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6日,来自安徽池州的农民工查光友正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寻找合适的工作。(新华社发) |
| 2月6日,许多找工作的农民工坐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的石凳上休息。 (新华社发) |
|
春节刚过,又到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时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数以千万计的打工者面对的是怎样一番形势?就业难究竟严峻到什么程度?农民工生存状态怎样?他们心情如何?
记者走进用工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近距离接触农民工,希望得到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最新观感。
车站:“返城求职大潮”尚未出现
2月4日,正月初十,已是广东企业节后复工之时,但记者连续两天守在广州火车站和广东省汽车总站,却没有看到打工者大规模南下广东求职的情形。
广铁集团客运部门介绍,节后11天铁路返粤旅客人数达到480万人次,同比增幅只有2%,远低于节前出粤客流23.9%的增幅。从客流走势曲线看,2009年节后返粤客流走势与2008年、2007年相比,除增幅减缓之外,未出现异常变化的情况。
“往年火车上能看到一个人带十几个、几十个老乡到广东找工作的,今年这种队伍就没有了。”在东莞“衣之纯”厂打工的江西赣州人李柳春说,他们一行4人都是有工作才早早回来的,同村没明确工作的人都还没回。
记者随机采访了来自江西、湖南、河南、四川、陕西、广西等地的33名外来务工人员,有32人已确定工作单位和岗位,是“返工”而非求职,其中一半以上在纺织、电子加工、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他们认为,近期内没有明确就业方向、盲目出来打工的人不会很多,因为企业去年已经陆续裁人,大家知道找工作不容易。
是否会出现“返城求职大潮”?很多农民工认为,要看形势变化。在深圳打工的湖南益阳人刘超强认为,要是经济能好转,预计元宵之后南下打工的可能会增多。而来自江西萍乡的何敬明说:“现在老家也有不少工厂了,一些老乡今年打算留在本地不再回广东了。”
劳务市场:各地人气冷热不均
2月4日,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挤满了农民工。一些农民工身上还背着装满家当的蛇皮袋,一下火车就直奔这里找工作。
来自安徽池州的查光友胸前挂着一块“我是电焊工”的纸牌,已在市场里游走了好几天。他说:“担心找不到工作,初五就来了杭州,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星期。可直到现在还没有工作,主要是待遇太低,去年电焊工每月3000元,今年连一半都不到。”
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一处处长向明华说:“劳动力市场初六开门,前4天的企业就业岗位和去年相比少了1/3,去年有3万多个岗位,今年只有2万多个。”
在东南沿海各地劳务市场,就业岗位萎缩趋势都很明显,但各地劳务市场“冷热不均”。一些地方农民工提前返城找工作,另一些劳务市场不仅企业招工少,前来找工作的农民工也少。
4日上午,在位于厦门市长青路的厦门劳动力市场,一位保安告诉记者,今年是几年来他们春节后最轻松的一年:往年挤得水泄不通,大厅里人都走不动,维持现场秩序的压力很大;而今年找工作的人少多了。
厦门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刘荣忠说,目前劳动力市场反映出的情况是,农民工和企业均持观望态度,一些没把握的农民工并没有急着出来找工作。
农民工聚居区:紧迫,但仍然沉着
东部城市的打工者聚居区,农民工生存状态各异,但有着共同的紧迫感。
住在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向阳村的42岁安徽蚌埠人黄士兵,春节前在一家服装检测中心找了个仓库管理员的工作。他说:“如今服装行业不景气,这个岗位也不稳定,我恐怕熬不过试用期,公司就会不要我的。”这些天,他天天在跑职业介绍所,希望找个收入高一些的工作。“很多活都要35岁以下壮劳力,嫌我老”。
更多的人是压力与信心交织。25岁农民工倪晓刚初七就从老家四川威远回广州了,原来的厂子效益不好,一直在放假,他估计很快就要失业了,现在每月租房子要180元,每天吃饭将近20元,感觉很有压力,但是他仍有自信:“我是熟练工,希望能快点再找到厂子,而且福利好一些的啦。”
记者在绍兴、义乌两地采访时发现,许多尚未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并未出现紧张与恐慌,他们的情绪基本稳定。
经济寒流增强了每个人的危机意识。在上海食品行业打工的陕西宝鸡青年王少奇,现在每月仍有2000元收入,但他想:不管眼下工作是不是稳定,要在城市留得住,关键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他坚持利用周末学习开叉车、电脑等技术,他说:“哪怕暂时丢了工作,只要技术在手,就总会有希望。”(据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