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符家屯里大寿匾
雕刻精美传百年
自惭形秽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匾额背后的故事
符家屯里大寿匾
雕刻精美传百年
记者 陈运团 文/图
  匾额状况:“福庆箕畴”匾额长210厘米,宽110厘米,上款为“乙酉科拔贡朝考二等桐柏县儒学正堂曹曾矩为符老姻长大人平源九旬荣庆”,下款为“生员尤兆奎符其卓符书山李树文等42名族亲友顿首拜龙飞光绪三十一年喜月吉日榖旦 ”。此匾保存完好,四周边框装饰团寿、蝙蝠、花瓶、古琴、棋盘等图案,分别具有“五福捧寿”、“富贵平安”、“琴棋书画”等吉祥寓意。

  专家评析:这块匾额属于寿匾,是符平源这位老人90岁大庆时族内后辈和亲戚朋友为其敬献的贺礼,题写者为主掌南阳桐柏县儒学的曹曾矩。它雕刻精美、图案丰富,对于研究清末的匾额装饰艺术及民风民俗具有很高的价值。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

  仓库翻出老匾额

  日前,为了解决涧西区南北交通的不便,我市开工建设华山北路。符家屯村的一家液压机械制造企业配合此项建设,将厂区部分设施拆除。没想到,正当大家清理一间旧仓库时,在靠近墙角的杂物堆里竟发现了一件古董!

  这是一块又高又大的木匾,落满了灰尘。厂里的工作人员符立冬找来抹布将其擦拭干净,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他惊奇不已:匾额保存得十分完整,字迹清晰,只是上面原有的颜色有所剥落;四周边框上雕满了图案,有花卉、有器物,种类繁多、生动逼真。

  闻讯,村里的几位老人也赶了过来,围住匾额反复观看,有人依稀记得它原本悬挂于本村一户符姓人家的大门上,上个世纪60年代“破四旧”,被群众摘掉送往村中的菜地里,让看菜人当床板使用。再后来,村里在这片菜地上建工厂进行工业生产,此匾就销声匿迹了。不曾想,它竟被人好好地收存到了工厂的库房内,过了几十年,如今又露面了。大家七嘴八舌,想弄清这块匾额究竟是送给谁的、由哪个官员题写、匾文到底是何意思,可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毫无结果。情急之下,符立冬便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寻求帮助。

  记者邀请市民俗博物馆的田国杰、范西岳等专家赶往符家屯村。他们仔细认读、分析匾额上的文字内容,很快解开了大家的种种疑惑。

  首先来说匾文“福庆箕畴”,人们难以理解的主要是其中的“箕畴”二字,不知道“福庆”怎么会与其相配。实际上,这里面牵涉到了一个古代撰写匾文高度凝练、注重用典的问题。“箕畴”,即“洪范九畴”,出自古代典籍《尚书·洪范》。相传,上古时期夏禹得天帝所赐,用九条大法来治理天下,称为“九畴”,到了西周初年,殷商遗臣箕子将其讲述、传授给了周武王,故又称“箕畴”。其中的第九条大法为“飨用五福”,意思是通过寿、富、康宁、好德、善终这“五福”来鼓励和引导人向善,“寿”为“五福”之首。因此,人们赞美那些高寿有德之人时,常常用到“福庆箕畴”等词语。

  再看匾的上、下款,它讲的是题匾人、受匾人以及送匾人的情况。其中题匾人为曹曾矩。根据匾文及相关资料记载,曹曾矩为洛阳人,博览群书,在清朝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的乙酉科考试中成为“拔贡”,随后又经朝廷考试,成绩列为二等,被直接分派到地方当官,任南阳桐柏县儒学正堂(即桐柏儒学教谕)。而受匾人则为符平源老先生,他家和曹曾矩家有姻亲关系,因此被称为“符老姻长大人”。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符平源过90岁生日时,众多亲戚朋友邀请曹曾矩这位文化名人特为其题匾祝寿。

  先祖竟是符彦卿

  随后,记者来到符家屯村中,从符光顺先生处找到了几本年代久远的《符氏家谱》,认真翻阅,很快了解到了匾额背后更多的故事。原来,匾主人符平源以及此地目前的符姓人士竟是五代十国、北宋初期著名人物符彦卿的后裔。

  对符彦卿,史书记载甚多。他生于唐昭宗乾宁五年(公元898年),字冠侯,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人,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父亲符存审曾任宣武节度使,他的大哥符彦超曾任安远军节度使,二哥符彦饶曾任忠正军节度使,都是手握兵权、威震一方的赫赫将领。受家庭熏陶,符彦卿13岁即擅长骑射,熟读兵书,25岁就当上了吉州刺史。他英勇果敢,雄韬大略,每逢战争,将士用命,无不攻城略地,大破敌军。后周时期,他的官职和权势越来越大,累官天雄军节度使,拜太傅,封魏王,统领着千军万马,长年驻守在今天的河北邯郸一带,举足轻重。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北方军阀割据、战乱丛生,手握军权的豪强往往都想谋求更大的发展,以致朝代频繁更替,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政权,就连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北宋王朝也是由此而形成。在此情况下,统领重兵、以符彦卿为核心的符氏集团,成为各方忌惮、拉拢的对象。而这,又使符彦卿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岳父之一,他有3个女儿都先后成为皇后。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后周世宗柴荣,她聪明贤惠、沉稳谦和,却不幸因病早逝。这位符皇后临终之际,又求柴荣立自己的妹妹为后,柴荣言听计从,随后册立符氏的妹妹为后,史称“小符皇后”。符彦卿的六女儿也颇具才德,后周显德年间(954年—960年),赵匡胤为了获得符彦卿这座靠山,为自己以后更大的政治企图铺平道路,为他的弟弟赵匡义聘娶了这个姑娘,和符彦卿结成姻亲。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符彦卿正是顾忌到这层关系,才没有多加干涉。宋太祖赵匡胤驾崩,赵匡义登基称帝,符彦卿的六女儿也成为皇后。

  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已经72岁的符彦卿仍然受到朝廷重用,被调任凤翔节度使,西行至洛阳,身患重病,遂上书朝廷,请求留洛阳治疗休养。这可能是他想急流勇退、解甲归田的一种托词,因为从此以后,他便一直住在洛阳,直到开宝八年(公元公元975年)与世长辞。

  家族历史多曲折

  根据《符氏家谱》记载,符彦卿去世后,他的子孙渐渐分居各地,其中有一支在山东曲阜安家落户。大约在北宋末期,有一个叫符景仁的,秉性憨直,身任要职,娶的媳妇是孔家的女儿,生育了两个儿子。有一年,由于为权奸所忌,符景仁受到陷害,被罢官处死。他的妻子因为是孔圣人的后裔,被朝廷开恩释放,没有受到连累。符家屯村的符姓人士,代代称呼这位孔氏为“孔氏奶奶”,尊崇有加。

  相传,家庭遭此大难后,“孔氏奶奶”含辛茹苦,带着两个儿子离开曲阜,长途跋涉来到洛阳,选择洛阳通往西安的官道旁一处小村庄定居下来,耕种谋生。过了几年,由于担心再遭权奸加害而受到灭门之灾,她就让大儿子符绳继续在洛阳生活,而她则带小儿子向南迁徙,最后定居于南阳。岁月流逝,沧桑巨变,符绳在洛阳繁衍生息,家族渐渐又兴旺起来,他们居住的村庄由此被称为“符家屯”。

  据村中的多位老人介绍,到了清朝后期,符家屯的符姓人士耕读传家,一度达到鼎盛。当时,西起谷水、东到七里河、北至涧河、南抵南山的绝大多数田地,都归符姓人家所有。不幸的是,民国初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符家屯村半条街的房产,此后,符姓家族家道中落。

  在此之前,符氏家族涌现出了众多出类拔萃的人物,有些人考中秀才、举人,外出做官,有些人居乡持家,广施恩惠,其中符平源以长寿德高而闻名。这也是人们给他立匾的缘由。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