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7版:视 野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二战秘闻:盟军“魔鬼旅”传奇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3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二战秘闻:盟军“魔鬼旅”传奇
  资料图片
  巴祖卡火箭筒
  这支特种部队在二战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然而其深远意义却直接影响到战后美军特种部队的发展。岁月流淌,当人们乐此不疲地去揭秘一支支二战特种部队时,却鲜有人将沉睡的“魔鬼”从厚重的历史中唤醒……  

  几经周折

  组建混合部队

  二战初期,德军在欧洲西线攻势凌厉。英军高层在组织正面抵抗的同时,开始考虑在德军防守相对松懈的后方建立起有规模的游击队的计划。

  1942年3月,一份完整的方案在盟国军事高层联席会议上被英方提出,并将部队创建的部分任务交给了美国,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欣然接受,并且移交给了其下属的部门负责人——罗伯特·费雷德里克上将。

  35岁的费雷德里克毕业于西点军校,在美国海岸炮兵学校受训过,后调入美国陆军参谋部门负责行动计划工作。当他从马歇尔手中接到英国提供的摧毁挪威的德军重水工厂行动方案“锄犁计划”时,费雷德里克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对该计划进行了完善和补充,组建一支小规模的游击队,以非正规军的角色在挪威等地区对目标展开攻击,并尽可能长时间地拖延德国驻军。但是当他把这份资料递交给上级时,有人认为计划过于复杂,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缺少操作可能性。

  尽管如此,美国人并没有完全放弃“锄犁计划”,只要计划由美军主导,那么唯一需要改变的就只是行动执行的具体地点和任务内容。

  1942年夏末,在美国的海伦娜山脚下,由费雷德里克组建的第一支美国与加拿大联合作战旅——第一特种作战旅,终于正式成立。由于没有先例可循,费雷德里克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设想对这支敌后游击队进行了创新性编排。他将相关人员分派成3个小规模作战步兵团,每个步兵团的人数在800人左右,然后再将每个步兵团划分为2个作战营。同时,应征人员的标准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费雷德里克认为,特种作战旅队员应该是一群强壮、敏捷、果敢的优秀人员,有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经验。因此招募的人员多为护林员、伐木工、猎人等。经过严格的选拔之后,初具规模的美加混合部队在海伦娜山脚下组建完成。

  “民兵”们

  脱胎换骨

  成军之后,等待这些“民兵”们的是更为严酷的训练课程,无论军官还是士兵,都要在清晨4时45分出操,出操的强度远高于美国陆军其他作战单位。队员每天都要进行80.45公里全副武装的山地行军,除此之外,还要适应其他各类复杂恶劣的环境,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器械及徒手搏斗技巧,精通炸药的使用技能,熟悉多种武器(包括轴心国武器)的使用技巧。此外,他们还专门前往蒙大拿山区进行寒区山地适应性训练,以适应未来可能在挪威遭遇到的严寒,所有人员在此期间都掌握了高山滑雪技术和寒区跳伞技术。

  然而,1942年秋,正当费雷德里克满怀信心地在伦敦为其部队的第一次远洋行动搜集情报时,却得到“锄犁计划“被取消的命令。

  带着满心郁闷,费雷德里克黯然赶回美国。一路上,他不停思考着如何向自己情同手足的队员解释这个变故,但同时他也注意到,此时盟军与德军在北非激战正酣,而这支擅长在寒区作战的部队很难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他毅然决定将现有部队打造成可以适应全地域条件的作战部队,以期获得军方更多的赏识。

  于是,“民兵”们的训练内容又被扩充了近一倍,山地训练的复杂性和强度再一次被提升,包括巴祖卡火箭筒、约翰逊轻机枪在内的多种新式武器先后配发到部队进行强化训练,甚至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配备的24型两栖履带运输车都被带到了训练场。

  1943年4月,特种作战旅离开了蒙大拿山区,前往美国诺福克海军基地进行两栖作战训练,由于这些队员长期接受最为顶尖的训练,以至于在诺福克的两栖特种训练对

  于他们显得过于轻松。

  诺福克训练之后,他们又接受了强渡河流的特种作战训练,紧接着全旅作战人员被送到西海岸准备与在那里待命的40000名其他部队的士兵一起参与到攻打吉斯卡岛的作战中。费雷德里克的部队被安排为前期两栖作战部队,对一些日军目标进行先期破坏。但是,当他们趁着夜色使用皮划艇登上海滩登上岛屿后,发现到处空无一人,原来日军在美军采取登陆行动前几天已秘密撤离了该岛。费雷德里克的部队虽然没能发挥作用,但因此受到了军方的重视,很快就接到了前往意大利增援的命令。

  “黑色魔鬼”

  一战成名

  在意大利,美英联军对德国驻守的横亘意大利山地的古斯塔夫防线展开了猛烈地进攻却无功而返,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43年11月22日,由1800人组成的美加第一特种作战旅作为第36师的先锋部队负责攻占拉迪萨芬山和拉瑞米塔纳山上的两座高地。

  12月1日,这支先锋部队准备先对距离盟军前线较近的拉迪萨芬山发起进攻。由于整座山几乎都由悬崖和峭壁构成,驻守在山顶的德国人对于固守的现状十分满意。自认为已经控制了通往山顶所有可能的道路。但在费雷德里克亲自对地形进行了勘查之后,他认为这支部队之前的训练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当日深夜,伴随着冰冷的瓢泼大雨,第一特种作战旅的战士们奔袭数英里到达山脚附近。为了使12月4日拂晓前发动的总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第一特种作战旅第2团的战士们在陡峭的崖壁上探寻出进攻路线,并用绳索等工具将机枪等武器一点点吊至自己手边,利用夜色在严寒中不断逼近德国人的阵地。在进攻发起前,第一特种作战旅的士兵们甚至已经可以闻到德国人阵地上飘来的咖啡香味。

  清晨时分,人员移动造成的碎石坠落岩壁的声音终于被德国人发现了,紧接着一场不期而遇的战斗打响了。在持续2小时的战斗中,双方用密集的火力和手榴弹进行进攻,最终第一特种作战旅取得胜利。占领了拉迪萨芬山峰。

  考虑到可能遭到的反攻,费雷德里克通过无线电通知山下的后续部队,为自己的队员运送给养并输送伤员,但由于山路实在陡峭,只好由特种作战旅的战士自己肩扛进行搬运、输送,趟行程要花费大约6小时。

  费雷德里克在观察地形以后认识到,虽然他们成功夺取了拉迪萨芬山峰,但是依然受到来自对面拉瑞米塔纳山德军的威胁,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强行出击夺得主动权,因此决定第一特种作战旅第二天拂晓对对面高地的德军部队发动突然袭击。他们借着雾气的隐蔽,不断摸进德军散兵驻守的战壕,悄无声息地杀死敌人,同时利用小规模人员编队形式慢慢地向德军阵地前进。很快整个高地的南坡就被第一特种作战旅成功控制。在接下来几天中,费雷德里克的部队屡立奇功,最后以73人阵亡的代价换来了军事进攻上的重大突破,成为盟军部队在意大利战场上的一段佳话。

  在与德军的几次交战中,由于这支部队经借助夜色进入敌占区进行情报搜集和破坏行动,并且在行动时总会习惯性地将臂章以布条或黑色颜料遮挡,以至于德国守军敬畏地称其为“黑色魔鬼”。

  遗憾的是,随着费雷德里克的离开,美加第一特种作战旅在1944年12月5日被正式撤编。尽管他们没能在最擅长的领域中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说没有一次伞降任务,没有一次滑雪任务,没有一次像游击队那样在敌后进行袭扰……但他们的战绩终究得到了众多历史学家的承认,其光荣亦终究得以承袭,成为日后美军现代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的雏形。     (摘自《看世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