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延秋街曾经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重地。 | |
今日地名:延秋村
地方状况:高新区辛店镇延秋村,位于洛阳市区最西端,洛水之北,东临大营村,西南接宜阳县,交通便利,古迹颇多。延秋村现有村民4000余人,面积约4平方公里。
村名由来:“延秋”一名,相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所赐,而村子与武皇相关联的传说故事,更是绵延千年流传至今。
村名为女皇所赐
“延秋”一名由来已久。宋代哲理大师邵雍在《宿延秋庄》一诗中写道:“驱车入洛川,下马弄飞泉;乍有云山乐,殊无朝市宣。非唯快心志,自可忘形言;借问尘中友,谁为得手先。”由此可见,延秋这个名字在宋代就已存在,当时此间的山水胜景令人慨叹不已。
延秋村中古寺有碑文记载:“洛城西南四十里有古延秋镇。”延秋,在历史上隋唐皇家园林——西苑的西南隅,为皇室游冶之所。史籍所载“洛州西南四十里寿安县有万安山”以及“洛城西南万安山有玉泉寺”等语,均指延秋村一带景致。这些山与寺,在如今的延秋村仍有古迹可循。
而“延秋”一名的来历则与武则天有着直接的关系。年过六旬的来布周先生世居延秋,钻研整理当地历史典故数十载的他被乡亲们称为“农民史学家”。来布周与延秋小学老校长付建庄先生向我讲述了一个“武则天书‘延秋’”的故事。
延秋村北有一沟一寺,沟称“龙池沟”,寺称“龙潭寺”。相传一年夏天,武则天驾临西苑,至龙池沟避暑,但见此地林木参天,幽谷深深,溪水长流,顿觉暑气全消。整个夏天,武则天都在龙潭寺附近居住,观山色,听流水,再惬意不过。炎夏离去,秋日已到,流连此处景色的武皇竟乐不思蜀,不愿回到京城了。面对迎驾的大臣,她写下大大的“延秋”二字。“延秋”,也许是与老天相商要延宕这美好秋日,也许是示意大臣待延至秋高气爽之时再离去——总之,女皇爱上了这里,要长住了。
传说,名臣狄仁杰见皇上不回宫,担心长此以往国事荒废,便使人烧掉龙潭寺北的粮仓,使武皇无奈返京。自此,龙潭寺旁的村庄以“延秋”二字为村名。如今,提起“火烧麦”,延秋人仍然津津乐道。村中老人说,村人多在寺旁山上见到过黝黑炭化的麦粒。即便是如今,不需深挖,也能轻易从土中刨出这些“火烧麦”来。
因龙潭寺龙潭池中有五色金鱼,自古延秋“龙池金鱼”为洛阳八小景之一。传说千百年来潭中游着的五色金鱼均为天然所生,无须人工养护。但是,龙潭寺至明代遭到了破坏,只留一片残垣断壁。新中国成立后,寺庙重修,池中竟又生出五色金鱼,让人惊叹。村中老人讲,在我们此次游龙潭寺之前,寺门已久未打开了。从寺庙东南坡上一户人家中取得钥匙后,我们得以进入寺门。果然,虽是冬日,庭院中央的一池清水中,数十尾金色、红色的金鱼仍游得欢畅。鱼为谁人喂养?在寺旁居住的几位老大娘笑着说:“也没谁喂,俺们这儿地气好!看看这些土山,都是金銮驾走过的哩!”
寺中各处立着多通古碑,又以明代石碑为主,其中不少是近年从寺南部一巨大洼地中发掘出的。细观碑文,其上有讲该寺自汉而下的历史的,有述各代重修古寺的功德的。其中一碑还镌刻着武皇赞此处风光的《游九龙潭》一诗:“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入松风。”
由武皇对此处的喜爱,也可想见当年龙潭寺周遭建筑应是颇为繁盛。在村中老人带领下,我们登上寺东山顶,下到寺西麦田,果然能在土中刨到青黑色的碎砖石,让人称奇。而如今,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龙潭寺仍会举办大会,信众和到此经商者、购物者云集。
据村人来布周、魏广恩两位老人所述,“延秋”村名的来历还有几种传说,也均与武则天有关。
延秋位于西苑之西南隅,武皇出入西苑常经一门称“迎秋门”:“迎”和“延”在形和声上都有类似之处,也可能是在群众的口口相传中,将两字弄混,渐渐将村子称为“延秋”。
另外一种说法则与武则天喜爱祥瑞的特点有关。村人传说,延秋是武则天十分留恋的地方,也曾长期在此地留驻。“延秋”,是她希望这里的好风光可延年益寿,“秋”有年岁之意,“延秋”即为添寿增岁。这样的说法如今被村民镌刻于石碑,立在村南洛宜公路旁边。
关于“延秋”地名的传说虽有种种,但都说明了延秋是女皇武则天长久寓居并十分喜爱的地方,其名字的来源和武皇有着直接的关系。
传说绵延千年
在延秋村北面,有向南绵延的一道小山岭,山岭的形状后宽前尖,形似山羊角,故称羊角山。当地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攻打洛阳时,他的部下吉善行在羊角山得遇太上老君化身的一名老者指点:“至京城,有人献石似龟。龟身刻有字曰:天下安,千万日……”得此吉兆后,太宗信心大增,部下也十分卖力,终得天下。而洛阳西苑的羊角山,便成为天降祥兆的地方。千百年来,当地人一直称羊角山为“祖师庙坡”。羊角山地形甚佳,东面是凝碧池,西面是龙池沟,再西被土山所包,藏风聚气。羊角山有一寺被村人称为“罗汉寺”。传说李世民得天下后带领群臣赴西苑游玩,让大臣们聚宴作诗,各言其功,并在此地建起了洛宴寺(当地人也称落雁寺),将十八位有功的大臣绘成图像,沿墙壁涂于寺内。年代久了,村人虽不断来此祭拜却不明就里,见有很多神像,便称为“罗汉寺”。
羊角山上,还有一坡称“金驾坡”,村中老者告诉我们,这金驾坡之名便由武则天而来。
史载,武则天晚年时,曾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又有人造瑞石,其上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时为太后的武则天名其为“宝图”。传说武则天正是在此处拜洛受图,后来当地人就称此为“金驾坡”。
相传武则天当年也在这里广建宫寺,后来渐成庙会、村落。据延秋村中清朝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的碑文记载,这里曾是晋、陕、豫三省客商云集的交易中心,是洛阳西南最繁华的经济重地,长久以来被人称为“小洛阳”。集市逢双日有集,临街建筑也为了方便雨中交易,都建起了一两米宽的房檐,独具特色。如今延秋村委会旁的古延秋街上这样的房檐以及房前廊仍然随处可见。房前的青石条、石鼓、石碑也在无言中见证着当年集市的盛况。
而如今的延秋市场,已从村中搬到了村子西侧更开阔处,每月逢四、逢八有会,规模仍是十分庞大。我们到达此处时的时间虽在初六、初七两天,集市上仍是熙来攘往,副食品、服装、日用品、手工艺品……各色货物琳琅满目。“你看,延秋不算太大,可公交车在我们这里都有两站:延秋村、延秋市场。在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岁月的积淀啊。”来布周老人说。
呵护“经典洛阳”,期待您的关注。“匾额背后的故事”、“洛阳地名探源”、“洛阳成语典故”诚邀您的参与。希望有关专家及广大读者不吝赐稿。读者如有这方面的线索,请与我们联系,电话:66778866、1350379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