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近期,一年一度的高校自主招生拉开帷幕,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笔试、面试题目纷纷亮相。今年的试题用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网上评论也是热火朝天。这些或许让考生有些惊诧甚至措手不及的试题,是不是透出了一些素质教育的曙光?记者搜集了部分院校的自主招生试题,并采访了一些高中师生,与他们共同探寻一下试题带来的启示。
试题之“麻辣”令人瞠目
在已经公开的自主考试命题,信手拈来,都能感受到题目的“麻辣鲜活、特异刺激”。
如北京大学出了这么一道考题:“语病改错: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大中国》);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青花瓷》)。”
接受采访的洛一高高三学生王宗说:我看到这道题后有些瞠目——偶像周杰伦的歌,竟然被北京大学作为试题——是意外,更是惊喜!
对北大招生的另一道试题“曲解成语”:如“度日如年”被曲解成“日子过得太舒服,天天都像过年一样”,让考生想出两个曲解成语的例子。
洛一高高三学生王扬说:这道题可真像“脑筋急转弯”!有人批判这些题,说有错误导向,我倒是觉得很能考查人的逆向思维能力。
还有,清华大学有道题是让考生从酷、粉丝、小众化等10个流行名词中选择5个,并解释其含义。这些考题,让考生觉得非常有意思。
上海交大有一道数学试题:在给出的方格中,解题者要根据一定的已知数字和解题条件,运用逻辑和推理,在其他空格内填入数字。
洛一高高三学生宋冰心说:我看到这道题时眼前一亮——太棒了!我平时就喜欢和朋友们玩数独游戏,数独出现在这样的大型考试中真是意外。以后我可以光明正大地玩智力游戏了!
也有让人感到头疼的试题,如:《功夫熊猫》是如何把中国文化加以运用和改变的?(四川大学)设想一下,如果兰州市发生大面积停电,会发生什么
?(兰州大学)
洛阳理工学院附中学生禹思恬说:刚刚看到这些题目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些题目有些“偏”,如果我们没有看过《功夫熊猫》怎么办?我不是兰州人,又怎么知道停电后兰州的情况呢?可仔细想想题出得也有道理——既然你想考当地的大学,那就要对当地情况有所了解啊!
洛一高高三学生王杰说:这些试题非常贴近生活,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千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因为只考“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古汉语知识被空前重视
在各高校的试题中可以看到,对古汉语知识的考查占到了一定比例。这也是考生以及网友一致的感觉。
洛一高高三学生贾睿对“黛玉焚书”这道题印象很深刻。她说,复旦大学有一道考题,题干是一段关于黛玉焚书的文字,要求考生挑选出能表现黛玉当时心情的两个字。她说:“这种既考古文功底,又考情感体验的试题,让人感觉很新鲜。”
北京大学的一道试题中,要求用一句古诗驳斥“腐败无害论”,并要求考生据此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文中至少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清华大学有道试题引用了《论语》、《孟子》和《荀子》中的多段语录,要求考生以“权威与个人”为题阐述其观点。有关对联的试题也出现在试卷中。中国人民大学出了一道对联题“金融风暴起北美,全球飞雪”,要求考生对下联。
洛一高语文教师韩军红评价道,这些题目,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古文功底,让人耳目一新。对对联,是科举考试中每个秀才都应具备的“基本功”,拿来考查现代学生,却让他们直挠头。看来,传统文化,是该被大家重新重视的时候了。
国事天下事,皆要入耳来
“试题非常新,与时政结合得非常紧。”这是洛阳理工学院附中高三政治教师常明光的感觉。
在今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试题中,涉及到时政方面的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地震
1.上海交大英语作文题:Chang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因汶川地震而改变)。
2.西南交大面试题目之一:地震发生后,你参加了哪些公益活动?
(二)经济危机
1.兰州大学:你怎么理解次贷危机?谈谈你对金融危机的理解。
2.清华大学:你如何看待我国四万亿救市计划?请用一个成语形容当前世界的经济状况。
3.北京大学:请选择经济危机后,在欧洲走俏的一本政治经济学著作。
(三)时事政治
1.请你谈谈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上海外国语大学)
2.你怎么理解“问题奶粉”事件?(兰州大学)
3.谈谈你对陈水扁家族弊案的看法。(清华大学)
常明光说,作为一名天天关注时事的政治老师,他也非常惊讶自主招生题目竟然如此“新”。看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身边常见事,皆要洞玄机
1.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为什么在结冰的道路上要撒一些盐?(兰州大学)
2.如果所有的电子都带正电,所有的质子都带负电,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浙江大学)
3.“我要去伦敦观看一场晚上6点的足球比赛,从上海飞到伦敦要16个小时,请问我乘几点的飞机比较合适?” (复旦大学)
洛阳理工学院附中物理教师殷超坦言:“物理试题与现实生活衔接得很紧密,那些只会学习课本知识而缺乏动手能力的学生,回答起来会很困难。这告诉我们,以后,那些只会背诵大量理论知识而连安装一只灯泡都不会的学生,一定会被淘汰出局的。”
洛一高地理教师李露明认为自主招生试题知识面宽,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视野开阔、思维发散,真是“恰如其分、妙不可言”。
学科之间“客串”现象突出
●中英文交叉
清华大学有道试题要求把杜甫的诗歌《旅夜书怀》翻译成英文。除翻译之外,考生还要解释诗歌的背景及意义。另一道翻译题选自《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该题要求考生先用现代汉语把这段古文翻译出来,再用英语概括其大意,并评论其观点。
●政治、语文、物理知识交叉
根据政治原理分析“一个水杯里插一支铅笔,通过光的折射,铅笔变弯了”,这一现象该配哪句古诗?(复旦大学)
●文科大综合
清华大学试题中的词语解释,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等多个领域,例如独孤求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恒生指数、文曲星、欧佩克、路透社等。
至于理、化、生各科之间的相互“客串”现象更为多见,在此不一一列举。
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英语教师高冰茹认为,古汉语与英语知识交叉的题目很新鲜:“平时学生很少练习这类题,就连考研也不一定会出这么难的题。说句不夸张的话,某些英语教师恐怕对此也会‘望洋兴叹’。”
韩军红老师认为,古汉语与英语交叉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语的把握能力,如果先把古文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再翻译成英文,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他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读懂古诗的秘诀:“观标题,看作者,若有注释不放过,诗中意象细揣摩,翻译诗歌益多多。”
师生们的思考
通过记者调查,今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试题还是被绝大多数师生认可的。他们表达了以下几种看法——
1.试题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仅学会书本知识肯定不行,一定要学以致用,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试题知识面广,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试题“有些另类、角度很怪”,这就要求考生思维灵活发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主考官不注重答案,而是注重考生的思维是否独特,有没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4.从越来越多的学科知识交叉试题可以看出,文科和理科再也不是“井水不犯河水”了,学生只有文理兼备、综合发展才能更胜一筹。
更重要的是,这些试题也向师生们透露出:名校选才各有侧重,但希望学生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却是共同的要求。它的风向标作用不仅是针对学生,还提醒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材、考纲,不要限制学生看有益的杂志、报纸及电视节目等。家长也要给予学生一定支持。如果担心孩子自觉性差,家长可把一些有益的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后提供给孩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孩子成为“博览群书,贯通古今”的典范,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