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求职人员,从本周起,市人才市场将以前每周两场的招聘会,增加为每周3场。(本报2月4日2版)
2日,首次开市的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大厅内挤满了人;3日上午,市人才市场节后首场招聘会吸引了大批的求职者。从晚报这连续两日的报道中我们也不难感受到:就业寒潮真的来了。
在替求职者着急的同时,笔者想起一句很有哲理的俗语:磨镰不等于少割麦。在就业的寒冬里,一方面政府想方设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方面我们求职者也不妨用心“磨快自家的镰刀”,待危机过后,形势好转,就又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我们必须看到,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缓解的:从国际看,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何时回暖尚难预料;从国内看,无论是国务院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方案,还是中央政府刚刚启动的1300亿元扩大内需投资计划,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带动就业的,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虽然,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数万亿投资的渐次铺开,我们一定会迎来就业的春天,但现在,我们必须直面的是凛冽的寒冬。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求职者变身的一次机遇。以“磨镰”“充电”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寒潮,从表面上看,并未能直接解决就业难题,不如现时找到工作“变现”快,但实际上,这不仅是政府部门在为求职者办实事、解难题,也是求职者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实现创业与再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大多数求职者平时忙于生计,想“充电”又没有时间,其自身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亟待更新。饥荒年饿不着手艺人,求职者借助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重返市场的竞争力,为将来谋业、就业、创业积蓄能量。这样既抚慰了自己焦虑的心情,也缓解了地方的就业压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磨镰不等于少割麦。正视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以积极态度去对待,以理性思维去思考,困难就会变成机遇,惆怅就会变成希望,“危机”也就有望成为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