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图 李玉明 |
|
4月4日20时许,董晓兵仍在网上等候着“半拉”的出现。“这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在做什么?”无形中,这成了他几天来割舍不掉的挂念。
突然,电脑屏幕上那个许久未有动静的头像晃动起来,“半拉”上线了。“半拉”给董晓兵发来信息:“叔叔,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其实这几天我一直在线,只是把自己隐身了,让您看不到我。”
“半拉”的这个回复让董晓兵几天来悬着的心踏实了许多。他从与“半拉”的继续聊天中得知,这个孩子今年才14岁,正上初中三年级,因为在家被父亲误解,挨打而负气离家。
1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董晓兵一直试图让“半拉”提供其所在位置和其家人的有关情况,可“半拉”只是不断倾诉自己离家出走的委屈,一点也没流露出想要回家的意思,而且还在期望着能在洛阳找份工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为了让这个离家出走的少年能明白期望和现实的差距,董晓兵耐心地讲述了一些离家出走少年的不幸遭遇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陷阱,并将网络上搜索到的类似报道发给“半拉”看。
22时许,董晓兵的苦口婆心终于让“半拉”的态度有了转变。“半拉”对他的劝说、建议开始部分接受,也认同自己一时冲动离家出走是个危险举动。
然而,“半拉”仍坚持不告诉董晓兵更多自己的家庭信息,但董晓兵已经感觉到了他既想跟家人联系,又怕再遭责备的矛盾心理。
该出手时要出手。为了彻底打消“半拉”的顾虑,进而能够相信他,董晓兵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向“半拉”发出了邀请:“如果可以,我们最好见面细谈。你觉得怎么放心就怎么做,时间地点由你来定。叔叔只是想能尽快见到你,帮你回家。”
董晓兵的策略果然奏效了,“半拉”很快回复说:“叔叔,我愿意相信您。您很坦诚,只是我晚上要好好想想,我回家后家人会不会原谅我,我们明天晚上再见吧。”
次日20时30分,董晓兵又与“半拉”在网上见面了。这次,他俩聊天的内容很简短,“半拉”表示愿意与他见面,约定第二天10点两人在洛阳火车站出站口见面,但“半拉”同时强调说,见面并不代表要回家。
当晚,董晓兵便将几天来在网上遇到离家少年的事情,向救助站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的答复是要尽力做通孩子工作,让其安全回家。
结语:两个人终于要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但在现实中能顺利见面吗?董晓兵的善意能否化解离家少年心底的犹豫?见面后,董晓兵又将怎样劝导这名迷途少年?敬请关注本报明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