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蹲守的两三天里,每当清晨六七点,牡丹桥下那家汤馆开门营业,西工公安分局第三责任区刑警队的便衣民警便在汤馆附近“隐蔽”着:他们有的穿着陈旧外衣,拿着“贴瓷砖”、“水泥工”等小牌子,装作等活儿的农民工,有的穿着环卫服在桥下来回清扫保洁路面……一双双眼睛从桥上到桥下搜索着可疑迹象,每当有人靠近停放的轿车,眼神都会不约而同瞬间“汇聚”过去。
然而,这样的搜索和一次次眼神“汇聚”,往往持续到下午两三点,等来的只是汤馆附近人流、车流越发稀少,却没有可疑者的迹象。一拨儿又一拨人的便衣民警被替换下来,直到晚上六七点,最后一班民警又一脸失望地返回刑警队。
很多民警开始怀疑:“这样的‘笨办法’能否有效?”“这伙贼是不是放弃了这里,又找到另一块‘肥肉’?” ……然而,在洛北派出所一间布满桥下画面的监控室内,中队长王刚和该所所长付运涛等人也在进行着另一场坚守,他们认为:“这块‘肥肉’一定还具有吸引力,那伙人不会就此放弃,只是时间问题。”
3月2日9时15分,民警们如往日一般分头继续着路面暗查和摄像监控,突然,一辆车牌号为豫C79618的红色面包车的驶入,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一名年龄在50多岁的男子下车后,并没有走进汤馆就餐,而是将手机放在耳边,向附近成排停靠的轿车走去,虽看起来像是在打电话,却不时俯身向车内张望。
男子异常的举动,引起监控室内的王刚和现场便衣民警警觉,民警靠近观察发现,男子举着电话可嘴根本没有动过,眼睛瞄的是一辆辆轿车的前挡风玻璃。
几分钟后,这名男子拿着电话返回面包车内,过了近20分钟,桥下先前停放的轿车陆续离开,又有新的轿车停放此处。那名男子又从面包车出来,继续举着电话走向轿车旁,重复着先前的举动……
随即,王刚意识到这名男子正是他们蹲守等候的人,通过电台命令现场民警:“不要动手,继续隐蔽,展开跟踪。”
直到13时,开面包车的男子见没有合适的目标下手,便驱车离去,民警史东宁等人立即驾车跟了上去,这名男子先后在行署路、王城公园西门口等处,表演着同一出“戏”。
嫌疑人的出现让民警兴奋不已,可嫌疑人始终没有下手,而且在跟踪期间,嫌疑人又返回牡丹桥附近与一名骑无牌照摩托车的男子碰头,俩人还默契配合着又一次寻找过目标。
民警分析推断,这伙人习惯分散在一些区域踩点合伙作案,嫌疑人之所以没有下手,很可能是在踩点,探试哪里会是收益比较大的“点儿”。牡丹桥下的车辆较多,而且周边出口又多,便于逃离,那伙人很可能会集合来此“洗车”。
果然,3月4日9时许,开面包车和骑无牌照摩托车的男子陆续到来,他们对停放车辆踩点之后,进入一辆车牌号为豫CM8111印有“神州行,我看行”字样的依维柯车内。
民警顿觉意外,此前,这辆依维柯车也曾在蹲守期间出现过,可并未有过异样,洛北派出所所长付运涛迅速通过查询得知,该车系某通讯公司公车,驾车人正是一名此前曾被老城区警方多次怀疑的“拍车党”成员。
“这辆车不但车身大,能起到遮挡作用,而且又是公车,更不易引人怀疑,很可能司机也是同伙。” 付运涛谨慎判断之后,继续通过监控密切关注着画面里的3名嫌疑人。
10时许,民警从监控画面里看到,骑无牌照摩托车男子驾车离开后,那辆依维柯车缓缓移动停靠在成排轿车旁边,面包车则行驶至依维柯车另一侧。
种种迹象表明,这伙人锁定好了目标,即将下手…… (插图 李玉明)
(结语:作案地周围有着四通八达的出口,此时人流、车流又比较密集,一名嫌疑人已先期离开,负责作案的嫌疑人得手后,民警将如何追踪又不打草惊蛇?还是继续等候更好的时机一网打尽?敬请关注下期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