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开学一个多月,就态度坚决地提出:不想再住宿。
“总该有个原因吧?”我追问。儿子一脸不耐烦:“我不适应。行了吧?”我再问,他就一言不发。我只好跑到学校去搞“调研”。
班主任告诉我,儿子的学习不成问题,就是平时争强好胜,凡事都要争第一。老师举了个例子,上次班里派我儿子和另一名女生参加年级的英语口语比赛,他们得了第二名,可奖状只有一张,回来的路上,为了奖状放在谁那儿,两人各不相让,结果我儿子把奖状给扯了,说是谁也别想要。
我又去找生活老师。我一报出儿子的名字,生活老师就笑了。她对我说道:“那孩子挺聪明,就是有点小个性,凡事不会替别人想。”
在她的叙述中我了解到:学生公寓6人一间,每套房间里都有洗漱室,每晚有60分钟的洗漱时间。其他同学都是洗脸、刷牙后接一盆热水出来洗脚,可儿子一进去就是半小时,才不管后面有没有同学等着洗漱,结果经常有同学去老师那里告状。几天前的一个中午,天下雨了,儿子明明看见舍友的被子晾在外面,可打着伞就去上课了。儿子学习不错,每天作业早早就做完了,要是有人问他题,他总是掏出作业本:“抄去,别问来问去烦我!”就这样,天长日久,儿子成了独行侠。
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开始了一连串行动:一家三口利用双休日去朋友开的拓展训练营。训练营的活动很有意思:两人相互支撑走过离地一米高、相距一米远的钢索;队友搭起手臂,一个队员从1.5米的高台往下跳;在假想的鳄鱼湖中,十几名队友用2块跳板、3个汽油桶逃生……我们所在的队最终闯关成功。当听到教练讲评每一次活动胜利的根源都在于队员之间的彼此信任、支持、互助时,有了切身体验的儿子兴奋得连连点头。
在回家的路上,先生趁热打铁跟儿子聊起了足球,先生说:“再棒的球员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没有人传球给他,是不可能取胜的。而如果每个人都只想当英雄,没有团队意识,那就绝没有球队的胜利。”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时,我婉转地对儿子说:“你刚开始住宿生活,肯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关键是大家要互相友爱、谦让,还要学会替别人着想。下周你过生日,请同学们来家作客如何?”
生日聚会上,儿子以可乐代酒,对同学们说:“希望在这次聚会之后,我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以后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请当面指正。”
趁气氛热烈之际,我当众揭发了儿子在家只顾自己的几件事,拜托同学们理解儿子的一些只顾自己的举动。这引得孩子们纷纷揭自己的短,纷纷谈起自己在家称王称霸的举动,又彼此相互清算在宿舍的利己之举。一时间,往日的不快烟消云散,小小的房间里充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