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家,您慢点儿。” |
| 谁丢东西了,来这儿找找看。 |
| “车上的鞋刷真实用!” |
| 探讨修车业务。 |
|
春节过完了,公交车司机李朝夕终于松了口气。
农历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是公交车司机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别人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天伦之乐,他们却要马不停蹄地在城市中来回穿梭,为别人的合家团聚提供便利。
“我们已经习惯了……”李朝夕笑着说,大年三十晚上,他的妻子将热腾腾的饺子送到公交车站,两人在公交车上迎来了农历牛年。
李朝夕是5路公交车上一名普通的年轻司机。他和同事秉承这个团队的优良传统,一路走来,力争使5路公交车成为乘客移动而温馨的家。
女司机的“痛心疾首”
经常接到读者的电话,反映5路公交车的服务这也好那也好,我们就动了前往采访的念头。在5路公交车所属的公交二公司,党支部书记杨树兴一见面就骄傲地对我们说:“5路是全国‘青年文明号’线路,这里有一群很棒的年轻人。”
“5路公交车的年轻人棒在哪里?”我们问。
“他们有个传统,把荣誉看得很重。”杨树兴说。他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他听到5路车的司机例会上传出哭声,到会议室一看,年轻女司机小程正边哭边说:“我给5路抹黑了,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原来,前几天小程当班时,由于车上人太多且没人下车,下一班车已紧跟在后,她就到站没停车直接开往下一站了。
“按规定这是不允许的,当班司机要被罚款。虽然没造成严重后果,但对5路来说,被投诉就是大事。小程的痛心疾首,就是为了集体荣誉。” 杨树兴感慨地说。
“谢谢你,5路哥哥”
“这群年轻人看重的是集体荣誉而非个人荣誉。”杨树兴说。他随手拿出了一封信,发信人的地址为“南阳理工学院”,收信人是“5路车一位平头男司机”,邮戳上显示的时间为2008年9月16日。
这是一封感谢信,写信的女孩名叫张甜,家住洛宁。暑假时,她在从南阳回洛阳的火车上丢失了钱包,出站时已是傍晚,身无分文的甜甜无助地哭了起来。这一幕被公交调度站里一名男司机看到了,他了解情况后,掏出30元钱送给甜甜,让她回家。甜甜看他开着5路公交车走了,却不知道他的姓名。返校时,甜甜又来到那个公交调度站,却遗憾地没有见到那个“平头男司机”。在信中她写道:“谢谢你,5路哥哥……”
杨树兴说,5路车留平头的男司机有好几个,但他们对此都笑而不答。最后,公司只能将甜甜寄来的30元钱退了回去,并以集体的名义给甜甜回了信。“平头男司机”究竟是谁,到目前还是一个谜。
残疾人与浆面条
5路公交线路的队长李红卫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面对采访,他有些羞涩。“我们的乘客可好了,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对你就会像亲人一样。”李红卫说。随后,他给我们讲了个5路车司机和浆面条的故事。
5路车每天都要经过老集,那里原来有个聋哑学校,常有残疾人前来乘车。于是,司机们就常探讨能为残疾乘客做些什么,需要采取哪些特殊服务措施等。慢慢地,他们和残疾人焦铁成一家结下了情谊。
最早和焦铁成相识的是司机贾建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车到老集时,她常看到一个坐在简易自制轮椅上的中年人。于是,她就停车把中年人背上车,放好轮椅,安排好座位。车到火车站后,她再把中年人背下来,放到轮椅上,挥手说再见。
时间长了,她得知中年人名叫焦铁成,家住老集,在火车站北边的图书城做小生意。后来她又得知,中午常乘车的一个大嫂就是焦铁成的爱人,她要到图书城给丈夫送饭。
焦铁成和爱人一直想报答好心的公交车司机,但是他们家境贫寒,除了见面时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不知还能做些什么。后来,焦铁成的爱人发现贾建梅中午常常吃不上饭,就在一次做饭时多做了一碗浆面条,上车时怯怯地放在贾建梅的面前。车到站后,贾建梅爽快地吃了那碗浆面条,并连声说好吃。谁知,这一吃竟吃出了“麻烦”,每天中午,焦铁成的爱人都会做好浆面条,在老集等贾建梅……
后来,照顾焦铁成的5路车司机多了,焦铁成的爱人就中午做好浆面条后,看哪个司机出车就把浆面条送给他。再后来,5路公交线路的司机和焦铁成一家就结成了帮扶对子。
李红卫告诉我们,5路车司机和沿途上车的许多乘客都成了好朋友,有人上车时会捎上一杯热开水,有人上车时会带来几个新鲜水果,“乘客和我们亲着呢”。
扇子、鞋刷、铁皮桶
乘客们对5路车司机这样亲是有来由的。
在公司,5路公交车司机郭秀清的“扇子”被人津津乐道。好几年前,一个盛夏的中午,她正汗流浃背地开车时,发现不远处一名胖胖的乘客热得受不了,汗顺着头发往下滴。郭秀清看着心疼,就顺手把一本小册子递给她:“大姐,你扇一下吧。”那名乘客连声称谢,接过小册子使劲儿扇起来。
这事儿给了郭秀清一个启发。下班后,她就到小商品市场买了几十把草扇带到车上。第二天,看着乘客边扇扇子边称赞服务周到,郭秀清的心里美极了。很快,所有的5路车上都有了这种扇子。
司机茅金花的铁皮水桶在5路车上也有印记。也是一个盛夏的中午,车厢里的温度很高,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哭闹:“妈妈,喝水,渴……”茅金花看这母子俩带着好几个包袱,像是从外地来的,她想都没想,就把自己的水杯递了过去。
下班后,稍懂铁艺的茅金花鼓捣出一个半米多高的水桶,并让丈夫焊了搁水桶的架子,还买了些一次性纸杯。很快,她的车上就有了自制的便民饮水桶……
就这样,5路车上的便民“小物件”一点点增多了,鞋刷、小雨伞……这些东西看上去也许不起眼,但5路人的细心和贴心,都被乘客记在了心里。
采访期间,记者也乘了一次5路车,发现这些“小物件”的使用率还真不低。记者体验的短短4站途中,就有8名乘客用车上的鞋刷擦拭皮鞋。一名外地乘客还边擦边说:“不错,想得真周道。”
过硬的开车技术、懂哑语和掌握简单的英语会话,是每个5路车司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而一心一意为乘客服务并坚持始终,是他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正因如此,这些年来,5路车的司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的优良传统一直保持并不断发扬着。一步步地,他们从市级“青年文明号”线路到省级“青年文明号”线路,并最终成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线路,获得了很多荣誉。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他们赢得了乘客越来越多的掌声。
5路车上的年轻人,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