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洛阳·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这爱温暖一生
新闻网广告
新闻网广告
世界邮展催火洛阳夜经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4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被人帮了一把令张玉霞至今铭刻于心,现已年过六旬的她回忆起自己那段难忘的经历——
这爱温暖一生
记者 杨海彤 通讯员 马书民 文/图
  近来,张玉霞98岁的老母亲常犯嘀咕:玉霞这闺女是咋了,每天老是对着那个像框子发呆,像框子里装的是谁的照片呀?

  张玉霞说,就是照片上的这两位老人(如图),在她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她一把,让她的心温暖到现在……

  12岁的小姑娘“闯关东”

  张玉霞1947年出生于济源中王村。她自小胆子大,不安分。1959年,玉米长到一人高的时候,三姑家的表哥从辽宁阜新回来了。玉霞和表哥约好,表哥回到阜新后,看能不能为她找到工作,若能找到就给她发一封“母病危”的电报,表示“速来”。

  表哥回阜新不久,张玉霞就接到了“母病危”的电报。收完秋的一天晚上,张玉霞和同学吴允凤偷偷从家里跑出来,连夜跑到洛阳,买了到锦州的火车票就上了车。

  火车走了一天,张玉霞兴奋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她突然想起:光和表哥约“暗号”了,一直没有问表哥的具体地址,到了阜新去哪里找表哥呀?!

  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

  辗转到了阜新,她无法找到表哥。张玉霞和吴允凤无奈又返回了锦州。收容站把她们送到了一个叫做大凌河白石水电站的地方,隐瞒了真实年龄的张、吴二人成了水电站的工人。

  张、吴二人由于年龄太小,干不动重活,再加上初到东北,那里寒冷的气候让只带着简单御寒衣物的她们无法忍受,一个多月后她们就离开了。

  之后,张玉霞和吴允凤又辗转锦州、阜新、长春等地。1960年10月,她们终于在长春落下了脚,张玉霞考上了一家汽车修配厂的技校,吴允凤考上了一家文具厂的技校。

  1962年,国家政策有了大变化,“大跃进”时办的各类学校一律砍掉,学校人员各自回家乡户口所在地就业。倔强的张玉霞选择了留下,理由只有一个——不干出点名堂无脸回家。这年初冬,她被下放到了长春市郊区的双阳县新安堡务农。

  关爱温暖了少女的心

  1963年春节过后,一名上级领导来到新安堡,了解这里落户人员的情况。这个人是省汽车修配厂的干部,叫“杨汉章”(音)。满脸稚气的张玉霞引起了“杨汉章”的注意,在详细了解她的情况后,“杨汉章”将张玉霞带回了长春。

  到了杨家,张玉霞得到了杨家人的同情,他们把她当亲人一样对待。白天,张玉霞帮着杨家带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晚上,“杨汉章”帮她补习功课。

  这年年底,在“杨汉章”的大力帮助下,张玉霞被安排到双阳县林场工作。回想起在“杨汉章”家呆的大半年,张玉霞说,现在的人无法想象杨家当时收留她需要多大的勇气,给她买了一身新衣服,用了杨家人半年的布票;添一口人吃饭就更不得了,那时饥饿正威胁着中国大地,被饿死的人数以万计……

  40余年后长春重逢

  在此后的几年里,张玉霞一直和“杨汉章”夫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66年,她被调到一家军工厂,由于军工厂是个保密单位,她和杨家的联系从此就断了。之后,张玉霞和一名军人结婚,随丈夫辗转全国各地,并于1986年2月随丈夫转业至河南炼油厂(今吉利区的中石化洛阳公司)工作直到退休。其间,张玉霞多次给“杨汉章”一家写信,但一直没有回音。

  2008年7月初,张玉霞前往长春“寻亲”。40余年了,长春早已旧貌全非,原来的长春路52号现在已经是高楼林立。当地媒体刊发了张玉霞“寻亲”的消息,永春路派出所的民警被她的真情和执著打动,在电脑上调出了长春市所有名叫“杨汉章”的人,但没有一个是她要找的。就在张玉霞失望地准备离开时,吉林油田机械厂人事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称他们厂有一位退休老人叫“杨惠章”,其情况与报纸上的描述相符。

  7月24日下午,张玉霞来到了杨惠章的家,当她见到已85岁的杨惠章老人时,老人手里正拿着一张她当年的照片泪眼模糊地等她……

  前两天,张玉霞不无遗憾地告诉我们,近段日子她和杨惠章老人联系了多次,希望他能来洛阳看牡丹,老人也很高兴地答应了,但至今未能成行。她希望能在老人有生之年实现老人和她的这个心愿……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