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4版:视周刊·镜头外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又见张爱玲
《春草》收视口碑双赢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3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首部“电视剧版”《倾城之恋》登陆央视——
又见张爱玲
  3月14日由张爱玲的代表作《倾城之恋》改编的电视剧登陆央视八套。原小说是张爱玲最为倾心的作品之一,一对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在其笔下却独有一种韵味和情致,1944年12月,张爱玲亲自将这部作品改编成舞台剧于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演。

  作为“电视剧版”的《倾城之恋》,这还是首部。该剧由知名编剧邹静之改编,著名导演梦继执导,当红实力派演员陈数、黄觉、王学兵等联袂主演。以下是该剧不得不看的四大理由——  

  又见张爱玲  

  只“张爱玲”三个字,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是中国文坛上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人物,素以苍凉、凄美、犀利的笔触和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著称,张爱玲的语言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有些甚至就如同鲜活的电影场景,其作品被后来人屡屡拍成影视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但她最擅长的内心描写放在影像中却颇有难度,以至于很多电影作品都使用了“旁白”这一招式,但把拍不出的文字直接放到屏幕上,也使得不少观者恼怒。正如作家李碧华所说:张爱玲是一口古井,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虽说改编的路途艰难,但影视人依旧前仆后继。

  《倾城之恋》只是一部近3万字的小中篇,也无太多离奇情节,却被改编不辍。1983年,导演许鞍华首度把《倾城之恋》搬上银幕,虽然作品在努力地还原原作,并得到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设计”两大奖项,但观众似乎不太为其所动,尤其是“白流苏”一角和原著的差距,一直是“张迷”们的遗憾。2006年,《倾城之恋》的新派话剧版本登上舞台,主演梁家辉更凭此剧获得上海戏剧界最高奖“白玉兰”奖,可以说,话剧版基本是对小说的完整再现。2007年,《倾城之恋》以电视剧的形式再次被改编、拍摄,这本身就是一个看点,也同时成就了再一次的期待。  

  值得期待的邹静之  

  邹静之的文笔无可挑剔,但一个一直擅长“北京文化”题材创作的作者是否能驾驭老上海的风情?详谈之后,悬着的心放下一半,说他呕心沥血有点儿夸张,但绝对尽心尽力。从大纲到剧本,从改编到监制,邹静之紧紧把握着张爱玲的语言质感,把原著当成一粒种子,慢慢长出了那些情理之中的故事,于是“洪莲”、“唐一元”等新角色应运而生。那些细腻的内心描写也被打造成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并非旁白讲述。持有原著版权的琼瑶夫妇曾评价,这是他们看到的对张爱玲作品改编得最好的剧本。  

  合适的人演适合的角色  

  合适的角色人选是电视剧成功的重要保证,“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个有着鲜明标签的人物——一个是存活在哥嫂冷语中的离婚女子,一个是视女人为脚下泥的古怪男子,两个人站在爱情的两个端点,互为猎物与猎手,像蚂蚁一般用触角相互试探,敏感而又不定的两颗心,最终也敌不过战火,结束了角斗的游戏……于是,这两个演员必定是特殊的,最好是观众还有些陌生的,不能因过去某个角色而左右了该剧中的感觉。邹静之更是颇为挑剔,陈数和黄觉都由其钦点,“比如黄觉,他的身上有种独特的东西,那就是‘范柳原’与常人不同的绅士风度和特有的香港味道,这些他都具备”。全剧拍完后,对于两位主演和其他演员的表现,邹静之在第一时间给予了认可。  

  唯美的歌曲是格外的亮点  

  在电视剧还没有和观众见面之时,该剧的三首主题歌已捷足先登地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喜爱,尤其是片尾曲《在青青的草叶上》,曲调唯美,过耳难忘。片头曲《携子之手》、插曲《妹妹》和片尾曲都是由邹静之亲自作词,他诗人的功底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展示和发挥,也为该剧增色不少。

  (张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