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四车道,限速每小时70公里
■不仅是一座担负通行重任的大桥,还是我市首座景观桥
■机动车从瀛洲路或洛宜路上桥便一路畅通,非机动车、行人过桥需要在上面“绕行”
|
瀛洲大桥的月亮造型。 记者 梅占国 摄 |
|
落霞与“新月”齐辉。 张晓理
摄 |
|
瀛洲大桥雄姿。 记者 梅占国 摄 |
|
瀛洲路从洛河北岸向南岸延伸,到了洛河边戛然而止。河洛路与洛宜路隔着洛河遥遥相望,如同牛郎织女,渴盼一座跨河的鹊桥。
洛河市区段上游两岸的车流、人流要想跨河而过,就得向西折走孙辛桥(在建中的凌波大桥),或向东折走西苑桥。从滨河北路到滨河南路无法直通桥南,人们不得不绕道而行。多少年来,洛阳人翘首以待——何时天堑变通途?
2009年4月6日,瀛洲大桥终于使天堑变成了通途。
限速每小时70公里
瀛洲大桥位于洛河市区段上游,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设计概算总投资达2.79亿元,创我市桥梁建设之最。它由两个左右对称的分离式桥梁组成,设计总长1543.1米,大桥主体部分长1160米。其中,跨河主桥长610米,由边跨8个上承式钢筋混凝土连续拱和1个中跨长120米的月亮形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组合而成;引桥连接线道路长383.1米,桥面标准宽度为31米;双向四车道,设计荷载标准按城-A级,设计最高车速为每小时70公里。
通车前夕,我们来到桥上欣赏美景,体验过桥的感觉。
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牌已安装就绪,斑马线已经画好,桥面上还画有自行车符号等标志、标线,引导行人安全过桥。路边的限速标志牌提醒司机朋友:即使在如此宽阔平整的桥上行驶,也不可由着性子来。
瀛洲大桥有专门的机动车匝道、非机动车匝道和人行道。机动车过桥只需从瀛洲路或者洛宜路上桥便一路畅通。非机动车则需要绕着瀛洲大桥的半苜蓿叶状立交匝道一圈,到达主桥之后再过桥通行。洛河南北两岸的行人过桥,则需通过引桥两侧的涵洞和阶梯。
瀛洲大桥的建成,对我市工业、科技和教育的优势互补,对新区的开发建设及推动“两岸”繁荣等,都有重大意义。
“有了这座桥,西苑桥的交通压力就可大大缓解,洛河北岸的涧西工业区和高新区通过这座桥,与南岸的大学城和洛龙科技园连成了一体。”瀛洲大桥工程指挥长、市建委副主任马朝信说。
住在滨河北路附近、在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上班的市民刘先生说:“这真是一座幸福桥!以后我上班方便多了,不用再绕来绕去,早上起码可以多睡半个小时。”
重现“天津晓月”景观
与以往我市桥梁结构简单、桥型单一不同,瀛洲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担负通行重任的大桥,还是我市首座景观桥,更会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洛阳八大景之一的“天津晓月”。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在洛河上架了一座浮桥,并取“天津”二字的“银河”之意,将此桥命名为“天津桥”。
后来,人们喜欢在拂晓时分来到桥上,仰观弯月垂挂天际,俯视河水波光粼粼,耳闻钟声悠扬。世事沧桑,恍惚千年,昙花一现的天津桥已不复存在,“天津晓月”之美却被永远留在文人墨客的笔端。
孟郊吟诵着“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从桥上走过。李白饮酒桥头,醉书“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白居易登桥赏景,挥毫写下“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的佳句……
后来,天津桥被毁于宋朝战火,史籍中的美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让人徒生叹息。
今天,洛阳的决策者和桥梁建筑名家设计建成的瀛洲大桥,让天津桥“活”了起来,部分重现了“天津晓月”的胜景。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曾设计过世界首座双独塔单索面斜拉桥——杭州钱塘江第三大桥,我国风景区第一长桥——江苏吴县太湖大桥以及跨径我国第一、世界第四的悬索桥——江苏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等。
主桥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具有56年的建桥史,已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700余座大桥,其中包括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东海大桥、澳门西湾大桥和孟加拉国帕克西大桥等著名工程。
设计审查单位天津市政设计研究院,主桥施工监控监测单位东南大学,施工监理方天津路驰建设工程监理公司……无一不是我国桥梁建筑行业的翘楚。
瀛洲大桥的外观术语是——“空间倒三角组合式抛物线拱圈桥”。大桥的驻现场设计代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陈少珍博士,对这个拗口的名词作了如下解释:
“组合式抛物线”指的是瀛洲大桥上主跨箱形梁和边跨拱圈结构的材质是钢混叠合梁及薄壁箱形抛物线拱等的有机组合。中跨全部使用纯钢构架造价会过高,单纯使用混凝土结构又会自重过大,钢混叠合是两者优点的完美结合。“空间倒三角”则使1个形如弯月的主拱圈空间和8个连续拱圈实现九连拱组合,既体现了洛阳九朝古都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也重现了“天津晓月”的胜景。
入夜时分,华灯齐放,我们远望瀛洲大桥,但见金桥银月,耸立水天之间。伫立桥头,月色如水般涌来,让人仿佛走入千年前的天津晓月,走入李白的诗与酒中,走入白居易那个吟诗的拂晓……那月华似水的天津晓月,总让人生出无限遐想。
连创多项“洛阳第一”
作为目前洛河上工程规模及施工难度最大、工艺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和结构形式最新颖的我市第一座特大型跨河桥梁,瀛洲大桥开创了洛阳建桥史上多项第一。
它是我市首座采用主桥施工监控监测和运营健康监测手段施工的大桥。
在瀛洲大桥建设的早期施工阶段,东南大学的监测人员就在桥身关键部位埋下了369个应变传感器和9个大吨位索力传感器,大桥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控制截面的受力变化信息都将通过光纤信号传输到位于瀛洲大桥第21号墩下的监控室。
“21号墩”在瀛洲大桥监控监测方代表、东南大学缪长青教授看来是个神奇的地方。如果说传感器相当于人们做B超时在人体上移动的探头,那么“21号墩”就是与探头相连的电脑,医生通过电脑显示的画面判断人体是否健康,瀛洲大桥的监测人员则在“21号墩”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来决定瀛洲大桥主桥施工结构的受力状态是否需要调整。
“瀛洲大桥竣工后,这些埋设的传感器可继续利用,作为大桥运营健康监测的探头,为大桥的日常维护、保养提供最直观的数据。”马朝信颇为自豪地说,“因为不用在桥身上重新布控这些设施,我们至少省了300万元。目前,这种施工监测与后期运营健康监测有效结合的技术在国内还处于领先地位。”
瀛洲大桥是我市首座采用多种桥型组合的大桥。
一座瀛洲大桥汇集了5种桥型:简支梁、引桥连续梁、主桥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连拱、主桥三角钢构和主跨中承式飞鸟组合系杆拱。如此复杂的结构让建设者们动了不少脑筋。
大桥中部主墩三角区,跨度达46米,光混凝土就有2600立方米,它能否“站得稳”?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按照成桥1∶5的比例,耗资60多万元,建造了一个三角区实体模型,提前对成桥状态进行受力试验,这也是我市建桥史上首次采用模型试验。
“只有结构异常复杂的桥梁,才会采取如此谨慎的方式,像瀛洲大桥这么复杂的工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着几十年市政建设经验、毕业于同济大学道桥设计专业的瀛洲大桥常务副指挥长、高级工程师马德才说。
这样的复杂性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施工方甚至启用了我市桥梁施工史上最大的龙门吊。它高50多米,宽近50米,一次性起吊重量能达50吨,是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作为国内首座空间倒三角组合式抛物线拱圈桥,瀛洲大桥的外观设计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