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驾六博物馆分馆开馆,吸引众多游客。 |
|
1号车马坑。 | |
昨日,位于唐宫西路和八一路丁字路口西北的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分馆开馆,吸引了众多游客。
该馆馆长吕劲松介绍,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分馆距天子驾六博物馆约500米,保护展示面积近300平方米,有两座东周车马坑。
分馆有两座车马坑
分馆展示的是南北紧连的两座车马陪葬坑。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2号车马坑,其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残长5.7米至6.9米,东西宽3.5米,深1.7米。与在天子驾六博物馆里见到的遗迹一样,那些原本用木头制成的车子已经成了朽灰,被挤压在泥土中的朽灰在考古工作者精心剥离后,以独特的方式保持着车子的基本轮廓。2号车马坑内有两辆车、四匹马。
位于分馆北端的是1号车马坑,1号车马坑与2号车马坑之间只隔有一道夯土梁。1号车马坑南北长4.3米,东西宽3.7米至3.8米,被发现时距地表1.3米至1.4米。坑内清理出一辆车、六匹马的遗迹。这辆车子的车舆仅存下部,东西长1.2米,南北宽1.1米,残高0.3米。坑内共发现六匹马,均为侧卧状,其中两匹马在车辕两侧,另外四匹马则被压在车舆下两两背向。
车马坑的年代应为战国早期
这两座车马坑内除发现车马遗迹外还出土了部分文物,主要是青铜器、骨器和少量陶器。
从车马坑填土中出土的器物的特征看,这两座车马坑的年代应为战国早期,最晚不晚于战国中期。这两座车马坑处于王城陵区内,其中的1号车马坑虽然面积较小,但六匹马前排两匹、后排四匹的奇特摆放方式,车轴两端的铜辖軎和车厢上的贴金方形铜饰,似乎都在说明这辆车的级别较高。
一车六马的形制是国内第四次发现
资料显示,一车六马的车马坑全国发现多处,如: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陪葬的车马坑、2002年洛阳周王城广场的天子驾六车马坑、2005年陕西长安战国秦陵园遗址中的车马坑。
中国古代的乘舆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如周代规定“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乘舆制度既是周礼的重要组成内容,又是以后历代王朝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中后期,礼崩乐坏,由于周室衰微,诸侯僭越的事时有发生。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的主人应为楚国的诸侯或卿大夫,属于僭越周天子使用了“驾六马”的待遇,陕西秦陵园的“一车六马”也同样属于僭越行为。只有2002年发现的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车马坑,才是周礼的真正体现,它不仅印证了古之天子驾六马的乘舆制度,也成为东周王城陵区的坐标。
本次发掘的1号车马坑中一车六马的形制是第四次发现,但驾车马匹前二后四的排列形制十分特殊,与“天子驾六”不同,属国内首次发现。它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种种猜测,有专家认为符合“天子驾六”形制,应为东周时期的又一天子之乘;也有专家认为该墓主人为“士”一级的贵族,“一车六马”是一种僭越行为。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分馆在原址保护展示,是洛阳向世人展示古都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的又一个亮点,为研究东周王陵的布局、埋葬制度、车马陪葬制度及东周的物质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记者 陈占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