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继“拼游”、“拼车”之后,近日,我市又刮起一股“拼卡”风,拼健身卡,拼美容卡,拼购物优惠卡……在省钱的同时,这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也成为许多年轻人理财的一种手段。
共享带来的是实惠
“拼卡”中“拼”的意思是“结伴”,“拼卡”是指购物或进行其他消费时,两个或多个人合办一张优惠卡,共用一张卡;也可以是人们各自拥有的不同的卡相互借用,以达到最终省钱的目的。
近日,我们找到了在洛阳一家网站论坛中发布“拼卡”信息的市民朱小姐,说起想“拼卡”的缘由,她说:“首先是想省点钱,其次是想找个伴儿,要不一个人去健身总感觉有些寂寞。”
原来,朱小姐是我市某高校的一名教师,这段时间工作不是很忙,日渐有些发福的她想办一张健身卡,运动一下,减减肥。
“我去咨询过,现在去健身都得办年卡,一张年卡要花1100多元,有点贵,况且我也去不了几次,所以就发了个帖子想找人一起办,费用大家平摊,这样下来每人就能省不少钱。”她说,帖子发出后已经有两个人跟她联系过,目前“拼卡”事宜正在讨论中。
如果说朱小姐是个刚刚加入“拼卡”队伍的新手,那么市民丁女士则已经是“拼客发烧友”了。
“其实‘拼’这种消费方式我在去年夏天就体验过了,感觉确实挺划算,所以就‘发扬光大’了。”丁女士笑起来嘴角有两个美丽的酒窝。她的工作单位在新区,家却在涧西,去年夏天油价正高,开私家车上下班很不划算,于是她就和另外3个同在涧西住的同事“拼”起了车,上下班大家一起走,只开一辆车,搭车的人每人每天交给车主3块钱。
“现在,我们一大帮‘拼客’已经组建了一个QQ群,群里经常会发布一些‘拼卡’的信息。”丁女士说,她和“拼友”们“拼”的,有商场、超市、餐厅、专卖店的打折卡,有美容卡,有健身卡,等等。现在不少商家对持卡消费者有积分奖励,这样使用者购物时享受到了折扣,卡主则得到了积分,可谓双赢。丁女士说,现在不少商家为了拉拢客户对“拼卡”也比较支持,使用者只要报出卡号和卡主姓名就可以用卡消费。“这样一算,‘拼卡’消费每月能省去几百元,何乐而不为呢?”
“拼卡”其实是一种理财
建行洛阳分行理财经理张丛芬表示,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包括开源和节流,因此,用“拼卡”的方式省钱,是个很重要的理财方式。
张丛芬说,“拼卡”在她身边比较常见,如几个人共用一张某商场的VIP卡,而不少商家都会规定消费次数越多,积分也就越高,享受的优惠幅度越大。因此,“拼卡”使人花不多的钱却能享受到较多较好的服务,是一个不错的省钱窍门。
“在理财中,节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影响到生活质量,现在很多人为了省钱而节衣缩食,结果往往得不偿失,违背了理财的初衷。”张丛芬表示,与“节衣缩食”相比,这种“拼消费”值得肯定,它既没有降低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提高了生活质量,因为消费者能够享受优惠的范围更广了),又省去不少钱。
“拼卡”莫忘保护隐私
从“拼车”、“拼游”、“拼房”到如今的“拼卡”,这种新兴的“拼”消费方式已为不少年轻一族接受和追捧,然而在省钱的同时,其所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忽视,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拼卡”消费时不要忘记保护个人隐私。
市消协工作人员说,在“拼卡”消费中,当持卡者把自己的卡号、姓名甚至手机号提供给共享者时,风险也随之而来,因为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他人窃取甚至篡改。因此,卡主在公开卡号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私人信息最好不要随卡号一并公布。
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拼卡一族”:“拼卡”是新兴事物,目前法律对此还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拼卡”时尽量选择自己所熟悉的人,对陌生的“拼友”最好确认对方身份并保存其相关证件信息后再将卡借出,以防止诈骗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记者 郝洋 通讯员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