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2版:娇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幸福生活 城市见证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4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新新市民
幸福生活 城市见证
文图/本报记者 宋 扬 见习记者 李 岚
  镜头:新新市民参加牡丹婚典

  改革开放带来的人口流动,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我们暂且称他们为新新市民。他们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既养活了自己,也为城市做出贡献。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学习、接纳着城市的文明和观念,努力融入城市生活……

张小静和陈晓军(资料图片)  

李建卫和姬盼盼(资料图片)

  4月11日,2009年牡丹婚典在我市西苑公园隆重举行,46对新人身穿古装,让牡丹花见证其人生最幸福、最重要的时刻。

  人们一定以为,参加集体婚礼的都是来自城市的男女,其实,也有出身农村的新人搭上了这趟时尚列车——

  陈晓军和张小静家在农村,参加集体婚礼,虽然让老家的亲朋感到遗憾和失落,他们却无悔自己的选择。李建卫和姬盼盼也出身农村,虽然参加过集体婚礼后还要回老家待客,但希望拥有特别婚礼的他们已经实现了心愿。

  作为新新市民,他们的“新”不仅在于过上了城市生活,还在于以新观念开始了婚姻生活。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读出了新婚的甜蜜,也体会到他们相互扶持、扎根城市的幸福……

  故事一:谁说农村人不时尚?

  新郎:陈晓军,27岁,偃师市顾县镇回龙湾村人

  新娘:张小静,25岁,新安县五头镇马头村人

  敦厚的陈晓军很健谈,甜美的张小静则靠在丈夫身边,不时微笑着看他一眼,补充两句。

  时尚的婚礼

  陈晓军说,在他老家办婚礼,结婚前一周就得开始四处借桌椅、餐具,结婚当天请师傅在自家做菜宴请亲友和乡亲,院子里、屋子里甚至房顶上都坐满了人,有的人家还将酒席摆到了街上。一大早,新郎家要派车把新娘接过来,再进行程序繁琐的拜堂仪式。虽然陈晓军理解这也是一种喜庆方式,但还是觉得这样的婚礼既累人又不够文明。

  今年3月,在网上看到牡丹婚典的消息后,他向未婚妻提出参加集体婚礼。张小静回去跟父母一说,得到的答案当然是不同意。父母压根不知道集体婚礼是啥样,况且嫁闺女时新郎家就得登门迎娶,参加集体婚礼多不体面啊。张小静耐心跟父母解释,城里时兴这样的婚礼,这比传统婚礼简单、省事,而且文明、时尚,最终做通了父母的工作。

  参加牡丹婚典,陈晓军说很浪漫,张小静说很有意义,他们觉得和其他45对新人同时举行结婚仪式,是一件特别奇妙的事情,也是一种缘分。

  时尚的恋爱

  不光婚礼时尚,两位新人的恋爱方式也很时尚,他们是通过网络结缘的。2007年夏,立志走出农村的陈晓军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郑州开了一间美容美发用品店,闲暇时常上网聊天,希望在异乡结交朋友。一天,他偶遇一个网名叫“夏雪”的女孩,资料里显示是“洛阳”人,就试探性地问候了一句。不料这句问候,让他等了两天才得到回应。对方就是张小静,她从郑州医学中专毕业后在一家私企打工。两人在网上聊得很投机,很快就见了面。一周以后,本打算回家相亲的张小静搬到了陈晓军的商店附近,恋爱就此拉开帷幕。

  后来,两人回到洛阳,先在市里一家药房打工,后又在晓军父母的资助下在丽春西路一个小区买了住房。晓军的父亲是老中医,他子承父业在新家附近开了一家小诊所,因为自小有美术基础,他还利用医学专长做文身生意,张小静就在店里给他帮忙。

  时尚的生活

  这对因网络结缘的新新市民,在生活方面不比城市青年逊色。他们的新房里摆着红白相间的布艺沙发,墙上挂着卡通造型的时钟,男主人用紫砂茶具泡茶,女主人用碎花玻璃杯待客。两人最大的爱好是上网——浏览时政新闻,足不出户了解国家大事;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聊QQ,一台电脑两不耽误。他们还买了一部数码相机,打算有空出去郊游拍照,并拍了自己设计的文身图案传到网上以吸引顾客。他们还当了一回“换客”,用一套护肤产品换回一只浑身雪白的法国斗牛犬。

  张小静喜欢自己在家做美容,偶尔还“护理”一下老公略黑的皮肤。(如图①)接受采访那天,她身着粉色外套,搭配牛仔裤和漆皮高跟鞋,她钟爱的服装品牌也和城市同龄人无异。

  陈晓军认为学无止境,他打算明年考研。张小静也不甘示弱,她嫌自己学历低,也想继续深造。她还有自学法律的打算,说可以将二者结合,更好地应对医疗纠纷。他们现在正和东北的朋友协商合作,将当地的鹿茸、人参等特产制成药酒出售。

  最近,张小静的目标是考个驾照,虽然她现在骑的是电动车,但是她坚信和老公一起奋斗,买汽车的日子不会遥远。

  故事二:谁说没钱就不浪漫?

  新郎:李建卫,27岁,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人

  新娘:姬盼盼,25岁,汝阳县上店镇南拐村人

  李建卫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姬盼盼是一个美丽的姑娘,虽然双方父母都在家务农,但学识和阅历让这对新新市民具有不俗的谈吐。

  简朴的婚礼

  选择参加牡丹婚典,李建卫说,他有小小的叛逆心。他和妻子老家都在农村,按照风俗,他也要带着车队上门迎亲,然后在家里待客,过两三天还要回门到女方家办酒席。参加牡丹婚典,是他抛弃旧俗的一种方式,虽然最终还要奉父母之命回家“走过场”,但在定居的城市里给爱人一个符合他们的婚姻观念的集体婚礼,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李建卫和姬盼盼分别是家中的长子、长女,肩负着生活重担。他们的婚礼让许多城市80后听起来会觉得简朴得不可思议。首先,他们没有新房。位于武昌路某小区里的新房是租的,除了婚床是新买的,其他简陋的家具都属于房东。其次,他们没有婚戒。李建卫要给妻子买婚戒,但会持家的姬盼盼强烈反对,她说戴戒指影响干活,还担心丢失,不如省下钱买房子。再次,他们没有高档的礼服。结婚请洛阳朋友吃饭时,盼盼穿的是在上海一家小店淘的价格70元的裙子,但这掩盖不了新娘的光彩。他们的婚纱照也享受影楼特价:只花了1000元。

  省钱的恋爱

  他们的结婚成本让许多城里小伙儿听后不知该有多羡慕。李建卫对此非常感动。他说恋爱期间,他也没多花钱,但照样制造了许多浪漫。

  2004年,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李建卫应聘到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工作,他每月工资除留下200多元自己用,剩下的一部分给在洛阳上学的弟弟当生活费,一部分寄给母亲。

  2005年“五一”期间,在一次聚会上,他遇到了朋友的同学姬盼盼。当时他知道了什么叫一见钟情。盼盼当时在上海一家公司打工,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之后便靠短信、电话和网络谈情说爱。他们有相似的生活背景,盼盼曾辗转广东、浙江打工,每月除了留一两百元生活费,其余的钱都给了家里。

  恋爱时,他们经常逛公园和商场,短途骑自行车,她搂着他的腰坐在后座上,长途就坐公交车。盼盼几乎不向李建卫要东西,她的小小要求,就是买一串糖葫芦或一根烤香肠,第一口一定要李建卫吃。她说,什么东西都要两人一起分享。走累的时候,他就把她背在背上,她手里的冰棍化了,流了他一脖子,他却感到无比惬意……

  自信的未来

  除了参加朋友聚会,夫妻俩几乎不下馆子,他们都喜欢做饭,当两人配合默契地或是照着菜谱做出一道佳肴时,幸福感便在小屋里弥漫开来。晚饭后,他们来到广场上的免费舞池,拥抱着翩翩起舞,看得一群中老年舞友惊呼:年轻人也会对这里感兴趣?或者,他们每人手捧一本杂志,静静地阅读。(如图②)

  他们说,许多城市青年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他们经济上的节俭并不影响精神上的富足。他们已经报名订购了一套经济适用房,不久的将来会拥有自己的小窝,相信在城里的日子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