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9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奇山秀水形胜地
谁人不念汉楼船
敝帚自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2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洛阳地名探源
奇山秀水形胜地
谁人不念汉楼船
记者 陈运团 文/图
洞真观风貌
  今日地名:玉梅

  地方状况:玉梅是新安县铁门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县城西南17.5公里的烂柯山北麓、涧河之畔;风光旖旎、环境幽雅,著名的道教圣地洞真观就坐落在这里。该村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由水源、五里铺、上庄、侯家坡、玉梅等自然村组成,目前拥有村民2700余人。

  村名由来:该村境内有一条由泉水汇集而形成的小河,从东南向西北流,最后注入涧河,名曰“玉梅河”。两岸百姓傍水而居,耕种生活,久而久之,村庄遂凭河而名,称为“玉梅”。

  玉梅河畔风景异

  玉梅,是一个非常女性化的名字。如果将这个名字安在一个村庄上,这个村庄也便具有了某些女性的特质。人常说,女儿是由水做的,那么玉梅村呢?实际上它最让人喜爱、赞叹的地方,恰恰也是水。

  豫西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植被的缺失,许多地方河溪断流。而在铁门玉梅村,如今仍然泉水喷涌,溪流潺潺,一座一座小水库从高到低分布山间。

  说到水,玉梅村最美的当数玉梅河了。它发源于村南烂柯山间的一道沟涧中,在这里,一个泉眼挨着一个泉眼,出水量或多或少。这些泉眼由于各自周边环境的不同,还呈现出别样的魅力。有的泉冒出的水泡如珠似玉,晶莹剔透,被人称为“珍珠泉”;有的泉涌出的水在阳光下五彩斑斓,被人称为“琉璃泉”;还有的泉远远望去好像被撒进了胭脂,鲜艳红润,所以被叫做“胭脂泉”。泉水四季恒温,到了严冬一蒸发,雾气腾腾,使得水流沿线如梦似幻。

  这些泉水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一条小河,从东南向西北流去,曲曲折折,最后注入涧河。历史上,这条河两岸长满了梅树,初春时节,一片片洁白的花瓣飘落下来,顺水而流,如冰似玉。由此,人们就把这条河流称为“玉梅河”,也叫“玉梅溪”、“倒流河”。

  玉梅河的水非常好,具有甜、软、清、香的特征。历史上,常常有人长途跋涉前来拉运回家,煮茶做饭。唐代洛阳宫廷酿酒,也取这里的泉水。更奇的是,沿河百姓喂养的鸡鸭由于长期吃玉梅河里的杂草食物,不仅产蛋多,而且还多产双黄蛋。前些年,有村民盛装此水拿去化验,发现它含有多种矿物质,长期饮用,十分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于是纷纷开发,灌装成矿泉水,对外销售。

  玉梅河畔的烂柯山也很奇妙。此山不高,溶洞密布,许多地方的石头都状如钟乳石,内含孔窍。拿起一块放入水中,水便浸润而上,直达顶部,使得整块石头湿漉漉一片,村民将这种石头称为“上水石”。历史上,人们不懂这种石头的形成原因,便认为它是“石髓流溢而成”,对有这种石头的地方,视作神异之所。

  烂柯山间洞真观

  拥有奇妙的山水,玉梅村后的烂柯山早在宋代已成为道教圣地,享誉豫西的洞真观就坐落在这里。

  据新安县文史学者张宗子介绍,烂柯山因“仙”而名扬天下,这一山名,主要是人们根据《水经注》、《志林》、《述异记》等古代书籍中有关“王质成仙”的传说,追寻“仙踪”而形成的。

  在新安县,关于“烂柯山,王乔洞”的传说历史悠久,家喻户晓。讲的是一个贫穷的樵夫,名叫王质,家住崤山脚下的铁门镇蔡庄村,以砍柴卖柴为生,人们就叫他王樵或王乔。有一天,他到村南的山上砍柴,看见两位老者正在一株结满果实的桃树下对坐下棋,就放下斧头,凑过去默默观弈,饿了,就顺手摘下一个桃子充饥。他没有注意到,一盘棋没有看完,时光已经飞速流逝,身旁的桃树也花开花谢、桃熟桃落了无数次。

  突然,王乔想起了砍柴的事儿,急忙停止观棋,回到当初干活的地方,可低头一看,斧柄早已烂尽,仅剩下了生锈的斧头。匆匆下山返家,不料村舍也已变得不认识了,遇到的全是陌生人。人们告诉他:100多年前,有一位祖先叫王乔,上山砍柴,一去未归。这时,王乔意识到自己在山中遇到的两位老者原来是神仙,立即跑回山上,要拜他们为师。谁料,两老者不理他,携手进了旁边的一个山洞。王乔追过去,却见洞口烟气弥漫,根本无法进入。就这样,王乔仅仅修成了“真人”,即“半仙儿”,而他当初砍柴的那座山,从此被称为烂柯山,仙人进入的洞,则为王乔洞。

  烂柯山上现存一通石碑,为元代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所立,上面雕刻着《重兴新安洞真观碑记》,由元初书法名家张仲寿书丹。上面记载,在北宋时期,人们即在烂柯山上修建起了一座规模庞大的洞真观,以纪念王乔在此成仙。金人侵入中原,此观遭到严重破坏。到了元代,皇家大兴土木,将其恢复重建,并连颁三道圣旨,将此作为皇家园林和皇族进行祈福之所。

  经历了700年,烂柯山洞真观至今仍被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在洞真观的建筑墙壁上,或立或嵌着60余方各类石刻,均为历代官宦名人所留,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长期以来,“烂柯胜迹”以其独特的内涵和自然形态,被称为“新安八景”之一。

  西汉杨仆人难忘

  在玉梅,还有一位名人响彻古今,他就是在新安修筑起了汉函谷关的楼船将军杨仆。

  杨仆生于公元前154年,玉梅南湾人。他的父祖均为庶民,以耕种为业,但家境殷富。杨仆自幼尚武,臂力过人,长大后,更是习武不辍。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趁着朝廷颁布“鬻爵诏”,血气方刚的他,在父母亲朋的支持下出资三十万钱,捐了一个“千夫长”这种地位低微的武官,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杨仆武艺高强,作战勇敢,在随后的追剿匪寇中屡立大功。汉武帝重视人才,遂破格将其提拔为御使,让他负责关东地区的治安督盗工作。在这个职位上,杨仆不畏权贵,严刑峻法,使关东治安为之一变,于是更受朝廷重视,被授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当时,汉廷有“非刘姓不王,非关内民不侯”的传统,凡是函谷关以东的大臣将军,即使功劳再大,也难以封侯。杨仆“耻为关外民”,于是向汉武帝提出,愿以自己的家资,将原在灵宝的秦函谷关移至家乡的新安境内。武帝“意好广阔”,加之倚重杨仆,又不动用国库,就同意了这一建议。

  在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杨仆反复勘查,倾尽家资,在新安城东一里许的青龙、凤凰两山之间建起一座新的函谷关,巍峨壮观,史称汉函谷关。与此同时,杨仆还在此关的两侧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使其控制范围北抵黄河,南跨洛河,使新建的函谷关成为锁钥中原、独衢豫陕的战略要塞。

  公元前112年,南越发生叛乱,杨仆被封为楼船将军,率水师前去征讨。他抵达今天的广州一带后,英勇作战,指挥有方,迅速击溃了南越的精锐力量,将其彻底平定。凭此大功,杨仆被封为将梁侯。

  后来,汉武帝发两路兵东征朝鲜,杨仆领军从水路进攻。没想到,在这一战中,杨仆屡受挫折,武帝以“进击不力”为由将其治罪,削职为民。

  晚年,杨仆在南湾过着平民的生活,公元前99年,因病逝世,葬于家乡。至今,在玉梅村内还残留着一个大墓,杨姓人称其为杨仆冢,并年年祭祀。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