境也是迥然不同。苏小勇说,当时的网吧良莠不齐,许多网吧还开在居民家中,几乎什么证件都没有,按照现在的规定是彻头彻尾的“黑网吧”。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创业前曾去过一家网吧,那家网吧开在居民家里,临街的一面窗户被改成了门。他询问老板卫生间在哪里,老板头也不抬地指了指出口:“出门右转,走100米有公厕!”

  创业时,苏小勇和同伴就定下了目标,要让网吧的氛围和它的名字一样,让顾客感到舒适。由于是新兴行业,那个时候网吧的管理责任不甚清晰,国家当时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进行规范。苏小勇和同伴开的网吧,办的是娱乐场所的经营许可证,主要管理机构是电信部门。后来,除了电信部门外,网吧还要接受公安、消防、文化和税务等部门的管理。苏小勇说,政府对网吧的管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

  整顿网吧掀风暴,重新洗牌更规范

  2000年以后,网吧呈遍地开花之势,迅速在洛阳发展起来。一方面,电脑价格整体走低;另一方面,网吧的高额利润让大家看到了商机。

  网吧数量剧增,密度越来越大,竞争不可避免地激烈了起来。为了吸引客源,网吧之间互相压价,上网费从最早的3元跌至1元。虽然网民享受到了实惠,但是恶性竞争给许多网吧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涧西区几家大型网吧的经营者经过协商,拿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统一定价。价格联盟的形成,不光维护了网吧的利益,也让网民的选择趋于理性。

  2002年6月16日,对于全国的网吧经营者来说,是个记忆深刻的日子。那天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的一把大火,夺走了20多条年轻的生命。一场整顿网吧的风暴迅速在全国掀起,当年9月,国家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一次系统地对网吧经营进行了详细规定,提高了经营门槛。

  在这种情况下,洛阳的第一批网吧面临着合并、追加投入或者转行的选择。苏小勇的网吧因为在圈内口碑较好,很快吸引了合作伙伴,完成了转型。重新洗牌后,一批网吧消亡了,留下的是更有实力的经营者,在更加规范的监管中,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方式服务广大网民。

  目前市区约有网吧310家

  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的王建瓴说,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洛阳第一批网吧,其经营形式多半为作坊式经营,规模有限,环境质量不高。由于当时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以管理,也没有一个具体的部门来主管,所以,准确的网吧数量不可考,总数在500家左右。2002年,我市网吧经过全面整合,留下了200多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区有网吧310家左右。目前,市区最小的网吧有电脑80台,较大的网吧有电脑400多台。网吧服务也越来越细化,经营者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辟了不同的消费区域。

  如今网吧已归口管理,从网吧出现时的无人管理,到后来的多部门管理,再到今天的政府部门和社会舆论双效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在管理手段上,有关部门也在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规行为。

  像各种经营实体一样,网吧如今也走向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虽然,洛阳目前尚未出现全国连锁的大型网吧,相信这样的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会在洛阳生根发芽。

  相关链接

  1995年前后,上海诞生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网吧,此后网吧在北京等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像任何新事物一样,网吧的诞生和发展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受到了不少争议。不过这种争议推动了国家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也逐渐完善了对网吧的监管。客观地说,网吧从诞生之初就一直担负着提供信息、娱乐大众的作用。相信在政府部门规范的管理和引导下,网吧经营者法制意识会逐渐增强,在社会舆论的认真监督下,网吧的明天将会更好。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