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孙发民拎的这块石头像什么? |
|
“八一” |
|
“方丈” |
|
“观音送子” |
|
“丝绸之路” | |
在洛阳,爱好并收藏奇石的人不少。可是,像孙发民这样痴迷奇石的,可真不多。
不信,就跟我们去瞧瞧——
石头,“霸占”了他的家
9日下午,我们来到老城区金业路孙发民的家里,一进门就发现了这个家的主角——石头。
客厅正对面一个大橱柜里,每个格都被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石头占据,“活佛济公”、“观音送子”、“丝绸之路”、“荷塘清韵”……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石头图案,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桌子上的一块椭圆形石头上赫然刻着四个字——玩石人家。
卧室里、阳台上、床底下……到处堆满了石头。怪不得,孙发民的妻子没少吃醋,这些“第三者”就差没上床钻被窝了。
石头,让他“伤痕累累”
1995年,孙发民手臂受伤,在家休养期间到一个朋友家串门,进屋就看见人家收藏的石头。冥冥之中,他好像被施了魔法,一瞬间就迷上了石头。
从此,那一块块不会说话的石头仿佛成了“魔法石”,牵走了孙发民的魂儿。洛河滩、黄河小浪底水库、伊河畔,凡是有石头的地方,就有他的脚印。小到半斤,大到几百斤,凡是他看中的石头,都要不辞辛苦地弄回来。他自己搬不动的,就让儿子、侄子替他搬。有一次,他侄子因为给他搬一块200多斤重的石头而闪了腰。
为捡到一块好石头,孙发民常常不惜身涉险境。有一次他冒着大雨捡石头,滑进了黄河,差点儿被滚滚大浪卷走。因为捡石头手上、腿上受伤,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石头,让他“千金散尽”
靠“捡”得到好石头,毕竟几率不高。老孙越来越不满足“捡”石头,他开始拿钱去买。嵩县、新安县、汝阳县,山西、广州……只要产石的地方,他都要跑去看看。十几年来,他花在石头上的钱已经有18万元,他收藏的奇石也有3000多方了。
为买石,家里的积蓄越来越少。为了能够收藏奇石,他忍痛出售一些石头,走上了“以石养石”的道路。但是,当有买家要买石头时,他又舍不得出售了。
一次,他在山西看中一方上面带有“八”字的石头,“八”字苍劲有力,他就花800元钱买了回来。后来在小浪底水库他又捡了一方“一”字石,凑成了“八一”两个字,很多人见了啧啧称奇。不少人出高价购买此石,可当兵20多年的他,对部队很有感情,都婉言谢绝了。
还有一次,有人看中了他的一方名为“方丈”的石头,出价4000元,他不卖,对方一直加到8000元。为了周转资金,他咬牙卖掉,可是,“卖完后的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老是想着‘方丈’,就像把一个养了多年的孩子弄丢了,难过极了”。
同样,他要是在哪里看中了一块奇石,要是因为手头紧无法买下,他就念念不忘,最后往往是借了钱,跑去给买回来。他说:“妻子说我像个吸毒的人,要是喜欢上哪块石头,就欲罢不能。”
虽然爱石如命,但对于投缘的石友,他却很大方。2002年,在武钢首届奇石博览会上,有一块石头有人出价5000元,他没舍得卖,可他最后却将石头无偿送给了一位奇石界的朋友。“这些年,他送出去的石头比卖掉的多。”他的一位石友如此评价他。
石头经,他越念越“上瘾”
这几年,孙发民带着他的石头走南闯北,参加过多次奇石博览会。每到一处,他的石头就在当地石友中引起轰动,先后有10多方石头获得不同奖项。
“洛河石体积小、变化小,色彩反差不明显,大多是白蜡石和黄蜡石;小浪底的黄河石,块头大、变化大,色彩反差很明显;伊河里最容易出皱石……”提起“石头经”,孙发民滔滔不绝,“画面石,一看形,二看图案像啥,三看颜色、对比度好不好;象形石,要看它长得像啥;皱石,则讲究皱、透、露、丑……”
看着他乐在其中的模样,我们不由得发问:“玩石头,给你带来的最大快乐和收获是什么?”
“玩石能养心、养性、养情,观石能让我悟出许多人生哲理。最难得的是,玩石能交许多聊得来的石友。”62岁的孙发民神采飞扬。
怎么样?如果你也想成为孙发民的石友,就赶快加入玩石的行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