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邮展·花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忆往昔,集邮岁月故事多
广告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4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忆往昔,集邮岁月故事多
记者 李喆 文/图
  市集邮协会成立时的纪念封。
  讲述人:李治,男,57岁,现为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中信重机公司(原洛矿)集邮协会创始人。

  沈潮,男,57岁,现为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老城区集邮协会创始人之一。

  刘炎斌,男,56岁,老城区资深集邮爱好者,老城区集邮协会创始人之一。

  世界邮展之所以落户洛阳,除了我市悠久的历史和发展迅速的城市竞争力外,浓厚的集邮风气同样功不可没。而说起洛阳集邮的发展,成立于1983年的市集邮协会自然“功莫大焉”。改革开放后我市最早一批邮迷有一肚子话想说。

  不准进口

  邮票目录被退回

  说李治是资深集邮爱好者可不吹嘘——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还是个孩子的他就喜欢上这一枚枚小小的“花纸片”。

  可是,他早年的集邮之路并不平坦。在文革期间,集邮被认为是“封、资、修”的玩意儿,被“红卫兵”横扫。之前和他一起集邮的邮友纷纷放弃了这项爱好,将自己的邮品都送给了他。李治将这些邮品整理成几个册子,悄悄地埋在自家院子里。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国内的集邮活动相继恢复。在洛矿工作的李治从地下挖出先前的藏品,重拾这一爱好。不过,由于当时国内并未出版相关集邮目录,李治在寻找邮票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1981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香港曾经出版了4本国内邮品的目录集,便拿出部分珍藏的邮品,兴冲冲地给一位身居香港的邮友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用邮票换取目录。

  可是,信发出后久久不见回音。直到近3个月后,一封贴着香港邮票的信才在他的盼望中出现。李治满腹狐疑地拆开信,一张牛皮纸从里面掉了出来,上面盖着一个紫色的大戳,“不准进口”4个字很是扎眼。

  原来,香港友人并未失约。可寄出的邮票目录当时属于禁止入关的东西,在上海海关那里就被打回原籍了。友人无奈只得将那张通知单寄了过来。

  济济一堂

  众多邮友喜聚首

  1981年的国际劳动节,市邮电局下设的市集邮门市部开业了。

  提起当天的情景,刘炎斌搬出了“眼花缭乱”4个字来形容。当天,洛阳市内的很多邮友都到门市部来淘宝,很快门市部前就出现了一个规模不算小的邮品跳蚤市场。

  沈潮说,那次交流,促使市内一些集邮组织成立。整整3个月后,在西工区文化馆的支持下,西工区集邮协会正式成立。第二年的5月1日,老城区集邮协会也宣告成立。之后,洛阳工学院(河科大前身)、洛矿和洛轴的集邮协会也相继成立。

  好消息频频传来。1982年1月30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早日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全国集邮联通过国家邮电部表示,希望各地成立集邮组织,恢复集邮活动。于是,1983年,市邮电局将市内各集邮组织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商议成立洛阳市集邮协会。

  9月14日,市集邮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56名正式代表和3名特邀代表的选举下,时任市邮电局局长的吴永健当选会长,副会长由市邮电局的赵毅志和集邮爱好者孙鉴远担任。

  “大家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刘炎斌说,“有句话叫‘找到组织了’,就是那么一种感觉。”

  

  互通有无

  交换藏品乐趣多

  

  有了组织,市内的邮友交流的机会也就多了。交换收藏品,成了当时很多邮友的时髦做法。李治将自己在文革初期“接收”的邮品进行了整理,将其中重复的邮品挑出来,供邮友挑选,一些比较珍贵的邮票也被他赠送。刘炎斌也是受益者之一:“我收藏的上世纪60年代发行的邮票,有一些就是从他那儿拿的。”

  有了组织,大家获得的信息也更多了,寻找邮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邮电部在1964年发行了一套志号为“特61”的“牡丹”特种邮票,李治独缺一张面额为43分的“魏紫”。在一次和邮友的交流中,他听说县里的邮局可能有这张邮票,便利用周日骑自行车下县寻找,接连找了几个周日。不过,邮友模糊的信息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新安县邮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他曾在涧西区邮局看到过这张邮票。当李治来到距自己家不过十来分钟车程的涧西区邮局时,发现库房里有一张整版的“魏紫”……

  

  有声有色

  组织活动促发展

  

  据沈潮2006年1月编纂的《洛阳市集邮活动大事记(1956年2月~2005年12月)》记载,从成立至今,市集邮协会每年都会举办数次大型的展览或活动。洛阳邮迷的藏品还借此走出洛阳,捧回国家乃至世界大奖。

  市邮协下属的分会组织的活动就更多了。洛矿集邮协会成立后,李治就在厂内组织了邮展。当时集邮活动刚刚恢复,展览必需的展框根本就没地方去找。想来想去,李治忽然注意到了墙上悬挂着的名人像。展览暂时借用一下诸位的像框好了。还不够?没关系,李治把自己装奖状的镜框也都贡献出来了。一个个小镜框组成的展览,竟然吸引了上千职工来参观。

  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各协会还制作了大量纪念戳卡以便交流。为方便交流,在厂工会的支持下,李治特地为厂集邮协会刻了一枚公章。这也是我市最早的集邮协会公章。

  在各分会负责人的努力下,市集邮协会的成员从最初的50余名发展到如今的近3万名。

  当然,最令这些邮迷感到高兴的,莫过于世界邮展马上就要在家门口开幕了。“这是对洛阳的一次认可,也是对近30年来洛阳集邮的一次认可。”在新博物馆布展现场,沈潮自豪地说。

  《晚报讲述》致力于寻找洛阳历史的闪光点,揭秘发生在洛阳的重大历史事件,挖掘平凡人的精彩瞬间。该栏目的口号是:用讲述穿起人生与历史的珠玑。如果您是某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或有过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请拨打63870831或66778866,讲述您心中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随时洗耳恭听。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