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鉴 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彩陶盆:抟得河洛土 炼成五彩瓯
新书推介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3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洛阳国宝
彩陶盆:抟得河洛土 炼成五彩瓯
文/本报记者 刘保军 通讯员 谢虎军
  资料图片
  开栏语:华夏文明,源于河洛。从旧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新石器时代的朱陶璞玉;从上古三代的青铜车马,到秦皇汉武的古砖旧瓦;从隋唐盛世的绚丽宝藏,到宋元明清的文化长卷……都能在河洛大地的历史尘土下找到真切的印记。不管是一器一物,还是一书一卷,无不凝聚日月光华,无不饱含历史沧桑。为此,本报特开辟《洛阳国宝》专栏,把目光聚焦在河洛大地出土的价值连城的国之瑰宝,跟随她们穿越岁月的烟尘,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倾听远古的回音,传承文明的火炬,担负起我们的历史责任。  

  这是一个彩陶盆,残高20厘米,口径28厘米,2004年在伊川县大庄村出土。追寻她的踪迹,我们要穿越重重历史迷雾,来到遥远而神秘的新石器时代。

  让我们仔细打量一下这个泥质红陶:敛口、束颈、鼓腹,慢轮制作,器形规整、厚重、饱满、沉稳。腹部以上饰以白色陶衣,口沿下饰弦纹、四条一组的竖纹带,纹饰简洁疏朗。腹部饰以变形草叶纹、弧线三角纹,活泼飘逸,弦纹严谨。这些纹饰图案历经千年瘗埋,土蚀水浸,依然色彩明快、鲜艳如初。

  “水火既济而土合”。也许是先民的无意发明,也许是智者的灵光闪现,黏土经火烘烤变得坚硬的自然现象,拉开先民发明陶器的序曲,于是就有了土、水、火的交响曲,就有了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

  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脚下的黄河流域已经开始出现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为适应人们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出现了以彩色纹样和主题造型相结合的彩陶。在一次次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长期观察、感悟,经过反复实践,陶器生产由手工的随意捏制到精工的慢轮制作,从露天堆烧到造窑烧制,最后形成完整的制陶工具、完善的工艺流程和缜密的技术手段,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陶器生产国。

  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件厚重拙朴的古老陶器时,能真切地感触到先民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史前先民发挥聪明才智,运用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高超地展现出了他们对虚与实、白与红、简与繁的艺术表现能力,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璀璨夺目的艺术精品。因为当时缺乏文字的记录,这些艺术图案无疑也包含了先民对宗教观念及信仰的诉求,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对天地、自然、氏族社会精神思想的认识和感悟。作为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她也许是我们打开古老历史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