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母■方罍
时 代:商代晚期
尺 寸:通高50.3厘米,口长宽均为
13厘米,底长13厘米,宽
12.3厘米,重22.25千克
现 藏:洛阳博物馆
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在商代末年至西周初年高度发达。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铸造精湛,形制诡异,富丽庄重,纹饰十分繁缛,以浮雕变形饕餮、夔龙、蟠龙等为主,装饰性非常强。
青铜器从用途上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和杂器,而礼器又分酒器、食器和水器三类,酒器又分盛酒器和饮酒器,包括卣(yǒu)、缶、尊、罍(lěi)、方彝、壶、斝(jiǎ)、觚(gǖ)、觯(zhi)、爵、角、斗等。本篇介绍的母■方罍,为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葬中发现,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商代晚期青铜器。
母■方罍器体瘦高,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盖作四阿式(即单脊四坡屋顶状),盖顶有四阿式钮,方口直颈,斜弧肩,深腹方体下收,圈足略外撇。身盖四角及每面正中部均凸出棱脊,肩一侧设对称的兽首衔环耳,另一侧则设对称的兽头,下腹部有一个较大的兽首形鋬(bān)。通体以细云雷纹衬地,浮雕鸟纹、夔龙纹、饕餮纹、蕉叶纹。下腹部蕉叶内有龙纹和兽面纹,其简洁疏朗与盖、肩和上腹部的繁缛形成对比,更显得厚重瑰丽、深邃神秘。
罍这种青铜器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时期,有方形、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末周初都有。《诗经·周南·卷耳》是一首反映离思和忧伤的诗歌,当中有一句为:“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姑且用这金罍来斟酒喝,以免总是思念感伤。由此可以证明,罍在当时的用途为盛酒,属于礼器中的一种盛酒器。
再看这件青铜器上的浮雕纹饰,十分诡异,它们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其中一种为饕餮纹,呈兽面状,突目,大口,双角锐利,有头无身,狰狞诡异,具有一种恐怖怪诞的美感。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饕餮是一种神秘怪兽,非常凶恶贪吃,《吕氏春秋·先识》上说它“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汉书·礼乐志》也讲“贪甚曰饕”。实际上,这种纹饰是人们受殷商时期原始图腾和宗教礼治的影响,幻想出来的各种动物的综合体,把它铸造在青铜器上,使人观之便产生慑人灵魂的震撼。青铜器上的另一种重要纹饰为夔龙纹,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主要图腾——龙,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的形象。商周青铜器主要是作为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祭器,被赋予了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即为神、鬼在人世间的象征,在这一特殊的时刻,就代表了神灵,象征着权力,极具威慑性。
在这件青铜器的盖内和颈部内壁上,均铸有铭文“母■”二字。有关专家考释,这两个字的铭文,是当时鼓国女子与母氏男子通婚的见证。母■方罍之所以在洛阳西周贵族墓中被发现,是因为它是西周贵族在参与消灭商朝战争中获得的战利品,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