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2日,未作任何停顿,“洛阳寻亲团”接连赶赴无锡、扬州两地的寻亲会,寻亲者的心境恰似江南的天气——也有晴来也有雨。
无锡寻亲会
一首小诗引发寻亲者共鸣
5月1日,寻亲会场设在无锡市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餐厅内。会场内外均有志愿者引路,并设多个饮水处。在“寻亲大姐”吕顺芳的组织下,外地的和当地的寻亲者分坐在会场前、后两个区域,共有千余人。
9时,“洛阳寻亲团”闫团长受邀代表全国各地的“上海孤儿”上台发言。他首先对社会各界给予“上海孤儿”的关注表示感谢,之后动情地讲述了“上海孤儿”对亲生父母的渴盼。最后,他以自创的《下江南》小诗作结:“车轮滚滚下江南,流浪的孤儿把家还,泪眼模糊心期盼……希望亲人在眼前,领我把家还……”
相通的感情使这首小诗在寻亲者中产生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要求闫团长用手机转发小诗,或让他们抄录。不少人一边轻声念着诗句,一边举起了自己的寻亲资料……寻亲会就在这感人的场景中开始了。
“洛阳寻亲团”两起“疑似”
这一天,“洛阳寻亲团”有两名成员与“疑似亲人”进行了采血,认亲的希望就在一滴滴血液中诞生……
“疑似”一:“不,我不放开我的宝贝!”
天蒙蒙亮,无锡的凌福茂老人便来到寻亲会场。4月29日,他和“女儿”王芳兰在常熟寻亲会场见面后,相约在无锡做DNA亲子鉴定。
一日未见,王芳兰的手机便收到老人发来的数十条短信:“女儿,我每日给菩萨烧香,每时盼,老天真的让我们父女团圆了……女儿,好好休息……”
一见面,老人便交给王芳兰一本凌家的像册,亲属关系、长相、性格——他详细介绍着每一名亲人:“他们目前都不在家,女儿,你先看看……”老人拿出红枣、八宝粥、鸡蛋说:“女儿,再吃点儿、再吃点儿。”
王芳兰急忙拿出800元鉴定费,老人填表时手指不断地颤抖——准备做鉴定时,两人都激动不已。工作人员为双方采血时,老人坚持要拉着王芳兰的手:“不,我不放开我的宝贝!”
作为当天第一对采血的“疑似亲人”,两人很快被寻亲者、媒体记者围住……
“疑似”二:“像,她真像我的女儿!”
寻亲8年未果的“洛阳寻亲团”成员李丹,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疑似亲人”。
“像,她真像我的女儿!”81岁的宜兴老人马云芳一看到李丹的寻亲资料便停下了脚步。她眼中闪着泪花,迫不及待地把李丹拉到自己身边,端详着。老人说,1960年3月的一天,因为家里太穷,无法养活3个女儿,她只好狠心地把三女儿丢在路边,希望有好心人收养这孩子。如今,她已寻找女儿近10年了。
李丹也非常激动:老人所说的情况和自己掌握的出生资料相符,而且两人都是O型血!依偎在老人怀里,李丹的眼睛也已湿润。她10年前从养父母那里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便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亲生父母。虽然每次寻亲都以失败告终,可她始终没有放弃,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找到亲生父母,给二老磕个响头……
为了进一步进行确认,老人打电话让自己的二女儿赶到寻亲会场。李丹和老人的女儿站到一块儿,大家发现:两人不光鼻子、嘴和眉毛长得像,就连眉间的皱纹都长得一模一样。
“快去做DNA鉴定吧。”不知谁喊了一句,李丹这才回过神儿来,搀着老人来到血样采集处。李丹在此前的寻亲过程中已经做过DNA鉴定,马云芳也在当天上午被采集了血样。工作人员说,20天后便能拿到鉴定结果。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即使咱俩没有血缘关系,我今后也会把您当作亲生父母孝敬。”离别时,李丹和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现场屡现感人情景
在寻亲会场,记者捕捉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镜头,它们展示出的不是寻亲者的“疯”,而是他们的至情至性。
镜头一:
我们这次又见到了来自宜兴的85岁老人夏剑杰,他还穿着那件褪色的灰绿色夹克,胸前仍挂着那张寻亲海报(如图)——与去年一样,老人早早来到寻亲现场,只是,他的步履更蹒跚了。
1960年,老人的儿子被儿子的外公送到了上海福利院。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寻找儿子。只见他拿着放大镜,对成排的寻亲资料逐份细看。遇到有人对他拍照,他便站得笔直,眼睛一眨也不眨——在他看来,只要有人给他拍照,就是在帮他寻亲,他当然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
镜头二:
“爸,妈,女儿来找你们了……”在寻亲会场,来自香港的刘华女士几度哽咽。
刘华现为香港一家公司的高级顾问,此次来无锡寻亲,是她多年的梦想。1968年,刘华在无锡福利院被青岛的一对夫妇领养。数年前,刘华的养母在弥留之际说出了她的身世,希望她能找到亲生父母。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做父母的怎会愿意抛弃自己的孩子?”直到自己也为人母后,她才体会到父母当年的苦衷,如今养父母相继去世,她寻找亲人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从网上得知此次寻亲会的消息后,她4月28日从香港出发,5月1日早上赶到了无锡。
“即使这次找不到亲人,但我能够回到生我的这片土地,也知足了……”刘华激动地说。
镜头三:
“徐州陈海英,寻找谭姓亲人!”一个嘶哑的男声不断在会场各角落响起。喊话者叫陈彦侠,64岁,是“上海孤儿”陈海英的养父。这一回,他是代替旅居英国、无法赴会的养女特意赶来寻亲的。数日前,在无锡各地奔走散发寻亲资料时,陈彦侠曾接到一谭姓人家的电话,说陈海英很有可能出自他们家。双方相约在无锡会场见面,结果陈彦侠在现场许久也未找到对方,不由得焦急地大喊起来。
扬州寻亲会
5月2日上午,“洛阳寻亲团”抵达扬州时,这个江南名城却用一场细雨为远道而来的人们“洗尘”,也为此行最后一站寻亲会平添了一些愁绪。
寻亲会场设在扬州邗江中学体育馆内,来自外地和当地的寻亲者分别有300人左右。
除了七旬老人,当地寻亲者中有不少中青年人。中年人来寻兄弟姐妹,青年人则寻找姑姑、姨妈……扬州邗江区甘泉镇杨寿宝女村的宋世萍30岁,与奶奶、叔叔等10余人一起来寻找她的姑姑,并带来了近千张寻亲传单。
48岁的扬州人张腾跃来找妹妹,他准备了两顿饭食:“我离开会场一分钟,也怕错过机会。”
为增加遇到亲人的几率,“洛阳寻亲团”不少人高举寻亲资料绕会场不停地走动。
扬州当地的“红马甲”志愿者们分布在会场各处,这些年过六旬的老大妈,用自己的温情给予了寻亲者不同寻常的感情慰藉,化解着大家寻亲路上的愁苦。
虽然语音不同,沟通存在一定困难,但被老大妈们手抚肩头柔声安慰,已经奔波多日的寻亲者慢慢地舒展了眉头。“洛阳寻亲团”成员、42岁的刘江河,久久地拥抱着两个满头华发的扬州大妈,温顺得像个孩子。
遗憾的是,当天的寻亲会没有成功认亲者,就连“疑似亲人”也很鲜见,“洛阳寻亲团”当天同样一无所获。
当天下午,寻亲会收场,“洛阳‘上海孤儿’三下江南寻亲”也就此宣告结束。在当晚返程前的饭桌上,大家此行第一次点了酒水。酒不醉人人自醉,他们说着告别江南、彼此珍重的话,强颜欢笑,心中却都不平静——他们还记着出发前“笑着上路寻亲”的誓言,没有一个人让眼泪掉下来。
华灯初上,登车返程,江南已渐行渐远。此刻,在他们的心头,幸好还有一个地方让他们倍感温暖,让他们无比牵挂,让他们归心似箭,那就是养育他们的中原沃土——洛阳……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