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每年的3月17日,被国家定为“中国国医节”。中医是国粹,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方便快捷的西医,中医已经走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究竟中医要如何发展,将何去何从?
中医功效不容置疑
“以前听说过国医节吗?”
“头一次听说国医节,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面对记者的提问,许多中医都表示不知道有国医节。我市某医院的一名中医说:“3月的节日很多,现在才知道有一个节日是与中医有关的。现在中医已经远远不如西医了,真没想到还有一个国医节。”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药为我们的健康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服用中药、针灸、按摩、拔火罐等这些既简单便宜又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在民间流传已久。至今,仍有许多人选择上述方法进行保健养生。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许多食物和植物,也都存在一定的药效,如果能合理运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医。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李富生说:“中医是中国人的骄傲。千百年来中医流传下来许多行之有效的保健、养生、治病方法,这些方法简单、快捷、便宜、易于掌握。医生可以用很便宜的药物来治病,老百姓也可以花很少的钱自己在家进行保健护理,或者日常饮食稍加注意,就可以起到治病的作用。许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却可以解决,可以说中医的功效是不容置疑的。”
困扰中医发展的三大问题
虽然,中医的功效不容置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的地位和发展已经远远不如西医,三大问题困扰中医发展。
挣不到钱,人才严重流失。
因为挣不到钱,近几年中医人才严重流失,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过低。一些中医因为收入不高,跳槽到别的医院,或者干脆转行干西医。一名中医一个月创造的效益,有时还不如一名西医拉一刀来得多。比如,中医给一个病人针灸,不管是扎1针还是扎10针,一个人收费为10元,一上午最多只能看5个病人,一共才收50元。这与西医科室简直没法相比。一些大医院认为针灸赔钱,不愿意扩大针灸科室规模,这些中医传统的理疗科目在医院逐渐没落了,不少医生不得不转行,或者另谋出路。李富生说:“其实,还不仅是人才流失。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医疗设备,中医院都无法与西医院相比。这不仅是洛阳的现状,全国也基本是这个样子。”
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
除了经济收入外,现行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存在严重脱节问题。中医大学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十分不合理,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现行的中医大学教材,内容太过陈旧,记载的病种太少。比如,大学本科中医内科教材上记载的病种只有70余种,而大学本科西医内科教材上记载的病种有400余种。
培养人才周期太长。
李富生认为,当今社会节奏很快,物质诱惑也多,很多年轻人比较浮躁,想立竿见影实现抱负,不愿意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漫长的中医学习中。有的学生则直白地说,中医太枯燥了,不如西医市场大。李富生认为,合格的中医,必须治疗过大量的病人,拥有丰富的治病经验。因此,人才培养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因为培养周期太长,所以肯下大功夫去研究学问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此外,鱼龙混杂的中医药市场,也败坏了中医的名声。
采访中,专家几乎都提到了这一点。一些人打着祖传秘方的招牌,吹嘘自己可治百病,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名声,结果不仅没能治好患者的病,还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
采访时,一名中医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在日本求学的学生,回国后找到一名中医要学习号脉。这名中医很奇怪,问其原因,这名留学生说:“在日本,如果你告诉别人你会号脉,他们会对你另眼相看的,并且很尊重你。”
为何中医不受国人重视,反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呢?对此,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马献军认为,中医是定性的,而西医是定量的。西医所指的病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中医讲究的病是较为模糊的。显而易见的东西大家比较容易接受,传播起来也更广泛更快速。中医无法确定的东西,恰巧是西医可以确定的。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恰巧是中医可以解决的。一些人没有客观地去看待中医,只是片面地看到了中医的劣势。西医在国外盛行了几百年,有一些问题至今都无法解决,而中医如一股清新之风,让他们对待中医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
中医未来如何发展
虽然中医面临着挣钱少、诱惑多、缺乏实践机会的,但专家们仍对中医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传统中医已不仅仅是医学领域的科学,它是我国的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的象征,然而它正在陨落,急需保护!”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马献军说,“目前,从事中医的人很多,能传承中医文化的人才却是寥寥无几,从积极意义讲,国家着力于中医药申遗能够带来特殊的政策和保护,中医药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和关注。”
中医的未来究竟该如何发展呢?是继续发扬光大,还是退出历史舞台?对此,马献军认为,中医未来的发展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中医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是要扬长避短。建议取消中医的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不理解、没信心。中医应该消除门户之见,看一看西医的优点,审视自己的劣势,这样更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便于自身创新,从而适应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