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抗震救灾过后,来自这里的消息越来越少,一切仿佛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有这样一个女孩,当初她踏上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用信心和爱心播撒着爱的种子。几个月过去了,未婚的她竟然成了50多个孩子的“妈妈”。除夕夜,当我们沉浸在家人团聚的欢乐中时,她正和其他志愿者在照料和陪伴着孤寡老人……
她就是来自洛阳的志愿者——董明珠(网名“紫男”)。
播撒爱心的植苗服务站
牛年的第一天,我们在四川安县桑枣镇洛祥小区见到董明珠时,她正和一群孩子开心地笑着,只要有人经过,就会响起一句暖暖的问候——“新年快乐!”
在她们身后,就是曾经温暖了很多孩子心灵的“植苗服务站”。其实,董明珠和她的“植苗服务站”已为很多人熟知了。早前,很多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地震后第一个为孩子服务的图书室——爱心植苗书屋。
2008年5月14日上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天后,董明珠就把洛阳书店生意交给姐姐看管,自己随洛阳红十字救援队赴川参加救援。
起初,董明珠服从安排参加救援,但她后来发现仅仅做护士远远不够。尤其让她心痛的是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她想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类似图书室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做游戏、看书的地方,一个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爱和力量的地方。
于是,董明珠通过网络发起了“文化加油站”计划。短短几天内,洛阳网友就捐出图书600余本,她家书店也捐献了800余册图书和娱乐器材;5月31日,洛阳红十字会又将委托转赠的3000余册图书和衣物送到了她手中。2008年6月1日,
“爱心植苗书屋”正式成立了。
让爱在孩子身上延续
大年初一的下午,一群大孩子、小孩子和两辆满装花生、糖果的三轮车从“爱心植苗服务站”出发了。她们要去挨家挨户给洛祥小区的住户们拜年。
走在最前面带队的两个大女孩儿,正是来自洛阳的志愿者董明珠和牛娜。她们胸前都有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字——“爱心天使”。
“您好,我是植苗服务站的董明珠,我带着孩子们来给您拜年了!”挨家挨户地叩门,一遍又一遍地拜年,他们所到之处,歌声和笑声响成了一片……
看着董明珠和孩子们忙碌而快活的身影,我们由衷地感慨:感谢董明珠,感谢这些志愿者。是她们,让这些经历了地震洗礼的孩子在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这种无私的爱得以传递和延续!
50多个孩子的“妈妈”
拜年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和董明珠走在板房区的小路上,意外的事发生了:不时有孩子扑进她怀里叫声“紫男妈妈”,亲昵地抱一下之后跑开了。
面对我们惊诧的眼神,27岁的董明珠略带羞涩地笑了:“这里好多孩子都叫我妈妈。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很不好意思。这些孩子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父母在地震中丧生,他们太需要家,太需要爱了。现在,我已经习惯他们叫我‘妈妈’了。”
“地震后,孩子们的情绪很复杂,愤怒、悲伤、恐惧都有。心灵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无条件地接纳他们,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
说起“妈妈”这个称呼,源于一个6岁的小女孩松松。一天,松松悄悄地问董明珠:“姐姐,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看着孩子透亮的眼睛,董明珠无法拒绝。从此,松松这个1岁多就失去妈妈的孩子终于又有了“妈妈”。其他的孩子知道了,也来“抢妈妈”,这下,50多个孩子全都改口叫董明珠“妈妈”了。
想家的泪水和毅然的坚守
都忙完了,董明珠终于可以静静地坐下来和我们说话,她疲惫的样子看着让人心疼,但脸上的笑容又让人精神一振。
当我们说起过年的鞭炮声时,董明珠忍不住眼睛红了,而坐在旁边的牛娜更是抹起眼泪来:“昨晚我妈打电话,问我在干吗。我说在给老人洗头,我妈就骂我,说我长这么大都没给她洗过头,大过年的不回家,却给别人家的老人洗头……”
牛娜说,接电话时她强忍着没哭,怕这里的老人听了心里难受,这会儿实在忍不住了。说到这里,董明珠再也忍不住了,和牛娜抱在一起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董明珠擦干眼泪,又开始说她们明天的计划——要背着新年礼物,步行几十公里,翻过两座山,到受灾比较严重的茶坪给老乡们拜年。不用想象,我们也知道,这段路程会有多么辛苦,可我们从她俩脸上看到的只有兴奋,只有激情和关爱。
临行前,我们问董明珠,准备在灾区坚守到什么时候。
她说:“最近还有基金会想通过我们志愿者帮助600多个孩子。我必须为这些孩子和捐赠物资负责,所以我只能选择留在这里。”
“只要灾区的孩子需要我,我就要留下来!”
(王晓鸽/文 张晓理/图)
图①:大年初一,董明珠(骑三轮车者)带领板房小区的孩子们去给大家拜年。
图②、图③:过年了,董明珠和孩子们在一起合影留念。
图④:挨家挨户拜年,她们送去的不只是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