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校门口暴力何时休
导 读
新看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校园并非净土,校门口也有“江湖”,近日,我市发生数起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在校门口遭遇勒索、殴打——
校门口暴力何时休
文/ 本报记者 张丽娜
  事件

  之一:他不敢再去上学

  12月24日,我市某职业高中一学生家长来电反映,称他的儿子文常(化名)因在校门口被一群学生恐吓、殴打,至今不敢再去上学。

  据了解,文常的同学强子(化名)经常向学生们勒索钱财。前不久,强子向文常要钱,文常不给,强子就恐吓文常:你敢不给钱,等着瞧,出了校门收拾你!

  文常打电话向父亲求援。他父亲叫了几个朋友到学校接儿子放学,发现强子伙同几个十八九岁的男青年堵在校门口,围住了刚走出来的文常,掂着链子锁要打他。文常的父亲带人冲上前去保护儿子,与这群男青年发生激烈斗殴。混战中,文常和强子都被打伤。

  “我儿子现在死活不去上学,说是怕强子报复他。”文常的父亲说。

  之二:他被打断了锁骨

  上周,洛阳六中政教处主任张昭森告诉记者,11月底,该校初一(5)班男生柱子(化名)锁骨被打断。

  “每天放学时间,都有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堵在校门口,这些人专门向低年级同学勒索钱财,谁要是不给,他们动手就打。”张昭森气愤地说,“有一天,柱子在校门口和一名同学斗嘴,这帮孩子以为柱子骂他们,便把他堵在路上痛打,连锁骨都打断了!”

  探因

  25日,一位姓高的教育工作者向记者透露,校门口暴力事件多发生于我市各职业中学、技校及学生数量多、周边社会治安情况不太好的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施暴者年纪不大,多是社会闲散青年及游荡学生。

  “如果学生经常在校被欺负、遭遇勒索,会变得胆小退缩,畏惧生人,不敢接触社会,甚至产生自闭心理。”高先生说。

  那么,校门口暴力因何而生?就这个问题,上周,记者向10名热心家长、20名中小学生及10余位中小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采访了有关专家。

  有钱学生易被勒索

  调查问卷中,60%的学生认为,身上带钱多、懦弱的学生易成为被勒索的对象;30%的学生认为,与坏学生接触多的学生容易被施暴;还有人认为,被施暴者是因为得罪了别的同学。

  30%的学生认为,施暴者多争强好胜,喜欢“扮酷”给别人看;40%的学生认为,施暴者勒索钱财是为了上网、买烟;其余学生认为施暴者“心理有问题”。

  游荡学生流入“江湖”

  一位在涧西区某重点中学任教的女教师向记者透露,我市有些中小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将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差的学生当害群之马逐出校园,结果这些学生染上“江湖习气”,反过来危害校园。

  这位女教师说,她们学校有个班,原来有80多名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只剩六七十名学生,其他的孩子都被老师撵走了:“老师告诉学生,你不用来上课了,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到时候学校还会给你发毕业证。”

  这位女教师痛心疾首地说:“学校不负责任啊!这些孩子整日在社会上游荡,过早地和那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能不学坏吗?”

  家庭教育不当、法制教育缺失

  心理专家刘承林认为,校门口出现青少年施暴者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使得孩子的心理成熟期延迟,情绪激动,争强好胜,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强,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而影视剧中的暴力镜头更是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盲目模仿所谓的“英雄举动”、“老大气派”;

  其二,父母离异或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子女因为爱的缺失而性格孤僻、行为不良;

  其三,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没掌握教育规律,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压,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其四,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得不到重视,容易逃学,甚至辍学。

  其五:学校忽视法制教育及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且缺乏法制观念。  

  立场

  警车多到校门口巡逻

  洛阳六中政教员郭秋生说,在校门口施暴者多为未成年人,“这些孩子见校门口有老师就不敢轻举妄动,见了警察跑得更快”。

  他希望巡警在学生上下学时间加强学校周边的巡逻。

  23日,记者将这一提议反映给市公安局,该局宣传处处长李亚辉表示,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异常严峻,维护学校周边治安及青少年安全是公安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李亚辉说:“这个提议很好,我们接到提议后,会将其纳入重点工作,尽快落实。”

  提高学生“免疫力”

  有着几十年从教经验的何秋爱老师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告诉孩子如何自保,如提醒学生放学后结伴回家、不走偏僻小道等,谨慎交友,遇到校门口暴力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反映。

  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年纪较小时,可以接送孩子上学;若发现孩子被欺负,更应陪同孩子上学、放学,给孩子“壮胆”,并理智地“教训”施暴者(切不可以暴制暴),警告他们远离自己的孩子。

  加强法制教育

  小学教师赵丹等多名老师认为,老师和家长应正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特点,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老师们还提议,学校要重视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定期召开法制讲座,以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关部门应对涉暴、涉黄的影视剧和报纸杂志、网吧进行清理整顿。

  家长张建设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及和谐的社会风气,对防范校门口暴力事件有积极作用。他说:“父母正确地爱孩子,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孩子心中有爱,才会远离暴力。”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