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近年来,一些专家和百姓认为年味越来越淡了。于是,有人开始自创贺年短信发给亲友;一些网民发起网络春晚;还有一些商人经营起个性年货,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那么,这些春节创意,是将带来年味的回归,还是对春节传统的误读?
原创短信
不让复制冲淡真情
现在,春节发送祝福短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而廉价的短信、电子贺卡等让节日祝福更便捷。
交际范围扩大是催生祝福短信群发的另一重要因素。民俗学家刘魁立认为,由于难以做到面见亲友拜年,图便利选择群发短信祝福被人们迅速接受。
不过,同质化祝福冲淡真情,已引发不少人的忧虑。很多人在感叹祝福群发没意思的同时,又无奈地也在群发祝福短信。
有些人对此开始厌倦。细心的人发现,与前几年相比,今年的原创短信多了,沉寂多年的贺年卡也悄然回归。收到同学从北京寄来的贺年卡后,银川市民黄晓兵感叹:“很久没收到过手写的贺卡了,上面熟悉的字迹让我感觉很真实,一股温情扑面而来。”
刘魁立认为,原创短信增多是必然的。转发、群发祝福短信也可用,但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情感,这样别人在收到祝福时会像和你聊天一样亲切。
网络春晚
虚拟社会演绎传统
近几年来,网络春晚吸引了不少网民的眼球。今年春节,10来台网络春晚相继上演,竞争更是激烈。
在网络春晚中,春节和网络这一古一今、一传统一现代的两大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今年的网络春晚,无论是明星网络新春拜年,还是亦幻亦真的网络直播晚会,都有中国春节文化元素。而全球华人网络春晚的出现,更是点出了中国春节同喜、大团聚的传统文化内涵。
网络春晚自然也少不了网络红人“凑热闹”。网友“天山雪”在新浪网看了山寨版“赵本山”表演的一分钟简版《抄底》后,被逗得前仰后合,一些网友甚至拿此节目来对比赵本山在央视春晚上的表演。
对于来自虚拟社会的春节传统演绎,中央民族大学民俗研究学者祁庆福认为,春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的,必然结合新时期的春节文化。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群众生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网络春节文化。
创意年货
在颠覆中制造精彩
年复一年的糖果、对联、贴福字……不少国人在无奈地感叹“年年过年年相似”,传统春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因此而打折。然而,越来越多的创意年货,让那些不甘平淡者的春节增添了几分精彩。
现在,传统春联仍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不过,打破传统、彰显个性的春联也开始走俏。比如,一些年轻人将宝宝的照片、情侣或夫妻的甜蜜照片挪到春联或年画上,这种技术对PS(制图软件Photoshop的简称)高手来说并不难,却能留下一段温馨记忆。
搞怪中国结、牛年牛饰等创意年货也大受年轻人欢迎。不少创意年货在网店销售,还有一些年轻人自己动手制作。
对于创意春节,祁庆福认为应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说明大家对传统春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保护遗产的自觉性也提高了。如果春节只剩下看美国大片、吃肯德基、逛迪斯尼,那就危险了。而现代元素融入春节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符合其自身规律的传统传承。另一方面,传承不可能全部继承,必然有所变化。而有些春节新元素只会存在于某个时期,并不会具有持久生命力,因此不必太考究。
(新华社银川1月3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