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牡丹园里花初放
争奇斗艳闹春忙
黄帝造“华”字原型为牡丹
第二批
新设备
牡丹舞
精美展框
夜景如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3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牡丹舞
连日来,在专业舞蹈老师的带领下,群众舞蹈演员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排练,为即将开幕的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展演做精心准备
  “踏歌犹伴咏春华,看尽洛阳一片牡丹花”。这是今人所填《虞美人》中的一句,却为正在排练中的“牡丹舞”作了最好的注脚。在专业舞蹈老师的带领下,这些群众舞蹈演员一丝不苟地排练每一个舞蹈动作,为即将开始的牡丹花会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准备。

  雍容华贵的“牡丹舞”

  上个周末,在洛阳中信重机公司厂区门前,有40名群众舞蹈演员在排练。她们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演员。她们来自洛阳各个社区和单位,都是舞蹈爱好者,平时常在一起跳舞健身,如今在为这重要的演出任务热身(如图)。

  在《牡丹之歌》的乐声中,她们下蹲后慢慢起身,双手摆动——这是牡丹在吐露新芽;而后,《牡丹之歌》变成欢快的节拍,演员们列成几行,随着音乐声摆动着手臂——牡丹在生长;《牡丹之歌》再次变调,她们聚拢在一起,左手上扬,围绕着圆心旋转——牡丹开花了;她们又分成三队,依次下蹲、起立,远远看去像一阵风吹过树丛——这是牡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牡丹之歌》渐趋激越和堂皇,演员们聚拢在一起,形如一朵硕大的牡丹花,显得十分大气。

  记者由衷地对舞蹈的编创人员赞叹道:“起初我认为牡丹作为静物,不好用舞蹈语言来表现,没想到你们演绎得这么好。”

  编创者:让“牡丹舞”跳遍洛阳城

  市群艺馆馆长白桦说,从去年10月开始,他们从洛阳艺术研究所、洛阳歌舞团抽调专业舞蹈演员和教师,组建了编创小组,编创“牡丹舞”。

  编创人员仅用两周时间就编排出一套“牡丹舞”。之后,各个城市区文化馆的舞蹈专干被组织起来集中培训,各个城市区的“牡丹舞”表演队也组建了起来。目前,除了涧西区有8支表演队外,其他各个城市区也都有4支以上的表演队,演员超过2000人。

  杨鹏曾在洛阳艺术学校执教舞蹈10多年,如今在洛阳艺术研究所工作,大型舞蹈诗《河洛风》第四乐章中那段美轮美奂的双人舞就是由她担纲演出的。

  杨鹏说,当初接到任务时她们也颇感为难:一是牡丹是静物,很难用舞蹈语言去表现;二是要想把“牡丹舞”普及到群众中去,舞蹈动作就不能过于专业和复杂,要让中老年演员都能轻松地跳下来。

  该舞蹈表现了牡丹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动作舒展大方,体现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特色。杨鹏说:“在教那些阿姨时,我一再强调她们的动作要有‘向上’的感觉,要充满自信和骄傲,要把自己当成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杨鹏说,她常常被这些阿姨感动着:春节期间,她们去涧西区观看一个表演队的演出,在凛冽的寒风中,带队负责人让演员们都脱去外套甚至手套,大家穿着毛衣在寒风中为专家们表演……

  要让“牡丹舞”成为洛阳的标志

  桑巴舞是巴西狂欢节的标志,起源于非洲土著舞蹈的迪斯科风靡全球……在节日欢庆的时候,中国人自古就有“踏歌”的习俗,也就是和着音乐节拍边歌边舞。牡丹花会是洛阳的“狂欢节”,洛阳人若能在花会期间跳起独具洛阳特色的舞蹈,将成为花会的一大特色——这正是“牡丹舞”编创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在即将开始的牡丹花会广场文化狂欢月主会场,“牡丹舞”表演将拉开大幕。随后每隔两三天,就会有一支表演队演出“牡丹舞”。

  白桦说,此次“牡丹舞”的集中展演只是为牡丹舞普及推广活动热身,今后传授和普及活动要向全市推广,最终目的是让“牡丹舞”成为洛阳的一个标志。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