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声音,悲痛欲绝。
“20号,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我知道孩子没救了……每次看到孩子的眼神我就直掉泪,要是真的留不住她……能不能把孩子的眼角膜留下……”把孩子从医院接回老家后,这个念头就一直盘旋在小翟心头。
小翟是伊川县平等乡平等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今年1月16日,小翟期盼已久的女儿降生了。孩子从出生到满月,身体一直很好。大家逗她时,孩子还会不时地咧着嘴笑。为让孩子健康成长,小翟和妻子小刘为女儿取名“康康”。
可谁都没有意识到,厄运悄悄降临了。
2月16日清晨,准备给孩子办满月酒的小刘发现,怀里的康康看上去有些不对劲,从早上醒来,她就一直哭闹,还不时抽搐。一量体温,38℃多!小刘和小翟赶紧将女儿送至县医院。
打过消炎针后,孩子的体温降了下来。
18日晚,康康再次高烧并发生抽搐,甚至吐出了带有血丝的奶水,小翟夫妇连夜将孩子送至河科大一附院。做了相关检查后,医生给出的结论让这两个不久前还沉浸在得女喜悦中的人犹如遭受晴天霹雳——“孩子得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你们来得太晚了,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20日上午,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小刘夫妇含着眼泪,将生命垂危的康康抱回了老家。
“现在,她已经无法睁眼了,呼吸也非常微弱……她还没有真正看过这个世界……”小翟哽咽着说,“要是能把我的命给孩子,咋样都行”。
昨日中午,注视着女儿的眼睛,小翟想起以前在电视上看过濒死的人捐献眼角膜的事情,就跟妻子商量,能不能把康康的眼角膜捐献出来,让那些无法看见光明的人用康康的眼睛去看世界。小翟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于是,他拨通了本报的电话。
孩子的病情能否在弥留之际出现转机?如果悲剧注定要发生,孩子父母的心愿能否实现?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见习记者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