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2版:本期重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拯救生命
急救队伍能否挑起的重担?
香港抗癌新药
可饿死癌细胞
新闻网广告
央视心理专家
传授幸福“秘笈”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资料显示,我国心肺病突发患者的复苏几率仅有3%,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75%。毋庸讳言,由于急救常识的普及不力等原因,每年有许多患者的生命被耽误——
拯救生命
急救队伍能否挑起的重担?
本报记者 赵千里/文 张光辉/图
  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医护人员正在实施急救。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主题定为“拯救生命,加强医院抵御紧急情况的能力”,意在提高卫生设施的安全性以及为受紧急情况影响者进行治疗的卫生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拯救生命。

  令人振奋的是,在4月6日国家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对农村、社区的医疗机构建设及人员培训等做了详细规划,这些举措将为全面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奠定基础,必将大幅提高拯救生命的能力。

  灾害告诉我们 医生要会救人

  “(通过)汶川地震(的急救工作)告诉我们,现在许多医生根本不会救人,这就是将今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拯救生命,加强医院抵御紧急情况的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昨日上午,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陶亚江的话语令人震惊。

  他说,目前随着医院的科室专业越分越细,许多医生在日常门诊中往往靠仪器设备来对患者进行检查,只对每一类别的疾病具有诊疗能力,并习惯了这种按部就班的诊疗方式,从而面对紧急情况,处于“只会看病、不会救人”的尴尬境地。比如,这些医生面对一个意外伤残的病人,缺少紧急处置、应变能力,往往不知如何是好,而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和恶化。而如果他们掌握了一些急救的常识,便会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简单、有效的处理方式来稳定患者病情,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伤残程度,做到虽伤不残、虽残不扩散。

  因此,今年世界卫生日着重于卫生设施的安全性建设以及提高为受紧急情况影响者进行治疗的卫生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在发生灾害时,卫生机构及其人员是脆弱人群的关键生命线,他们治疗伤者、预防疾病,并关心人们的卫生需求,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产科、免疫接种和慢性病护理等服务,从而起到稳定并迅速恢复社会秩序的作用。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

  那么,我市的急救情况又是如何?

  洛阳急救现状 喜忧参半

  “今年全市50%的乡镇要设立急救点!”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目标令人振奋。

  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急救来说,快一分患者就增添了一分生命的保障。在乡镇设立急救中心,意味着急救效率将大幅提高。

  同时,我市还根据应对各种大型紧急情况的需要,从各医院抽人建立起了防辐射、食品中毒、有毒有害气体、大型伤亡等专业急救队,可有效化解各种大型安全危机,还从普及急救知识的角度出发,要求每名急救队队员每年对所在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培训,以避免出现医生“只会看病、不会救人”的尴尬现象。    

  成绩显现出来的同时,问题亦浮出水面。

  由于急救物资储备的相对不足和急救大夫的缺乏等因素,令人对急救事业的发展忧虑重重。

  由于政府部门长期依赖医院对这些物资进行储备,而医院为了避免大量库存造成物资过有效期,往往视自身每年的消耗情况而定量储备,使得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大幅下降。

  而从事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的不足,则使得急救工作缺乏后劲儿。

  以我市城市区为例,目前共有从事急救工作的大夫300余名,而实际需求是500名。

  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负责人认为,造成急救医生“稀缺”的原因是:

  ——从事急救工作前途“黯淡”。目前在职称评定时没有独立急救专业,造成了从事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职称晋升的困难。

  ——待遇较低。急救中心是非赢利部门,收入有限,且工作忙碌、辛苦。而现在医院的奖金多与创收挂钩,造成了许多医生不愿从事急救工作。

  ——年龄影响。与内、外科大夫越老越吃香不同的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从事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的体力和精力将不支,虽然省里出台过“年龄超过50岁的急诊大夫可以转行从事门诊或者培训等工作”的相关规定,但受人员编制的影响很难落实,目前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有一位年龄超过50岁的大夫仍奋战在急救一线。

  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市应如何推进急救事业的开展呢?

  撑起急救绿伞 保障生命安全

  “只有让身边的人学会急救常识,才能真正起到有效拯救生命的效果!”在陶亚江的心里已有着一幅撑起急救绿伞、保障生命安全的蓝图。

  有例为证。

  心肺病突发患者的急救有“黄金8分钟”之说,如果患者身边的人懂得急救常识,就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大多数情况下,急救人员很难在8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护,这样往往因错过了最佳救护时机而使人抱憾终生。

  西工区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幸运者。上个月,他突发心脏病后人事不省,好在邻居懂得简单的急救常识,利用人工起搏、人工呼吸帮他延续了呼吸和心跳,入院治疗后,全面康复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连急救人员都说他运气好,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好邻居,他很可能失去生命。

  目前,我市普及急救知识的对象是常在公共场所出现的人,这些人掌握了急救知识后,常常可以在意外情况下起到拯救生命的作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今年将突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普及急救知识进社区,预计可以进入30个社区进行普及宣传;二是在出租车司机和警察中进行急救知识义务培训。

  而4月6日公布的国家新的医改方案,更是为实现医疗机构抵御紧急情况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培训,将在农村和社区组建起一支有力的急救队伍,这些医护人员不但可以为身边居民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更将在遇到大型灾害的时候,成为拯救生命的一支生力军,对实现急救工作的跨越发展、提高医院抵御紧急情况的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可以预见,随着新一轮医改的深入开展,医疗机构必将在应对紧急情况、保障生命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