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9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天子驾六
与天子九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4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天子驾六与东周文化(4)
天子驾六
与天子九鼎
本报记者 孙钦良 文/图
天子驾六留给今天的人们无限遐想。
  2002年之前,文字记载有天子驾六,但没有出土文物佐证;2002年之后,洛阳出土天子驾六,证明其真实存在。

  在西周的近300年间,诸侯服从天子,没人敢问鼎中原;到了东周,诸侯轻视天子,楚庄王赴洛阳打听鼎的重量,对王权进行挑战。 

  不久前的一天,我来到天子驾六博物馆。这里不但陈列着天子驾六,还陈列着东周王鼎——如果东周王朝的25个天子还活着,看到这两种文物放在一个展馆里,一定会有说不出的痛苦。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周天子,论级别还可享受“驾六”待遇,但已不能掌九鼎,鼎作为王权的象征,已被强大的诸侯觊觎。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想想,如果有人整天问你家的存折放在哪里,还不把你烦死!当时的周天子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有人跑来问鼎的重量,还有人模仿他,出行也用“驾六”的仪仗。

  

  天子之乘究竟是“驾六”还是“驾四”,史学界一直有争论

  

  什么是“驾六”?其实没啥神秘,就是六匹马拉一辆车。在古代,什么人坐什么样的车,这辆车由几匹马来拉,法律都有明确规定,不能胡来,否则就是违法,要被治罪。

  洛阳历史学家徐金星说,天子驾六是我国古代乘舆制度的一种规格。自古至今,坐什么车的问题,一直是政治问题,即使现在的官员,坐轿车也有规定,如果“超标”便是违纪。

  东周天子的坐驾,到底是“驾六”还是“驾四”?史学界一直有争论。在洛阳没有出土天子驾六以前,至少争论了两千多年。

  过去的史料中,《尚书》、《逸礼·王度记》、《易》、《春秋公羊》、《史记》都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毛诗》、《顾命》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说文解字专家许慎也认为:“天子驾六,诸侯及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

  历来考古重视实物。多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出土天子驾六或天子驾四的任何证据,所以专家们就分成了两派,一是“驾六派”,一是“驾四派”,谁也说服不了谁。

  直到1980年,秦始皇陵局部试掘车马坑,发现了两辆大型铜车,每辆车配的都是四匹马。于是,“驾四派”说话气粗了:看!有出土文物为证,明明是天子驾四,哪有什么天子驾六?连这么牛的秦始皇,陪葬车马也不过是“驾四”,穷酸的周天子怎么可能“驾六”呢?

  其实,这些专家忘了,这次发掘的只是秦始皇陵的局部车马坑,如果全部发掘,谁能料到还会出现什么?没见人家秦始皇的兵马俑吗?那阵势,那规模,多气派呀! 

  有人还提出,天子之乘还会缺马吗?不要说天子驾六,就是天子驾八,也是有可能的!孔子不是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吗?诸侯尚且敢用八佾办舞会,何况天子用八匹马拉一辆车,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于是,人们吵吵闹闹,争论不休,各种说法都有。

  到底是驾六,还是驾八,还是驾四,都是一个谜。 

  天子驾六的出土,结束了“驾六”与“驾四”之争,明确天子之乘是“驾六”

  而这个谜底,最终是由我们洛阳市揭开的。  

  2002年3月,根据市人大代表的议案,我市准备在市中心建一个文化广场,初名“河洛文化广场”,计划用地4.2万平方米,覆盖整个西工游园以及附近区域。

  当年10月,工程进行到地面挖掘时,有了惊人的发现。

  在已钻探的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人们发现了397座墓葬,还有很多车马坑。这些墓葬年代久远,竟是近3000年前的东周墓葬,而且是东周王陵墓葬。 

  一名考古队员后来回忆,那天发现这些情况时,一些专家眼都直了,那种惊喜和发现西安兵马俑是“一样儿一样儿的”。由于太激动,有人竟不会说话了,只是兴奋地走来走去,和“小沈阳”差不多:一路走,“啪啪”地,似乎把历史都踩响了!

  也真该洛阳人高兴。好家伙!这里的墓葬至少在600座以上,车马坑也应在30个左右,如果都发掘,必然震惊寰宇,这是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观。而最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一处车马坑内整齐地排列着两排车马,共18辆车,其中有个“一车六马”!哎呀,这不是天子驾六是什么?!近3000年的历史岁月没有把这些车马磨砺尽,车上的铜构件、马的骨骼都清晰可见。而且在车子的前面,还有若干卫兵开道的单骑,有若干士大夫坐驾的二马拉车,还有若干诸侯番王坐驾的四马拉车,最后才是天子坐驾的六马拉车!

  车辚辚,马萧萧,卫士弓箭各在腰,正为天子来开道!

  这是真正的天子仪仗,是风风光光的天子出巡图,是天子仪卫制度的具体展现。自古以来,皇帝出巡必有“仪卫”,目的是彰显皇家威仪。“仪卫”本是两件事,文谓之“仪”,武称之“卫”,文武兼备,威风凛凛,天子驾六完全具备这种威风和气度。

  来自北京的专家说,在洛阳出土的天子驾六,保存得这么完好,规模如此宏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省的文物专家说,天子驾六周边地区,极有可能分布着更多的车马坑,如果没有楼房和城市主干道,就可全部发掘,然后就地陈列,那样,就可能成为第二个“兵马俑”,其旅游参观价值不亚于龙门石窟!

  而对于学术界来说,天子驾六的出土,结束了汉代以来天子驾六与天子驾四的争论,说明天子坐的车是“驾六”。2000多年的争吵声,终于在洛阳出土的天子驾六面前平息了。 

  西周时期,诸侯不敢觊觎九鼎。但到了周定王(东周第9任天子)时,楚庄王来了

  其实,天子九鼎和天子驾六,一直是洛阳人的“天问”。

  如今,天子驾六有着落了,天子九鼎在哪里呢?西关竖着一个九龙鼎,但那毕竟是雕塑,就如洛阳有无数的小作坊,模仿制造的青铜器可以乱真,但那毕竟是假的。那么,洛阳有没有真家伙,有没有周代王鼎?

  传说禹划九州,并铸九鼎,象征九州。洛阳为豫州,天下之中,故又称中州、中土、中原、中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建都之所。所以,谁跑到洛阳来“问鼎”,就是图谋天下,就是问鼎中原。

  在古代,鼎不单单是礼器,还是一个政治符号。    

  夏商周三代,鼎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天子九鼎至尊,天子九鼎至圣,其地位远在国都之上——敌人来侵犯,国都可以放弃,城池可以毁掉,但必须带上鼎跑,哪怕它重千斤!因为国都被占,还有夺回的可能;城池被焚毁,还有再建的希望。但若是鼎丢了,就等于丢了主权,就等于国家灭亡。

  得鼎者得天下,失鼎者失天下,藏鼎者为复国。

  在整个西周时期,诸侯不敢觊觎九鼎。即使平王迁都洛阳后的50年间以及接下来桓王执政的23年间,都没有诸侯敢来问鼎。但到了公元前606年,周定王(东周第9任天子)执政时,有一个诸侯国,竟然跑到洛阳城边问鼎了。

  这个诸侯国就是楚国。这个好战分子一天天变得强大,实际上整个春秋历史,有一半是楚国向外扩张史。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讨伐陆浑(今嵩县)戎族,之后又在洛阳近郊摆开了阵势,向周天子示威,引起周王室一片惊慌。周定王问计于群臣,王孙满挺身而出,愿做周王使臣,去见楚庄王。

  王孙满来到楚营,装作慰劳楚军的样子,带来了牛羊、珠宝和锦帛。但楚庄王仗着楚国强大,表现得很傲慢,还不怀好意,问起九鼎的轻重大小。

  一看这小子就是在挑衅!王孙满心知肚明,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告诫他不该乱问。楚庄王不接受批评,又说:“楚国只要折断兵器的钩尖,就足够铸九鼎了。”

  王孙满很恼怒,干脆给他上了一课,说:“自古立国,在于君主德行,不在于九鼎轻重大小。君主德高则鼎重,鼎重则不可移动;失德则鼎轻,鼎轻则容易移动。”并举了一些国君失德而亡国的例子,提醒楚庄王多积德,别妄动。

  王孙满的话义正词严,说得楚庄王哑口无言,灰溜溜地撤兵了。

  庄王问鼎,决不是好奇,大有欲取周王朝而代之的意图,从此留下了“问鼎中原”的成语。但作为洛阳人,大家还想弄清楚一个问题:天子九鼎究竟在哪里,有多大,有多重?

  是啊,天子九鼎在哪里?后世人没见过,很多人以为只是传说,还有人说“禹铸九鼎”乃传讹,“夏制九鼎”才是真实的。抛开这些不论,且说洛阳地盘上,究竟有没有周天子的王鼎?

  回答是肯定的:有!洛阳人很幸运,可以看到王鼎。

  这个鼎,就是周天子的王鼎,名叫金村大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土于白马寺附近金村的东周王陵。这是一个大圆鼎,三足,有耳、盖,鼎高0.8米以上,胸径接近1米,体量非常大,看上去很健硕,顶部有一圈花纹雕饰。

  但专家说,这个鼎虽然体量很大,但并不重,“皮”很薄,说明东周天子的权威已经衰落,经济实力也很薄弱了。说到这里,不由令人为周天子鸣不平。那些诸侯国在西周时,都要定期进京朝拜天子,定期上贡,缴纳粮食和财物;天子受到武力威胁时,还要马上去“勤王”,保卫天子安全。

  现在可好!他们不但不朝不贡,还要来寻隙挑衅。所以有人说,这些诸侯国一个个都变成了“大公司”,已不把原来的“董事长”周天子放在眼里,周天子成了“垃圾股”,谁都不要,就扔在洛阳。    

  但天子毕竟是天子,没有经济实力,总还有文献典籍,这是任何诸侯国都不具备的优势。不过,天子在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在周敬王时代也受到了诸侯国的挑战——那么,来洛阳争夺文献典籍的又是哪个诸侯国呢?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