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留下难忘合影(前为张宏伟)。 |
|
4年前,洛阳上万人的爱心没能挽回10岁小女孩张梦迪的生命;4年后,小梦迪的父亲张宏伟决定捐出自己的骨髓救助他人——本报10日刊发《“孩子走了,咱还得回报社会”》一文,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很多人被张宏伟的感恩心愿深深打动,以各种形式给予他帮助和鼓励,形成新一波的爱心互动。
知恩图报动人心
奈何捐献不可行
连日来,记者与我市多家相关机构取得联系,询问张宏伟该如何捐献骨髓的事宜。一些部门负责人表示先前已经看到了报道,他们为张宏伟的心愿所感动,纷纷伸出援手,积极牵线搭桥。
阮林海是河科大一附院血液科主任、国家骨髓移植协作组成员,当年参与过对小梦迪的救治,也见证过洛阳人对这一家人的关爱。他认为,张宏伟在经历了丧女、偏瘫、离异的人生磨难后,依然心怀感恩,想方设法回报社会,这是我们应当大力弘扬的社会正气,我们理所应当帮助他完成心愿,可是,谁会忍心让他捐献骨髓呢?
“不过,如果他一定坚持的话,我来帮他想办法,争取让他了结心愿……”阮林海说,我国目前只有北京的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又称“中华骨髓库”)接受骨髓捐献,捐献者需要采血化验才可填表入库,如果将来与某一患者配型成功,才会采集骨髓干细胞进行移植手术,但张宏伟是否适合捐献骨髓,还是个未知数。他会就此问题尽快咨询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一旦可行,他愿意组织医护人员上门为张宏伟采血化验并填表入库。
昨日下午,阮林海遗憾地回复本报,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的答复是,以张宏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并不适合捐献骨髓。“不过,只要他不放弃捐献的想法,我会继续努力,下一步,我将直接与中华骨髓库沟通意见。”阮林海如是说。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郑瑞生在经过广泛咨询后,也作出了大致相同的答复。他表示,一个人能像张宏伟那样走到今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他能否成功捐献骨髓,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感受到了他回报社会的真诚。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人们在付出爱心的时候,并没有要求什么回报”。
心愿引来同窗情
嘘寒问暖找上门
爱心可互动,真情最感人。本报报道还意外地为张宏伟引来了一段难得的同窗情。
11日中午,市民李军伟激动地打来电话说,他和张宏伟是白营中学的初中同学,当年感情十分融洽。2005年小梦迪住院治疗时,他还在兰州工作,但听说此事后,也委托身在洛阳的妻子送去了500元爱心款。没想到这回看了报纸才知道,张宏伟后来的种种遭遇更加坎坷,令他这个老同学唏嘘不已。他打算联系一些老师和同学一起上门去看看张宏伟。
昨日上午,记者与李军伟一行再次来到张宏伟的家。看到这些带着鲜花礼品的“不速之客”,张宏伟咧开嘴就笑了:“赵老师、军伟、俊侠……你们咋厮跟着来了?”
融融暖意中,当年的这帮师生围坐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宏伟,你上学那会儿老是黑(指肤色)呀,还可爱唱戏,最爱唱啥来着?对,唱‘黑老包’!下回我给你捎点流行音乐来,咋样?”……大家回忆着往事,极力逗张宏伟开心。
张宏伟显然明白大家的心意,将微笑一直挂在脸上——这个偏瘫了好几年的汉子,平常大多是一个人闷在家里,哪有这么多人挖空心思地带给他这么多欢笑!但聊着聊着,他还是想起了那些伤心往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起来。大家赶紧安慰他:“宏伟,别担心,有我们在你身后呢!你要是遇到啥难处,只管开口,我们这些老同学一定会全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