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题材——
展现中国古代航海史
郑和是世界公认的“十大航海家”之一,七下西洋的壮举也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翻阅史料,在他之前,船只一般是沿海岸线进行近海航行,而郑和首次带领规模庞大的船队驶向了深海。早在此剧制作播出前,有关郑和这个人物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已多次出现在荧屏上。但像电视剧《郑和下西洋》这样既细致描述了郑和一生的故事,展现那段引以为傲的中国古代航海壮举,又兼顾当时社会背景的作品确实不多。
“打造出一部有力量的作品”是《郑和下西洋》剧组创作的初衷,而这种“力量感”则来源于中国历史传承的厚重感与中华文明传播的感染力,同时也源自明朝的和平外交战略与“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明政策。
在看过该剧的介绍之后,也许会有人将这部电视剧划分为以写史为主、风格硬朗的“男人戏”,但该剧制片人表示,戏中永乐帝与郑和、永乐帝与皇后之间也始终充满了情义二字,细节处理得颇为精致细腻,只不过更多着眼于大忠大义大爱。这种感情的表现力与戏剧冲突的张力赋予了这部电视剧更为深刻的人性观照,使历史中的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荧屏上。
●看阵容——
主创团队精英荟萃
《郑和下西洋》在创作伊始,就面临了很大的挑战。怎样表现600多年前人们对海的认知,如何描绘陆地上的民族开拓海域的决心,这些都是本剧创作的难点。为此,剧组特意请来曾编写过包括《康熙王朝》、《江山风雨情》等许多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知名编剧朱苏进执笔,创作了《郑和下西洋》剧本,且几易其稿最终敲定。通过讲述郑和的一生,再现明朝开明繁盛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航海史的辉煌。
而本剧演员阵容亦是一大亮点。首先,男主角郑和由中国香港演员罗嘉良扮演,他从少年时代的郑和演起,一直演到老年郑和,年龄跨度数十年,这对演员的演技要求非常高,罗嘉良激情投入的表演得到了剧组的一致认可。其次,著名演员唐国强饰演了郑和的“顶头上司”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据该剧出品人介绍,唐国强起初并不准备接这部戏,因为他当时正准备出演另外一部关于朱棣的戏,他不想饰演同一种类型的角色。但看过《郑和下西洋》的剧本后,唐国强被深深打动,非常痛快地接受了邀请。
剧中另一个重量级人物“疯和尚”姚广孝则由“老戏骨”杜雨露饰演。不论是在《雍正王朝》里扮演的忠臣张廷玉,还是《突出重围》中铁骨铮铮的老军人;不论是《大宅门》中的老爷子白萌堂,还是《天下粮仓》中的大贪官米汝成,杜雨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制作——
十年磨一剑
《郑和下西洋》自1999年开始筹划,到今年正式播出足足10年时间,说它是十年磨一剑再合适不过了。10年的时间,仿佛弹指一挥间,可其中的辛苦历程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能真切体会到。“我们分成几个拍摄组同时工作,整整拍了7个多月,从北京到漠北,然后到河北、无锡,再到横店,最后到海南,整个过程确实比较艰难。而到了后期制作就更是漫长,别的不说,单是电视剧长度就从最初的98集素材删减到78集,然后删到64集,最终确定为如今即将播出的59集。”该剧出品人这样说。
郑和七下西洋走访了大量国家、部落,而在拍摄时,不管是“马六甲海峡”还是“东非部落”,每一处布景都是经过精心制作的。剧中的布景道具,特别是郑和乘坐的那艘大明宝船,更是让电视剧制作方煞费苦心。最初,有关工作人员还在考虑不如将一艘现成的旧船重新刷漆,然后再布置一下,这样就可以用于拍摄了。可后来想想,这艘船在当时是用来“扬天威”的,自然是相当气派,旧船新装可能会有所影响,于是制作方咬牙在海南一个三面临海的海域搭建了一艘75米长、28米宽的“宝船”,如今在海南博鳌还能见到这艘大船。
当美工师看到这艘造好的大船时眼前一亮,“既然宝船如此宏伟,不如为它设计个宫殿式的船舱”。就这样,一个让剧中的明成祖都感叹比自己的金殿还气派的“宝船”诞生了。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